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大家好,我是知原機構旗下教育板塊的一名教輔老師,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現在在教育板塊形勢比較嚴峻的話題,關於孩子對父母家暴的事情。

距離11月25日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已經過去了幾天,但是關於家庭暴力依然是一個牽動社會人心的話題。

今年的11月23 日,在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的前兩天,一名山東的幼童被發現遭到後媽虐待遍體鱗傷的事情被媒體報道出來,這是父母對孩子方面的家庭暴力;

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除此之外,每年也有孩子暴打父母的案件發生,2016年北大學生弒母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每每隨著青少年暴打父母案件的曝光總能引起社會的廣泛討論,在很多人的眼裡,這樣對父母拳腳相加的孩子簡直沒有一點良知。

其實看到這樣的事件時,作為一名老師,我感覺很心痛,但是也會忍不住要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是什麼因素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了一個在外有禮貌回家打父母的人?”

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最近我又重新思考了這個問題,是因為前些天在網上看到了一個這樣的求助:

“我的孩子什麼都好,在外也好,別人都誇他懂事,就是在家裡一發火就打罵我們,平時很聽話的。

最主要一點,就是不懂的感恩,他只知道自己的辛苦,看不到我們的辛苦,問問老師這樣的孩子該怎麼才讓他明白?”

從這位家長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這是一位在外人眼中有著良好人設的孩子,在家雖然會一發火就打罵父母,但是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比較聽父母的話的。

並且這位家長的求助中也透露出來了一些信息,就是自己的孩子不能體會到父母的難處,不懂得換位思考,所以每當他身上出現了問題的時候就會忍不住朝父母發脾氣。

“不懂得換位思考”這一點是孩子會向父母發脾氣甚至出現打罵父母行為的原因之一。

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從我作為一名教輔老師的經驗來看,其實這個現象存在於很多家庭中。

除去不太懂事的幼年階段,在孩子上學之後,他們的小身體裡也會出現名叫“面子”的東西,過往幾年的生活已經讓這些小傢伙們知道,怎麼表現才會成為外人眼中的乖孩子。

“外在形象”這東西可不止我們大人在意,孩子也會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

讓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行為產生的原因具體有哪些?

1、不懂得換位思考

其實即使我作為一名老師,也只能用一個遺憾的語氣告訴大家,換位思考這能力還真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的。

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我想大家在生活中應該也有被成人“扎過一刀”的經歷吧!拿有些大學生舉例子。

有的人天生淺眠易驚醒,所以這樣的人如果早上起床的時候發現別人都還在睡,就會把自己的動靜儘量搞到最小,力爭不打擾其他室友的睡眠。

而如果其他的室友每次起床都搞得聲勢浩大,整的淺眠的人睡不好覺,這時候她就會覺得別人不會換位思考。

說到這裡我就想順便感謝一下我的大學室友,她們都是一群很會為別人考慮的女孩子。

所以當初看到有宿舍竟然聯合起來揍一個總在別人睡覺的時候整出噪音的人時,我都驚呆了!

通過這個例子只想告訴大家,換位思考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回到正題,孩子不懂得換位思考,是因為他的人生經驗和認知還很有限,指望孩子能理解到父母的難處不太現實。

因為大多數父母給孩子塑造的,都是一個看起來比較輕鬆的生活方式。

而且就算當家長的人和孩子訴說自己工作怎麼怎麼累,你要懂得體諒我,估計孩子也不愛聽,時間長了還會覺得爸爸媽媽怎麼這麼煩。

因為畢竟那些關於“工作辛苦,工作累,賺錢不容易”對孩子來講只是一種概念性問題,沒有自己經歷過的事情,很難感同身受的。

“不懂得換位思考”這個問題很多成人身上也會有,所以咱們做父母的人也不要對孩子過度苛責,說孩子不懂得體諒自己,不懂得感恩。

試問大家在做孩子的時候,是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到自己父母的難處呢?

就我所看到的情況,這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80、90後們即使現在已經當了父母,但是在小的時候,有的人也曾因為不想上學逃課而讓自己的父母為此傷心難過啊!

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2、基於父母給孩子的十足安全感

現在有一句話叫“我把所有的溫柔都給了不熟悉的人,卻把最堅硬的部分刺向了你。”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大家想想,我們在和陌生人或者還不熟悉的人交流的時候,是不是都儘可能的希望自己能給他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而往往對自己最數字的人時,卻能對他們講出這個世界上最惡毒的語言。

原因在於,在熟悉的人面前,我們可以不用顧忌形象問題。

舉個例子,情侶們在剛剛交往的時候,大多數都是用小心翼翼的態度試探對方,因為彼此之間還處在磨合之中。

但是隨著關係的深入,吵架的時候往往也是怎麼能戳人肺管子怎麼講,只是因為對方的愛給了自己底氣。

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孩子和父母發脾氣和這個原理是一樣的。

父母撫養孩子長大,在家裡的時候,孩子是最有安全感的。

他們不用再因為顧忌外人的看法而憋著自己,因為孩子有自信,即使自己做了再過分的事情父母也會原諒自己,因為他們愛自己的孩子。

雖然我現在是一名教輔老師,但是曾經的我也是這個樣子的,雖然我不至於打罵自己的父母,但是脾氣上來的時候就會很倔,和家人對著幹,非得氣著他們才覺得達成了目的,現在想來是十分後悔。

但是人總會長大,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會讓一個人慢慢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也漸漸地就會換位思考父母的難處。

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針對孩子的“窩裡橫”行為,父母可以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應對?

