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深圳是举全国之力建起来的”这样的言论?

暴走大蚂蚁


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嫉妒。

说到深圳,很多人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嫉妒感,因为深圳发展的确实太快太突出,太优秀,你用了短短的40年时间,就成为了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远远超过了很多城市几百年取得的成绩,你让其他城市情何以堪?

而深圳在最近两年甚至连续超过了广州香港的GDP,这更让深圳成为了大家嫉妒的对象,因为深圳确实表现太突出,目前很多地方表现都位居全国第一。

我们来简单列举一下,深圳目前都有哪些全国第一。

1、城市经济竞争力全球第五,中国第一

2、财力质量中国第一



3、非央企上市企业总市值全国第一

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405家,实有383家,民营企业占85%,市值超10万亿,居全国第一。



4、城市营商环境全国第一



5、人口吸引力全国第一



6、中国城市软环境排行榜全国第一



7、智慧城市建设综合得分全国第一



8、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第一



9、摩天高楼数量全球第一



10、工业百强区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真的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吗?

说深圳市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网友根本就是信口雌黄,他们对深圳最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就在那妄下结论,每次看到这种言论,觉得都很好笑。

不否认深圳在发展的初期确实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第1个支持:1亿3500万左右的资金。

第2个支持:政策优势。

第3个支持: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人力支持。1979年9月,一支2000多人的工程兵先遣团开赴深圳,拉开了特区建设的帷幕。

除了上面这3点深圳并没有获得国家太大的支持。在上面这三点当中对深圳帮助最大的就是政策支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有很多新推出的政策都优先给深圳试行,这事情成功了,再推广向全国各地。

但深圳在获得这种政策支持的同时也面临着潜在的风险,毕竟是第1个吃螃蟹的,未来到底会发展成怎么样,谁也不清楚,有可能会获得成功,但也有可能失败。庆幸的是,深圳很多地方都成功了,因为成功了,所以很多人都把深圳的成功归结于国家的大力支持,甚至说深圳的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

但有很多人可能忘记了,在中国除了深圳特区域之外,还有珠海特区,还有汕头特区,还有厦门特区,还有海南特区,这几个特区获得的政策支持跟深圳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没有发展起来,而是深圳发展起来了,这点那些说深圳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人有想过吗?

我们再来用实际的数据看下深圳是否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

下图是2017年各大城市上缴中央国库的税收排名,其中深圳上缴的数额是3754亿,排在全国第3位。



下图是2019年均衡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分配表。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获得资金最少的是财政收入连年居首的广东省,约83亿元。而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和深圳等5个计划单列市均未获得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

我们再来看一看,深圳的企业结构。

如果深圳真的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那应该有很多央企国企才对,但截至2018年9月,全市民营经济商事主体达到298.14万家,占比97.65%,其中民营企业数量185.9万家,占全市企业数量的96.3%,相当于目前深圳的国有企业以及集体企业的占比只有3.7%,这个跟很多地方国企占比很大比例有非常明显的差别。


另外,2018年1月-10月,深圳民营企业上缴税收3570亿元,占全市企业上缴税收的67%。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对深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是民营企业而不是央企或者国企,从中可以看出,深圳的发展主要是靠自身的力量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


贷款教授


有人问“深圳是举全国之力建起来的吗?”这个问题问的好。很多人觉得深圳牛,发展的好;也有人觉得深圳能发展,还是不靠全国支持,什么政策都享受。这个问题要深入探讨:

首先,为什么要选择将深圳作为特区?深圳被选为改革开放的前线和经济特区,直接原因就是面对香港,可以在世界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接受来自香港以及来自华人世界的投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深圳的发展,首先是得到香港的支持。

其次,深圳得到了全国哪些方面的支持?在深圳被划定为特区后,深圳可以在全国大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先行先试,从政策的角度来说,是得到了全国的支持,独此一家嘛。但邓公当年也说了,让深圳这个小渔村试试看,失败了可以重来嘛。也就是说,在享受这政策便利的同时,深圳也面临着失败的风险。让人欣慰的是,深圳成功了!便利的政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保障深圳在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的同时,还带来了全国各地人才的持续涌入。这些人才和当年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管理经验相结合,爆发出了巨大的生产力,造就了深圳奇迹。

再次,深圳今后的发展优势在哪里?有人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特区也会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还有人认为,像珠三角,被长三角超越也是迟早的事,香港也会被上海超过。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看上去更像是长期的发展趋势。就近期来说,假设10年乃至20年内,深圳依然会占据着改革的最前沿,无论是前海自贸区,还是天安云谷,依然是国内发展的引领者。

而深圳成熟的创业生态圈,依旧在持续不断地吸引着国内外顶尖人才的持续涌入。也有很多人担心深圳的房价太高了,人才会不会留不下来。对于中低端人才来说,确实如此;但对于高端、顶尖人才来说,什么高房价,那都不是事,看看对面的香港有多高!当然,如果仅仅是在房价上跟香港看齐,那么,深圳的未来也就不看好了。


单问者


建设深圳初期,几十万转业工程兵功不可没,三通一平,可以说完全是他们的功劳,而且是全身心付出,廉价的报酬,任正非也是其中一员。后来的基建、工程、改造等等,则是巿场行为。

初期,对深圳真正功不可没的则是港台和外资,他们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巿场和窗口。其次是前赴后继的外来工,他们既有奉献,自然有一定的收获。

来了就是深圳人,东莞苏州就没有这样的格局。真正让深圳腾飞的是扎根深圳的深圳人。开创发展自己的企业尤其是高新企业,不再为洋人打工而自己只赚微薄的点点加工费、低廉的租金,是深圳始终的追求。这是早期深圳的梦想,他们很早就这样去做的。

厉有为、张高丽两届政府打下了基础,高交会的推出,推动了深圳高新企业的腾飞;基层政府也着重建设高新孵化园,为有想法有项目的人才提供厂房和资金扶持。深圳的很多高技术企业就是那时起步的,毕竟那时可没有风险投资。

正是打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构造了适于高技术产业孵化、成长和壮大的土壤,深圳自己的企业、产业不断壮大,所以后期外资出走、富士康出走,深圳并没有伤筋动骨。而东莞苏州呢?走了一个万人大厂就重感冒……

建设深圳初期,国家投了多少钱?后来深圳回报国家多少?外来工历年汇出多少?我没有翔实数据,求助……

深圳腾飞了,就说举全国之力,怎么珠海、汕头、厦门怎么没有腾飞?

