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時沒有失街亭,諸葛亮能奪得長安嗎?

一葉成舟1


諸葛亮如果保住街亭,消化隴右,那麼,諸葛亮以後很可能可以奪取長安。但是,奪取長安的意義,並不如很多人想象的那麼重要。

如果不失街亭,諸葛亮很可能完成第一次北伐的階段性任務,割據隴右。

事實上,不僅僅是諸葛亮有這個想法。當年,周瑜在給孫權做規劃時,也提出,”東吳入益州,連接馬超“的構想,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周瑜當年的規劃,也是先西連涼州馬超,英雄所見略同


如果該目標實現,蜀漢將對整個關中平原形成“形勝之勢”

如果守住街亭,魏國在關中平原將無險可守


要知道,就在兩漢之交,隴右軍閥隗囂割據隴右,僅僅以這個彈丸之地,就割據了9年之久。劉秀最後還是利用隗囂去世的契機,才平定隴右!

如果諸葛亮能控制住出入隴山的關口,那麼,隨時可以進出關中平原。牢牢掌握關中戰場的主動權。


如果實現了全據隴山,蜀軍將可能屯田隴東高原,徹底解決軍糧問題;

蜀漢北伐,屢屢無攻,很大的原因在於軍糧供給困難。當年,曹操遷徙漢中居民,只留下了一個空地給劉備,極大的削弱了蜀漢的戰爭潛力。為此,諸葛亮在漢中進行了大範圍的屯田來緩解軍糧問題。

隴東高原,很多像慶陽這樣適合發展農業的區域。

而隴東高原,很適合屯田,以蜀漢在漢中屯田的經驗,在隴右屯田,幾年之間,就足以獲取大量的軍糧。徹底解決後人詬病的”蜀道難,運輸困難,出不去“的困境。

獲取軍馬資源和騎兵資源

諸葛亮,臨陣指揮如何,尚有爭議。但他發展經濟,處理與少數民族關係的才能,從來沒有人可以質疑。

因此,諸葛亮很可能可以處理好與涼州羌人的關係。整合出當年西北馬超一般的騎兵力量並非不可能。

西涼鐵騎配合諸葛亮,畫面太美!

因此,如果當年守住街亭,完成了對隴右的攻略。諸葛亮將來完全克服後來困擾了他一生的各種問題。不論軍糧、兵種,均可克服先天不足。

誠如此,長安不足取!


另外,其實,進展長安的意義並不如想象的大。


長安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大家都普遍認為,在唐朝滅亡之前,長安就是中國的中心。

這個想法在大部分情況下成立。不過,偏偏在漢末三國時期,不成立。

東漢,是在關東士族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整個東漢時期,對關西地區不怎麼重視。甚至東漢朝堂還發生過”是否放棄關西“這種不可思議的爭論。因此,經濟發展也受到了限制。

另外,東漢中期開始,發生了一百多年的漢羌戰爭。關中地區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在整個漢末軍閥割據時期,關中都很沒有存在感。西涼馬超起兵時,很快就退到潼關。而一旦曹操突破渭水,馬超就迅速退到涼州交兵了。

而曹操在後來打漢中時,就算面對張魯,都累得半死,就是因為當時關中殘破,難以支撐前線的供給!

因此,長安在當時的意義,並不如我們想象的大。我們,也不要學蔣介石,就盯著大城市的名頭哦。

畢竟,通過戰爭攻略地方來最大程度強大自己的國力,才是交兵的目的!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許多人不明白諸葛亮為什麼要守街亭,其實守街亭重在一個守字上,而不是進攻,因此,能否守住街亭跟能否奪得長安沒有直接關係。那麼為什麼要守街亭呢?如果守住街亭,諸葛亮能迅速奪得長安嗎?讓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守街亭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這一次北伐是諸葛亮準備最充分,成效也最顯著的一次行動。當時距離漢中之戰已經整整過去八年時間,蜀漢和曹魏在這八年期間沒有在關中一帶有戰事,所以曹魏防備有所鬆懈。

再加上曹丕新死,曹叡即位,諸葛亮認為曹叡這個二十二歲的皇帝不能駕馭群臣,魏國朝基不穩,因此,公元228年諸葛亮悍然發動了第一次北伐曹魏的戰事。

此次戰事諸葛亮準備很充分,有佯攻,有主攻,有策反,可謂是面面俱到。首先派趙雲從斜谷道進軍,吸引魏軍防守,此為佯攻。其次由諸葛亮率主力大軍西行到祁山附近,突然發兵攻佔隴右地區,最後策反關中的安定郡,使局勢擴大,造成整個關中都為之一振的態勢。

