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给孩子怎样的金钱观?


文|水暖生烟

一次与妹妹聊天,提到了她的消费观,我吐槽她花钱太节俭,不料她说都是受父亲影响,末了又加了一句:你没见过父亲犯愁的时候。我一愣,停顿了数秒,回她道:你错了,正是因为我知道,所以上学时期,我最不愿做的一件事就是伸手给他要钱。“爸,给我钱”几个字犹如千斤顶压在喉咙,每每不敢发出声来……

原来,我们都被父亲有关“钱的教育”给吓怕了,原来,我们都受到了关于金钱的错误的教育。

真相|该给孩子怎样的金钱观?

俗语云:培养一个女孩的安全感,要么给她满满的爱,要么给她足够多的钱。钱这个东西,有时候还真与安全感有些关联。它能让你从心底里不害怕,不那么敏感,甚至是不自卑。可惜,有多少家庭的父母,给孩子错误地灌输了不该灌输的思想,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说到此,不禁想说: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金钱观,让他在未来的人生里,不因为钱而感觉到缺失和害怕,来足以抵抗生活的刁难和艰辛?

严格来讲,如何正确引导或影响孩子的金钱观是每个父母应该考虑的问题,往重要的方向讲,它影响孩子的一生。

真相|该给孩子怎样的金钱观?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

所谓金钱观是对金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过于节俭和过于奢侈,都是不正确的金钱观。我们要知道,钱的存在是为生活服务的,人们挣来的钱,在保证基本的物质生活基础上,还要有一种品质的追求,如果一味地为了节省而节省,菜舍不得吃,衣服舍不得买,钱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钱是广开源来的,不是节省出来的。

另外,过于奢侈,打肿脸充胖子也是不可取的。保持符合自己经济状况的合理消费,必要时偶尔满足一下“轻奢侈”的想法,以激励自己更加上进,来追求财富,未尝不是一种办法。总体来说,就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金钱的存在,绝不是只要满足基本的生活物品,一定程度上的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也是有必要的。就像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所说的: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私以为,金钱的消费,在基本生存之外,还要有那么一点对“雅致生活”的追求。就像在贫穷的日子里,省下买面包的钱,也要买上一朵花,来装点生活和心灵。

关于金钱观,《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美500家最大公司之一的总裁斯坦利,提出了一些独特的看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他在培养孩子如何对待金钱和树立理财观念上,提倡小节约等于大浪费。他说:孩子,许多时候我都提醒你要厉行节约,但必须记住,不要为节约一美分的钱财而绞尽脑汁,这意味着你的理财观念已经钻了牛角尖,你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开源,而不是节流!细小的节约意味着巨大的浪费。

真相|该给孩子怎样的金钱观?

《富爸爸,穷爸爸》作者清崎先生说,一对贫困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时,只会说:“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喔。”结果,他们的孩子可能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同时也秉承了贫穷父母的理财方式和思维观念……

如果家中遇到资金困难,可以对孩子开诚布公地讲,但是不要过多地描述细节,只要让孩子理解,了解到家中的财政困难,知道钱是父母辛苦挣来的,而不是大风刮来的。

当因为钱犯难时,千万不要学习下面这位妈妈。

一位妈妈,她几岁的孩子正在跟她索要一个电动玩具,显然,这位妈妈并不想买,而她是这样回应孩子的:咱们家很穷,你爸挣得不多,我又不上班,咱们买不起。

这多像,小时候,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说的话呀。殊不知,“买不起,太穷”这几个字听上去很扎心,它会让长大后的孩子在多年后回想起来,都无法抑制内心的脆弱和悲伤。

心理学家说,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说,不断的给孩子灌输他是穷人的观念,他会真的认为自己是一个穷人,他的命运也可能会因为这句话而发生改变。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很容易接受自己父母和喜欢的人的心理暗示,并且不会分辨这些心理暗示的好坏,最后渐渐的把这些心理暗示消化吸收当做自己的思维和思想,时间久了会出现心理匮乏感,这种匮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穷,而是一种自我认知中的穷。它会让人变得紧张和压迫,甚至会出现心理疾病。

真相|该给孩子怎样的金钱观?

回到上面的案例,这位妈妈对于孩子的引导,其实只是在增加孩子的心理匮乏感,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骨子里就是一个穷人,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作为父母,永远不要告诉自己的孩子,家里很穷。

从小父母就给我们灌输赚钱不容易的思想,导致长大后的我们都有一种不太正确的金钱观,妹妹是一味的节省,毫不顾生活品质,我则是产生了叛逆心理:但凡是父母节省的地方,则极力反对他们的做法。

相信,在我们的生活当会有人与我们有过一样的成长经历,大多数家庭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真相|该给孩子怎样的金钱观?

还好,时代变了,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就这个问题,燕窝达人Miya茶说:金钱是靠自己努力工作赚的的,钱这个东西,只是一个物件,永远和人比不了。但是生活在这个需要花钱的社会,我们离不开钱。所以,要努力,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因为内核有了,才可以通过努力获得钱财,供给花用。那你说多少钱才够呢?这个世界上没有上限,但人可以有上限,这个上限就是自己是否真的努力了,努力了,获得了,那就在这个范围内,过自己的生活。因为世界在变,可生活永远是自己的,世上的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必看别人,只看自己。

说到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可以给不了丰厚的物质条件,但一定要照顾到孩子的心理,哪怕是遇到了财政困难,也要从心灵上给孩子一种教育:没有钱只是暂时的,只要努力,会度过难关,最终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

要知道,给足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让他始终不害怕,始终知道“钱这个东西,只要想法去挣,就能拥有”,将会是他一生的精神财富。

声明:部分心理学内容来自第一心理学,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