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鑑深處的智慧:殺雞給猴看的收權術,完美解決授出去的權利!

幾乎所有的管理書籍都有授權術,如何給屬下有效的授權,但是大家都幾乎迴避了,如何收權。如何把放出去的權力收回來?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一紙文件不就搞定了?這個回答,幾乎是沒有做過管理的人信口開河而已。舉個簡單的例子,和借出去的錢一樣,等你去要的時候,並不是想的那麼容易,一個電話過去別人就立即還錢了?

拓跋珪是北魏的一代雄主。在開疆拓土的階段,和眾多的將士稱兄道弟,吃住在一起,毫無權威可言,但是到了穩定階段,如何把放出去的權力收回來,讓大家都明白不是兄弟關係,而是上下級關係,這個是需要費腦子的,不過作為一代帝王,他採用了三大步驟,一下子就收回了權力。

【出處】《資治通鑑》第111卷 晉紀33

【原文】珪常以燕主垂諸子分據勢要,使權柄下移,遂至敗亡,深非之。博士公孫表希旨,上《韓非》書,勸以法制御下。左將軍李粟性簡慢,常對珪舒放不肅,咳唾任情;珪積其宿過,遂誅之,群下震粟。

【譯文】拓跋珪常常認為,後燕國主慕容垂讓自己的兒子分別把持要害地方,使大權下移,才導致自己的失敗滅亡,他覺得這種做法非常錯誤。博士公孫表迎合他的意思,向他呈上了《韓非子》,勸說拓跋珪用嚴格的法令制度來駕馭屬下,左將軍李粟性格傲慢無禮,常常對拓跋珪隨意放縱、十分不敬,甚至咳痰吐唾沫,也是無所顧忌。拓跋把他以往的這些過失加在一起,於是把他斬了,下屬百官為此震驚懼怕。

【解析】

1、用歷史經驗,來釋放政治信號

拓跋珪不斷的提起,慕容垂讓自己兒子把持要害地方,讓權力下移,這個例子。這是什麼意思,領導在想什麼?在釋放一個什麼樣的政治信號?僅僅是在討論慕容垂的歷史經驗?如何這樣想,就太過於簡單了。領導很忙的,需要日理萬機,每天要考慮的事情很多,不會沒事瞎想,而是有目的的。什麼目的?是兒子把持大權?還是權力下移?如果是兒子把持大權,還用得到討論?這個內部隱秘的事情,只能偷偷的處理,不然內部動盪。很顯然,拓跋珪並沒有隱秘的進行。所以,這個政治信號只能是,權力下移。拓跋珪在考慮如何解決權力下移的問題。深層次的就是如何集權御下的問題。

既然是釋放政治信號,為什麼拓跋珪不提起,漢高祖劉邦剛建國的案例?“高帝全部除去秦朝煩瑣的禮儀,力求禮儀規則簡單易行,這時群臣們飲酒爭功,喝得酩酊大醉,有的人就胡喊狂呼,拔劍亂砍殿柱,高帝漸漸對這種現象產生了反感。”(出自《資治通鑑》漢紀4)這樣對於後面,殺愛咳嗽吐痰的李粟豈不是更加合適麼?我猜想,一來可能是拓跋珪是鮮卑族對漢朝的歷史不熟悉,或是很熟悉,但是怕自己手下這些馬背上的將軍不熟悉,再或者是不想把自己的意思釋放的太過於明白。所以,拓跋珪,直接就用了時間比較近的事件,而且慕容部也是鮮卑族的一支,大家更加熟悉。

通鑑深處的智慧:殺雞給猴看的收權術,完美解決授出去的權利!

2、用經典理論,佐證行為合法性

釋放政治信號的目的,很大層面就是為了引導輿論和為下一步行為造勢。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做事之前為什麼要釋放什麼信號,直接下手不就行了。不懂政治的人,都認為一言九鼎的皇帝直接下聖旨就能推進政治了。其實不是那麼回事,政治是一個各方勢力的集合,作為皇帝也只是最大政治勢力的代表而已,如果自己貿然的推進一個政策,別人不支持怎麼辦,強行推進,就會阻力重重,弄不好就會失去權威性和嚴肅性,所以,釋放一些信號,來投石問路,看看大家都是怎麼看的,然後根據大家的反應來對自己的行為調整。所以,政治信號的釋放就必然要求模糊性,這樣能夠進退自如。

面對拓跋珪釋放的政治信號,作為博士的公孫表猜透了他的心思,立即進獻了《韓非子》這本書,來迎合拓跋珪的這個政治信號。韓非子是法家理論集大成者,寫的這本書,推動了秦朝中央集權成為大一統帝國的形成,主要內容就是君主如何獨裁和集權。這樣的書,拓跋珪會沒有看過?可能性不大,如果沒看過,面對公孫表的進獻就會很討厭,就這麼好的書,你幹嘛藏著掖著,現在才拿出來。很顯然,這本書並不是讓皇帝看的,而是這個進獻書籍的行為是讓群臣看的,皇帝的欣然接受,讓大家明白,皇帝接下來嚴格管理部下的方法,都是有理論基礎的,都有具有歷史合法性的。

3、用殺雞行為,來推動當下實踐

釋放了政治信號,又在理論上論證了合法性,那麼接下來,就該下手幹了。拿誰開道,其實就是拿誰開刀的問題。政治講究次序,走不好步驟,選不好對象,直接就會讓自己的政治行為功虧一簣。所以,拓跋珪就要選擇合適的人下手,這樣的開刀對象,必須符合三個條件,首先,位置足夠高,但是不能有盤根錯節的勢力,這樣有影響力,且後遺症比較小。第二,這樣的人應該是不合群,這樣處理的時候,大家所有的同僚不會去救他,而且可能會落井下石。第三,就是他得罪權力的行為是很明顯的,行為既有代表性,這樣才能有敲山震虎的作用。

正好,李粟完全符合了拓跋珪要立威的對象。直接拉過來殺了。資料的記載,“積其宿過”就是之前的種種不好積累起來,給殺了。如果有大事絕對就說了,沒寫,這說明沒有大事,所以才把“舒放不肅,咳唾任情”這麼個小事,拿出來說事,就是李粟並不嚴肅,和領導沒大沒小的,完全沒有上下級意識,咳嗽吐痰,都成了一個被誅殺的罪過。其實,權謀家都是“誅小罪,釋大過”的。小事誅殺,讓人人自危,有極強的震懾效果。如果找個罪名大的殺了,大家不會有啥感覺,我這些都是小毛病,不會和犯大錯人的一樣上綱上線,所以領導殺大的,也就失去了震懾的效果了。

拓跋珪通過殺了李粟,這隻雞,立即給群臣敲響了警鐘,所有大臣的“震粟”表現,就是拓跋珪所期待的。完成了授權的目的。接下來,大家都會老實很多。為什麼殺雞給猴看,而不是直接殺猴呢,其實道理大家都懂,政治就是妥協,而不是殺伐,如果直接殺了猴子,恐怕不但不能敲響警鐘,反而會逼反他們,這樣非但達不到目的,而且會損失慘重,這是搞政治的人所不願意看到的。大家都希望低成本的解決問題。所以,採用拓跋珪的上述步驟,來完成集權的過程,是很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