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將重點放在隴右地區呢?看下圖,隴山是涼州和雍州的分水嶺,而佔領隴右後能夠迅速切斷雍涼兩州之間的聯繫,繼而西進佔領隴西、西平、金城等地,再往西就是涼州地區。所以佔領了隴右也就佔領了涼州及雍州西部,魏國將失去西部邊陲一大塊。

而想要徹底佔據並鞏固這些地方就必須守住兩個地方,一個是祁山,一個是街亭,守祁山是為了向西繼續進軍,而守街亭是為了堵住六盤山以東的魏軍。那麼如果守住街亭,諸葛亮有東進進攻長安的打算嗎?他又能否奪得長安呢?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諸葛亮派馬謖率領蜀軍前部來守街亭,目的很明顯,那就是堵住這個關口,然後徹底平復隴山附近地區,然後揮軍往西,奪取涼州地區,繼而鞏固戰果。至於是否東進進取關中,要看形勢而定。為什麼?

諸葛亮帶兵十萬人,戰線拉得非常長,而涼州地區又距離太遠,因此,這十萬主力分佈在祁山附近已經很吃力了。這時候諸葛亮有兩方面壓力,一個是涼州馳援隴右,一個是長安馳援隴右,因此,分兵必然造成實力不足,所以馬謖所帶的前部兵力才那麼的少。而兩者相比,守街亭的壓力更大,因為長安方向為魏軍的主力。

於是後來發生了張郃率領五萬大軍擊潰馬謖的街亭之戰,如果說街亭沒有失守,諸葛亮能夠東進攻取長安嗎?不太可能。為什麼呢?

雖然說街亭失守後魏軍幾乎在關內無險可守,但是長安附近還是有不少兵力佈置的。看下圖,長安附近的扶風郡、馮翊郡、北地郡都有駐兵,而且數量不少。在長安的北邊河東地區也有駐兵,而一旦發生戰事,南陽郡之魏軍也會源源不斷的馳援關中。

因此,諸葛亮能否拿下長安,關鍵就是時間問題,如果諸葛亮動作夠快,那麼拿下長安不是不可能。可惜的是諸葛亮的動作沒有那麼快,為什麼呢?

在諸葛亮派馬謖率領蜀軍前去守街亭時,魏軍已經派張郃等人從長安以南沿山北上,並且和蜀軍有了戰事,由此可見,魏軍的反應速度是非常快的。而等到諸葛亮率領蜀軍主力來到街亭,假如這時馬謖守住了魏軍的進攻,諸葛亮也是不敢輕舉妄動的。為什麼呢?

恐怕此時長安附近雲集的魏軍不會少於十萬人,而魏軍也急於奪回隴右地區,所以此時雙方會在街亭展開大戰,至於勝負如何不好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諸葛亮還是曹魏,都不會輕易放棄隴右地區。

所以,到那時諸葛亮的策略會變成守,其實能守住已經很不錯了。而魏軍會變成攻,至於能不能成功攻取街亭,就看曹真厲害還是諸葛亮厲害了。至於長安,恐怕還要等到雙方在街亭附近的戰果如何來定了。

如果諸葛亮勝利了,那麼曹軍主力被擊潰,長安很可能不保,如果曹軍勝利,那麼就會重蹈失街亭後的一幕,諸葛亮倉惶撤軍,直至回到漢中。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守街亭的戰略目的在於鞏固隴右戰事的戰果,而不是貿然的東進攻取長安。依照諸葛亮的戰事進展,能守住街亭就不錯了。而魏軍反應很快,如果雙方在街亭之戰爆發長期的戰事,諸葛亮戰勝了魏軍主力,那麼長安有可能不保(幾率幾乎為零)。如果諸葛亮失敗,那麼蜀軍則要迅速撤往漢中,越慢則也容易被魏軍全殲。所以,從祁山出兵,然後東進攻取長安,我始終認為是個可遙不可及的夢想。


每日趣評


的確是非常可惜,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最有希望拿下雍涼,成就秦皇漢祖之勢的。

說回主題:守住街亭是奪長安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必然條件。守住街亭之後,諸葛亮還需要達成許多其他條件才能奪取長安。

