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跑进了“ICU” 马拉松爱好者最应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三天的清明小长假结束了,不知道大家都去哪里踏青、看樱花了呢?

因为这几天的天气实在太好了,爱宅的小编也出去看花(看人头)了,看着微信步数过万,莫名的有一种自豪感。

跑步跑进了“ICU” 马拉松爱好者最应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跑步跑进了“ICU” 马拉松爱好者最应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比起刷朋友圈,更喜欢看微信步数的排行。

看着那些每天微信步数好几万的大神,打心底里羡慕。

一般来说,那些常年霸屏微信步数榜首的都是运动达人,马拉松爱好者是其中的佼佼者,对他们来说两三万的步数算是家常便饭。


“马拉松”爱好者算是处在跑步链的顶端,但是最近的一则新闻将这个群体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近日,一名叫做“汾湖跑神”资深跑者,在千日千马计划进行到142天后,住进了ICU病房。


跑步跑进了“ICU” 马拉松爱好者最应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这位跑友在咕咚的认证是:

国家马拉松运动二级运动员

马拉松运动爱好者

铁人三项运动爱好者

大连和崂山百公里越野赛前十名

跑步跑进了“ICU” 马拉松爱好者最应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具体的原因我们尚且不清楚,但这个事件也为我们所有的跑者敲响了警钟。

跑步是为了培养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其实,每年因为跑马造成的各种运动损伤的案例非常多。

大多都是因为没有遵循正确的跑步常识,并且很多人跑马是带着一种盲目和炫耀的心态。


跑步跑进了“ICU” 马拉松爱好者最应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据不完全的统计,近三年时间中国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已经有超过16位跑者因参赛猝死,因为跑马对身体造成损伤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据媒体报道,在广东清远举行的一场马拉松赛,整个比赛接受治疗的人次达到1.2万,其中有5人病情危重,3人被送进ICU(重症监护病房)。


跑步跑进了“ICU” 马拉松爱好者最应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庞大的数据足以说明,马拉松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并且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马拉松并不是健身锻炼的首选。

马拉松全程距离长达42.195公里,半程也有21公里。

这一运动挑战的是人体的极限,对心肺功能,全身的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耐受能力都是极为严峻的考验。


跑步跑进了“ICU” 马拉松爱好者最应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即使是有运动基础的人,也要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才可能完成。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说说,马拉松运动中最容易出现的损伤:

1、肌肉损伤

肌肉抽筋是最常见的现象,与准备活动不足,疲劳、身体状况不佳、动作不合理、气温影响等有关。

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活动强度过大,超出了肌肉的负荷能力。

跑步跑进了“ICU” 马拉松爱好者最应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没有长期的针对性训练,肌肉是不能耐受如此强度工作的,如果咬牙坚持跑下去,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肌肉劳损甚至撕裂。

2、关节损伤

如果说肌肉损伤还可以自我修复的话,关节损伤带来的影响可能更严重。

城市公路跑由于路面比较硬,对膝盖的冲击比较大,加上马拉松跑步时间较长,强度较大,最容易造成膝盖损伤疼痛。

而关节损伤修复所需要的时间要长得多。

3、韧带的损伤

跟腱炎,足底筋膜炎,都是长跑者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严重者可以导致跟腱断裂。

有一些部位的韧带在运动中与骨骼反复摩擦,也会造成慢性疼痛。

4、骨折

你没有看错,就是骨折!和滑倒或跌倒的急性骨折不同,这种骨折是骨头受到不断冲击劳损的结果,称之为应力性骨折。

跑步跑进了“ICU” 马拉松爱好者最应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最容易发生在小腿,足底或足跟。

除了以上的运动损伤以外,在比赛中常常还可能出现一些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比如脱水,中暑等等。最严重的就是心源性猝死。


一、 高强度的运动不能起到健身作用

适度的体育运动,能够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减少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几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然而,运动也不是越多越好。有研究表明,虽然轻度和中度慢跑,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

但重度过量慢跑者,死亡风险却相对更高,和久坐者一样伤身!

二、适合自己能力的运动才是最健康的运动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不应该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运动量是否适合。

当你感觉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的时候,就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告信息。

如果你在锻炼中已经出现了肌肉,关节,骨骼的慢性疼痛,就应该减小运动量或暂停运动。

或者更换运动方式,让受损的组织有时间慢慢修复。

对于平时不爱运动的人而言,突然的剧烈运动更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一开始可以小强度、间断地进行运动,以自己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准,循序渐进,慢慢地过渡到一个适合大多数人的运动量。

虽然生命在于运动,但不在于过度运动。

古人强调过犹不及,希望大家都能够积极、科学地参加健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