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口“含金量”比落戶本身更重要

户口“含金量”比落户本身更重要

農民關心的不只是戶口本上的“城鎮”或“農業”字樣,關鍵是依附其上的各項福利能否同步跟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發佈了《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全面取消或放開放寬部分大城市落戶限制。毫無疑問,這對億萬農業轉移人口來說是重大利好。筆者認為,要把好事辦好,在新型城鎮化問題上,要尊重規律和農民意願,既要全面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不變相提高落戶門檻,也不能讓農業轉移人口“被落戶”,要允許農民“等等看”。在此基礎上,積極完善配套措施,增加戶口背後的含金量。

城鎮化既是人口城鎮化也是土地城鎮化的過程,即農業人口向城市集聚、農業用地經規劃許可轉為城市用地,地要隨人走。但是,在傳統城鎮化理念下,不少城市只要地、不要人,熱衷於爭奪土地指標,對轉移人口落戶不重視。其結果就是土地城鎮化率與人口城鎮化率存在較大差異。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為進城農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是政府的職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自然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

城市是一個綜合體,既需要吸引各類高端人才,也需要農民工群體。現代城市的競爭體現在人力資本的競爭上,農民工正是人力資本的重要一環。前幾年,一些城市背離了城鎮化規律,企圖只要白領置業、不要藍領落戶。表面上看,這降低了城市公共服務費用,實際上對保持城市競爭力不利。一些大城市居民常抱怨請工難、僱工貴,其中固然有適齡勞動人口減少的因素,但也與所在城市戶籍政策密切相關。

隨著戶籍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政策希望有條件有意願的農民工能在城市落戶。不過,也有部分進城農民工仍不太願意落戶,實際落戶進程並不及預期,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有些地方過多考慮落戶增加的短期成本,忽略了隨之而來的人口紅利。這些城市雖然放開落戶,但捨不得給予相應的公共服務,對農民吸引力不大;二是隨著農村條件逐步改善、農村各類權益在增值,一些農民不捨得附加在土地上的各種權利,他們認為保留農村戶口會更“吃香”。

針對城鎮化推進中的問題,有關部門採取了諸多措施。比如,督促各地研究出臺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土地、住房等配套政策;探索進城落戶農民的農村土地權益維護和自願有償退出機制,穩妥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尤其是出臺落實人地掛鉤、人錢掛鉤的政策,加大財政資金的獎勵支持力度,合理分擔地方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一些農民的顧慮。

說到底,農民關心的不只是戶口本上的“城鎮”或“農業”字樣,關鍵是依附其上的各項福利能否同步跟上。至於選擇落戶哪座城市,往往會看經濟安全感和情感歸屬感強不強。因此,各地不妨在農民“等等看”的同時,積極完善配套改革措施,提高戶口背後的含金量,聚焦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民生重點,讓他們在城市也能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作者:喬金亮;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