當時的情況:建興五年(227),諸葛亮駐軍漢中,揮軍北上,臨行前上表後主,這就是流傳千古的名篇《出師表》。諸葛亮首先屯兵沔陽,翌年春天造勢要從斜谷道(利用秦嶺發源的褒水和斜水河谷開闢的道路)出兵取郿城(長安之西),派大將趙雲、鄧芝為疑兵,佔據箕谷,引來魏國大將軍曹真領兵抗拒。諸葛亮卻親自率軍攻打祁山(今甘肅禮縣東、漢水北側),其軍隊隊列整齊,獎罰明肅,軍法嚴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風投降,關中大震。魏明帝親自西鎮長安,派大將張郃抵禦諸葛亮。諸葛亮派馬謖督軍在前,與張郃在街亭(今甘肅秦安東北)展開大戰。

1.方案一:直奔長安

1.1.如果馬謖足夠給力,守住街亭,諸葛亮直奔長安。如果,魏明帝和長安守將足夠慫,足夠蠢,棄城而逃,那麼長安拿下。這時候,留下守城部隊,主力追襲魏明帝,並以此設下陷阱,有機會重創曹真和張郃軍團。

1.2要是魏明帝死守長安,長安城堅,糧草充足,守個一個月是沒問題的。而趙雲及馬謖軍團是不可能真正拖住曹真、張郃軍團主力的。極有可能在長安長期對峙,而糧草一直是蜀軍弱項,基本上能安全回漢中就不錯了。

2.方案二:先擊潰張郃

2.1.如果馬謖足夠給力,守住街亭的情況下,諸葛亮是有機會擊潰張郃的。擊潰張郃是第一個條件。

2.2.曹真被趙雲鄧芝的別部吸引在箕谷,趙雲部只能自保,不可能拖住曹真主力。這個時候,除非諸葛亮能把張郃團滅,否則有報信的,曹真必然撤退。如曹真撤退保長安,除非魏出昏招,不然第一次出蜀也可以結束了。第一糧草不繼,第二孟達很難守得比長安更久,如果司馬懿帶軍來援,都有可能被包圓。

因此,第二個條件是在曹真回保長安之前,分割曹真和長安的聯繫,在野戰中擊潰曹真。

2.3.曹真軍團潰滅,魏明帝車架肯定跑。這個時候,如果能驅趕潰兵,主力與曹真戰敗的消息差不多同時到達長安,那麼在驚慌下,長安守軍必然會主力保護魏明帝逃跑,這樣長安必下。

但是,如果魏明帝提前帶快速部隊跑了,那麼就得看長安守軍的水平了。如果守將足夠穩重,那麼守到援軍外援不是沒有可能。但這個時候諸葛亮的勝率比較大。

3.方案三:諸葛亮主力與曹真、張郃軍團對決(擊潰張郃,對峙曹真),未決出勝負之機,用魏延子午谷奇襲。

這個方案,魏延能否安然走出子午谷是個問題,走出子午谷,在曹真大軍尚在的前提下,能否有足夠的威懾力,震懾長安,使長安軍棄城而逃是個大問題。畢竟長安周邊一馬平川,不太可能出了子午谷還不被發現。換成關羽、張飛突然帶著八千精銳突然出現在長安城,倒是有可能嚇走守軍。

總之,戰場上一切皆有可能,只是諸葛亮拿下長安的可能性不大。以弱擊強,依靠出其不意並使敵軍犯錯,需要達成的必要條件太多,以諸葛亮用兵的穩重來說,難。諸葛亮用兵適合以勢壓人,碾壓而過。以弱蜀北伐強魏的戰勢,適合孫策周瑜組合,或者劉備法正組合,真不適合諸葛亮。諸葛亮應該建設川蜀,等待魏內亂。


星空之下


諸葛亮一出祁山,可以說是勝算最大的一次北伐。可惜就是馬謖在街亭被張郃所打敗,諸葛亮只能退回益州。那麼如果馬謖沒有失街亭,諸葛亮有幾成把握佔據關中呢?很多人說沒有機會,諸葛亮肯定還是會失敗的。但是我愚以為,諸葛亮還是有一絲機會的,只是一絲而已。

可以說,當時的形勢對諸葛亮十分有利。一是諸葛亮深入不毛,已經平定了南方,蜀川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二是諸葛亮大軍氣勢正盛,平定南方再出漢中,氣勢上是有加成的。三是南安、天水、永安三郡響應,涼州之地已經得了人和,大軍獲勝便可長驅直入,佔據雍涼。四是孟達在上庸可以造反,東西夾擊魏國。