1、溝通是橋樑,儘可能通過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

作為一名教輔老師,我也知道,當孩子在處於青春期的時候是比較容易叛逆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會覺得父母都太LOW了,太囉嗦了,怎麼還把自己當一個孩子看待,不管是不是有意的,都會變得越來越不容易管束,也不是很願意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

對此,是處於青春期的小男孩或者小女孩父母親的家庭,可以嘗試在某些方面用對待成人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和孩子溝通的前提是做父母的人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我13、4歲的時候有段時間特別不想做家務,或者心裡總惦記著玩而把家務活做得很馬虎,我奶奶就會罵我。

但是家裡沒有外人的時候,我隨便她怎麼講都可以,最令我生氣的是,有不熟悉的外人來我家串門的時候,我奶奶她還和別人講的滔滔不絕,說我有多懶,多不勤快。

當時我都已經是一個大姑娘了,但是她還當我是和小時候一樣沒臉沒皮的小孩子,就好像我一點面子也不要一樣。

就這樣的情況下,我也懶得和她講我的事情,因為可能在她看來我的問題都是小孩子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她一個大人整天忙來忙去,哪有時間去管我“小孩子家家”的事情。

所以一般我就算有事情也不會想找家裡的大人傾訴,別提和他們溝通了,因為在他們的意識中可能還是把我當成小孩子一樣的存在,想訓斥就訓斥。

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態度要自然。

有的家長不善言辭,只會悶頭努力,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但是孩子不知道父母對自己的付出,只以為父母親不願意和自己交流。

每當做父母的突然想到好長時間沒有關注孩子的生活與學習的時候,往往是想找孩子聊聊,但是又不知道從何聊起。

於是父子即使坐在一起要不就是相顧無言,要不就是劍拔弩張,只是因為雙方都不擅長與對方交流或者不習慣與對方溝通。

而溝通態度如果要自然,就得從小培養和孩子溝通的習慣。

一個從小就喜歡像父母傾訴的孩子相信長大之後即使處於青春期,但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不是輕易就能改的。

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不能過度頻繁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孩子長大之後,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對於發生在周圍的所有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想法。

而有的時候做父母的往往會習慣性,把孩子當成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來對待,喜歡事無鉅細地和孩子講。

次數多了就不是溝通了,孩子會覺得不耐煩,而這樣的事情往往都是母親乾的比較多。

所以各位媽媽們,記住不要犯忌諱哦!和孩子溝通要適量。

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2、分配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對父母的辛苦付出有一定的瞭解

上面也說過,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的原因是,孩子注重外人對自己的評價,但是在對待父母的時候往往因為不會換位思考,所以理解不了父母的難處。

加上知道父母是世界上最愛自己的人,最包容自己的人,父母的態度往往給孩子的打罵行為做了支撐。

所以我給大家提一點建議,可以通過讓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加孩子對於父母辛苦付出的瞭解,有了相關經歷之後,孩子才有可能體會到父母的難處。

別把孩子當成一個什麼都不需要知道,只需要毫無煩惱地學習與生活的人。

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小的時候我們把他照顧地事無鉅細,但是孩子長大了,我們也要拿出對待成人的態度去對待他們。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咱們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知到父母對他們的付出,而不只是嘴上對孩子說我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

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這方面我爸做的就比較好。

高中以前我就是家裡不諳世事的小公主,平時也只是在家幫奶奶做做家務。

但是高中畢業後,他突然拾掇我去外面找一份工作,開始我是不情願的,畢竟好不容易高考完畢,在家輕鬆輕鬆多好啊,但是最後還是去了一個工廠上班。

因為每天站著工作,回家之後雙腿就浮腫了,也因為不小心被機器電過兩次而哭鼻子,在那之前我沒有受過這樣的待遇。

但是工作之後,我開始明白他掙錢的不容易,因此現在我從不花冤枉錢。

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不諳世事的孩子不會體會到父母的難處,而不會體會父母難處的人更不會換位思考。

我知道大家的孩子可能都還不大,要他出去體會一下養家的艱辛從而體會父母的不易不現實。

所以,讓孩子給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目前階段比較合適的方法。

比如讓孩子做做家務之類的,讓孩子感受到一點大人的辛苦,會更容易體會到父母的付出。

孩子在外懂事有禮回家打罵父母,“窩裡橫”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溝通讓我們及時瞭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更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苦,這樣親子關係既因為溝通而親切,也因為勞動體驗而理解。

孩子理解父母的難處,也就不會輕易對父母發脾氣甚至於打罵父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