四十年深圳,得全球商贾之助,也得全国之助,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深圳也回报了很多很多。

来了就是深圳人,真正让深圳腾飞的,是前赴后继、黙默奉献的深圳人自己。


独尊宋明


深圳发展的屌丝过程(一):

一边是:

一块曾被逃港潮掏空荒废的土地,

一群下岗的回城的有梦想的有热血青壮年,

一批被国家关停的二三线军工企业,

被挤到一起寻找生机。

另一边是:

接不完订单的香商,台商,

招不满工人的港企,外企,

低端的加工业务,

在深圳,珠海这个小窗口偿试。

国内是:搞砸就关!

境外是:一有风吹草动就跑!

这就是风风雨雨八十年代的深圳!

一个随时都关,停,裁,撤的边缘之地,

一群被边防证约束`,随便可以拘留恳散之人。

现在人模鬼样什么马什么王,

那一个不是铁皮房,破中巴,泥水路混过?

那一个不是天桥脚下尿过,

那一个不是经过深圳蛇虫蚊咬的人!

稍稍有些好处,九十年代的第一次抛弃就降临了!

(请大神们继续)


AL2398981177


这个说得没错呀!

在深圳建市初期,是一穷二白的额,当时的工程都是由基建工程兵负责的,这些基建工程兵可都是外省的。

其次,初期的很多公务员也是由外省选调过来的。

在经济方面来说,最早也是很多港资前来投资兴业,而且很多央企包括内地很多省份都在深圳有投资,中航系、中电系、招商系等等可以在深圳培育了很多大企业,包括中兴最高也是内地投资的呀,而且现在还可以在深圳看到很多什么湖北大厦、江苏大厦这些,这都是内地投资的。

最后,在深圳大办工业的时候,大批内地百姓前往深圳务工,奠定了深圳发展的基础,就算是现在,深圳外省人口也超过50%呀!


小罗说深圳


大家好!深圳从小渔村发展到大都市,的确了不起!

仔细分析,深圳发展是喝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头口水”。一是与国家给予深圳的优惠政策有关。当初中国改革开放需要设“窗口”,开辟“试验田”,深圳就是国家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特区,享受国家诸多特殊政策。深圳可以免缴和少缴很多税款,政府有更多的奖金用于城市建设发展。国家还把非常重要的股票交易所开在深圳,等于把深圳打造成为南方的金融中心。二是与深圳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深圳紧靠香港,离澳门也不远,更容易吸引外资。外商把大理资金、先进技术、经营理念带到深圳,很长一段时间,深圳的发展理念领先全国。与此同时,国家也对深圳注入大量资金。三是与深圳人的特别努力有关。深圳几乎都是“外地人”,当时全国有一股叫“孔雀东南飞”的热潮,涌向深圳抢占创业滩头阵地的几乎都是各路精英。于是,深圳成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农村人口的城市,平均年龄仅有30多岁,是一座没有历史包袱,充满活动力的城市。客观讲,深圳的确有点像举全国之力建起来的城市,至少像“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城市。

一座城市和一个人相似,发展靠“天时、地理、人和”。深圳就是占尽了优势。现在其他地方很难复制深圳经验。而深圳也从跟跑变成领跑,将来发展要凭自身创新能力


庸人良品


说举国之力有点过,但从中央到各省市都对深圳给予了人力物力的支持,以上海为例,深圳建设深惠公路和深南大道时,上海都给予了很大的扶持,人力方面,以电子方面而言,当时第一年中央下派一万人指标,因各种原因,实到八人,第二年实到一万出头,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当时不容有失,没有国家和各省市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深圳,更没有今天的广东。


手机用户61682623022


瘦田无人耕,耕开有人争。



肥猪舞


深圳刚开发,罗湖地势低,逢雨必浸,市领导找李先念求特批2000万元,用于填土抬高地台,李先念很干脆回答:“钱没有,命有一条”


深圳益田老朽


这不叫举全国之力,而是为全国冒险做试验品,也就是让大家在深圳搞实验,失败了就扔掉,因此需要投巨资的重大项目不会投给深圳,高精尖人才也不会从全国抽调过来给深圳,谈何举全国之力?相反,当时裁撤的军工企业,粤北的、贵州的、西安的等等就迁往深圳,这些企业是当时的国家包袱,大家见过国家往上海扔包袱的吗?就算来自贵州的被裁撤的军工企业原本就是上海迁贵州的,这些包袱也没被扔回上海,上海那真是举全国之力,需要投入巨资的什么高精尖项目大部分落户上海。深圳的发展,早期香港投资功不可没,另外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使命感和包容度,还有,深圳市政府的完全市场化治理及决策是关键,能在2000年转型高科技,奠定了今天的科技优势。还有,什么湖北大厦、江苏大厦、长安大厦这些是各省为了自己更方便接触港商在深圳建的,目的为了各省自己而挖深圳的墙角,并不是支援深圳,如果这些省招到外商并在深圳大建工业园区,那才叫建设深圳。网上说的举全国之力建设深圳是错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