但我們也不能小看魏國這個龐然大物,諸葛亮要取長安便是有兩關得過。

一是街亭不能敗,而且得打敗張郃。只有打敗魏國派來迎戰的張郃,諸葛亮才能進一步佔據雍涼,發揮三郡響應的威力,更可以囤積糧草,以便日後再進軍。這就可以勉強達到馬超當時起兵雍涼的基礎了,可以去挑戰第二關。

第二關是攻打長安。長安當時是魏明帝曹叡親自坐鎮的,其實這倒反而給了諸葛亮機會。有帝王坐鎮和沒帝王坐鎮,看看袁崇煥就知道。大將不能隨心所欲的指揮,還要考慮皇帝的感受,是十分影響戰局的。諸葛亮要是能到長安城下,勝算可以說不小。

很多人肯定會說還有司馬懿,這就能要說另一個要素了,孟達不能敗。當時司馬懿是坐鎮宛洛的,根本不在關中,演義裡是杜撰的。如果孟達能夠當機立斷,修築好防禦工事的話,司馬懿是沒有機會快速打敗孟達的。這樣,就能牽制司馬懿在宛洛,不會放他去關中了。

所以說,諸葛亮要取關中,先要打敗張郃,進據雍涼。而後孟達守住上庸,牽制司馬懿,不放司馬懿入關中。第三就是攻破曹叡鎮守的長安了。

總體來說,難,很難,非常難。但丞相畢竟還是丞相,不能常理奪之,還是有一絲希望做到這四點,拿下長安的。


蜉蝣在塵埃


這個問題都炒濫了。統一回答:諸葛亮佔領隴右後大軍準備沿渭河谷地東進奪取長安,而街亭是隴山的一個缺口,通過街亭就能繞到諸葛軍隊身後,為了保證大部隊安全所以派馬謖去守街亭,目的就是守住街亭不讓魏軍通過,而姜維、魏延、趙雲都是進攻性的戰將去守街亭太浪費,所以派參軍馬謖守街亭。按理說守街亭就應該當道下寨,多設路障、多挖壕溝、多準備弓箭手。但是馬謖到了街亭後發現有座孤山扼守在街亭口,所以臨時決定山上下寨吸引魏軍來攻,以求大規模殺傷對手,無奈張頜經驗豐富,圍山四天而不進攻,馬謖軍缺水四天,飢渴難耐被迫放棄山寨,後遭魏兵追殺街亭失守。



jigang008


這個問題很簡單,即使當時馬謖守住了街亭,諸葛亮也拿不下長安。主要理由如下:第一,兵力問題。諸葛亮也就是10萬人北伐,這已經是蜀漢的最大兵力了。而當時2萬5000人守備街亭,如果除去運輸糧草的,再除去守備奪得的三郡兵力,所能調動的也就是5萬人。假設這5萬人能打到長安城下,那消耗的也所剩無幾了,就這幾萬人能拿下守備牢固的長安?恐怕這很難。



第二,攻城經驗。諸葛亮要拿下長安,除非長安守備嚇得主動投降。但這一點幾乎不可能。當時,司馬懿,還有魏明帝,曹真都在西線,救援時間也夠。而且,關鍵一點是,蜀漢從來沒有攻克堅城的先例,當年拿下成都,那是馬超的威懾,以及絕對優勢兵力。拿下荊州,那是趁人之危。而最牛的關羽,即使到死,也沒有拿下樊城。而長安比樊城要堅固太多了,糧草守備也不是一個等量級。就靠諸葛亮那點兵力,怎麼拿。



第三,平原戰爭。在三國曆史上,蜀漢軍隊以步兵為主,擅長山地作戰,而曹魏那都是雍涼騎兵,當年曹操憑藉騎兵橫掃天下,遠征烏桓,遼東。而街亭到長安,基本上一路坦途,這對曹魏有力,對諸葛亮不利,因此,很難取勝。第四,曹叡的能力。從歷史來看,曹叡不是一個昏君,恰恰相反,其非常英明。幾次御駕親征,以這尿性。一旦街亭久攻不下,其必定死守長安,諸葛亮撈不到半點好處。而且,此時諸葛亮國內還有李嚴掣肘,在糧草補給上,也不可能保障,所以攻長安只是想想罷了。



第五,街亭問題。當時諸葛亮讓馬謖去守街亭,讓他固守,而曹魏派了百戰名將張郃來攻打,以馬謖的尿性,即使守住了,也守不了多久。一旦諸葛亮沒拿下長安,街亭又守不住了,那麼那才叫甕中捉鱉,都回不去蜀漢了。所以,其實最終決定的還是綜合國力,如果蜀漢有個30萬鐵騎,那直搗長安可以說完全可能,但是蜀漢全國人口就90多萬,兵力10萬已經是頂了天了,反倒是曹魏,隨便就能徵調幾十萬人上前線,所以諸葛亮即使守住街亭,也打不進長安。



歷史真相背後


歷史上對諸葛亮失街亭早有定論,那麼,以我的觀點來論述一下。按照諸葛亮的計劃,是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並派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令曹真前去防守郿縣;諸葛亮則親率諸軍進攻祁山。派馬謖佔領街亭這個地方,街亭這個地方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節點。守住了它意味著第一次北伐就勝利了一半。因此,街亭對諸葛亮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他要選誰作為鎮守街亭的先鋒了,諸葛亮失敗的地方,就是選了一個跟他關係好的馬謖作為先鋒。馬謖這個人呢有個特點,就是特別能說,特別能聊天,諸葛亮跟他聊天天下大事,能從白天聊到晚上,總之,就是有聊不完的話題,因此,得到諸葛亮的賞識,這一賞識可不得了,讓他從一個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提拔到諸葛亮身邊當軍事參謀,可見諸葛亮對他的重視程度。但是聰明的馬謖卻令諸葛亮失望了,馬謖不遵守諸葛亮的指令,擅自率軍隊上山紮營,副將王平勸阻也不聽,還根據兵法說了一大套理論。魏將張郃在三國裡可是一名老將,文武雙全,沉著冷靜,他一下子就看出了馬謖的弱點,派兵將上山圍住,切斷水源,阻擊糧道等等措施。山上的馬謖這時驚駭了,紛紛下山投降的投降,自刎的自刎,逃跑的逃跑,最後馬謖自已看陣勢不對也跟著落荒而逃,這就不是為將之道了。

諸葛亮如果聽從魏延的計劃,魏延的計劃是:"聽說夏侯楙是曹操的女婿,此人膽卻而沒有智謀。現請給我五千人的精銳部隊,帶著五千人口糧,直接從褒中出發,沿著秦嶺向東,到子午道後折向北方,用不了十天功夫,可以抵達長安。夏侯楙聽到我突然來到,一定棄城逃走。長安城中就只有御史、京兆太守了。橫門糧倉的存糧以及百姓逃散剩下的糧食,足以供給軍糧。等到魏國在東方集結起軍隊,還要二十多天時間,而您從斜谷出來接應,也完全可以到達。這樣,就可以一舉而平定咸陽以西的地區了。"

事實上諸葛亮不聽魏延這一計劃,認為他的計劃太過於冒險,也不叫魏延去鎮定街亭,實在是諸葛亮一個失策,怎麼說了,如果用魏延的辦法,雖然冒險點但卻是奇兵,魏國根本就想不到蜀國會出這一計,這樣長安就一定能夠奪取,街亭也就不會失去,第一次北伐也就能成功。


偷太極


諸葛亮根本就沒準備奪取長安。

若是諸葛亮真想奪長安,直接派魏延做偏師走子午谷好了。蜀軍主力席捲隴西之後,長安守軍必然會西向增援,魏延奇襲未必不能一舉奪下長安。

而諸葛亮當時是怎麼認為的,三國志說:“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所以當時諸葛亮的用意是奪取隴右,根本沒有一戰而奪取長安的想法。諸葛亮是個聰明人,面對魏國這樣的強國,只能蠶食不能鯨吞,直接奪取長安當然很爽,但以蜀軍當時的實力,就算奪取了也守不住,不如去奪隴西,只要守住街亭,隴西三郡就會為蜀國所有,隴西民風彪悍還產馬,能夠為蜀國提供大量戰馬和軍隊,從河西走廊也能獲得大量收入,只要鞏固幾年,然後隴西和漢中兩面同時出兵,魏國很難守住長安的。

長安是魏國守備重點,長安有兵有糧,就算是個庸將只要不犯大錯都能定定心心守上幾年,耗也耗死蜀軍了。而隴西只是邊境地區,從長安到隴西基本上和蜀國到隴西一樣遠,魏軍和蜀軍一樣要面臨後勤壓力。打隴西,蜀軍佔有優勢,打長安,就是跑到魏軍地盤上去踢場子。所以諸葛亮乃至姜維北伐的戰略一直都非常清晰,就是一個勁的去打隴西,從來不考慮直接打長安的問題,因為諸葛亮知道在隴西得手之前,長安是根本打不下來的。所以諸葛亮為什麼在得到姜維之後非常興奮,因為姜維是隴西本地大族,對蜀國奪取和鞏固隴西非常有幫助,後來的北伐中諸葛亮也是非常重用姜維、馬岱這些隴西大族出身的將領。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如果街亭不丟,諸葛亮能奪取長安嗎?

這個問題前不久剛剛答覆過一個很相近的類似提問,現重新整理,予以解答。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 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 ,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

建興六年(228)諸葛亮放出風聲,將由斜谷攻眉,並派出趙雲,鄧芝出箕谷,引誘曹軍主力,魏大將軍曹真果然被吸引。諸葛亮率主力攻祁山,軍容嚴整,賞罰顯效,進展神速。南安,天水,永安三郡降蜀,關中地區震動,魏明帝曹睿親率大軍趕赴長安,令張郃抵擋諸葛亮。諸葛亮派馬謖率軍與張郃戰於街亭,馬謖沒有遵照諸葛亮安排,被張郃打敗。諸葛亮只好遷徙西縣一千多戶退回漢中,後斬馬謖以贖過錯。



街亭是一個很重要的隘口,若果沒有丟失,首先剛剛投降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可以慢慢穩定經營,至於此問題所說長安,立馬就奪取顯然不太現實。魏國舉國動員,皇帝親自出馬,讓諸葛亮去奪取恐怕神仙也難辦到。但是經若干年(四,五年)經營,取長安也不是不可能。



第一,姜維是西涼當地人,熟悉地理民情,有一定人脈威信,很好利用,可以最大限度爭取民心,逐步建立穩固根據地;第二,諸葛亮撤走時,僅西城縣城與近郊就有一千多戶,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人口估計更多,三國時期有人就是實力,既強經濟,又壯軍力,且西涼民風淳樸,戰力強悍。當年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靠造謠惑眾,都能煽動十餘萬人,顛覆長安中央政府,打敗勇猛善戰的呂布,殺了王允。想想,如果用心經營若干年後起碼隴右另兩郡撐不住了,就會投降。以後出兵時涼州加上漢中配合啥情況?



第三,當時前來對戰的張郃,從其後來木門道被射身亡看,也就一勇之夫,並非不可戰勝的神話,只要街亭不失,張郃也奔達不了幾天;第四,司馬懿雖被重新啟用,孟達策應一路也被鎮壓,但這些都不算大問題。只要蜀國內部,比如劉禪不親近小人,李嚴盡心盡責,魏延楊儀消除隔閡……東吳不再心生邪念,較好配合北伐大業,那麼,豈止長安,如果諸葛亮天賜增壽,司馬懿一死,魏國空間還能再壓縮。歡迎討論噴噴噴!


流譽後


誠邀,諸葛亮首次北伐中原,如果街亭沒有失,那麼讀取長安的可能性極大。首先,此次諸葛亮北伐中原所動用的軍力無疑是最大的一次,同時也是最為鼎盛的一次。街亭是為諸葛亮運輸糧草的門戶,一旦失去,諸葛亮大軍就會困於糧草,那就很容易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所以,諸葛亮在派遣大將守衛街亭時,不可謂不小心,基本上把三分之一的主力放在街亭之處,其原因就是此處易守難攻。然而,馬謖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戰略,最終被張郃所利用,最終兵敗如山倒,導致諸葛亮匆忙撤軍,進而導致第一次北伐功敗垂成。

第二,如果街亭穩健,即使孟達被司馬懿所滅,並能夠派遣大軍趕到一線戰場,那諸葛亮還是有著較大的勝算的。此時諸葛亮已經佔領了三郡,不日便可突破渭水,為攻打長安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而且一旦突破渭水,此時還可以分兵回擊街亭,徹底解除街亭之圍,這一方面有了打持久戰的條件,另一方面,還能伺機而動。或者等到司馬懿立足未穩,直取長安,都有著極大的殺傷力。

第三,由於當時曹叡坐鎮長安,由於皇帝在戰場指揮,再加上曹叡的軍事能力不見得有多高明,很容易犯下袁紹的問題,這也會給諸葛亮以可乘之機。所以諸葛亮對街亭的失守,十分的憤怒和自責,因為這喪失了一次最好的機會,而隨後的幾次北伐,基本上沒有任何機會了,實在太過於遺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