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转移性收入支持力度增强,地方综合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8年全国及各省财政收入分析(下篇)

内容摘要

近年,中债资信持续对全国及各省财政收入情况进行跟踪梳理,并按年度发布分析报告。

本篇为2018年全国及各省财政收入分析的下篇,主要对地方转移性收入和综合财政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第一,2018年中央继续加大对地方转移性收入支持力度,其中西藏、甘肃、新疆等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及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持续加大;受益于高额税收返还,上海、广东等地区的转移性收入增速处于全国前位;由于财政收支矛盾短期相对缓解,中央的转移支付收入下降,山西等地区转移性收入呈现负增长。展望2019年,各地方政府获得的转移性收入规模将继续扩大,中央对各省的转移分配结构将维持现状,但将继续加大转移支付规模,尤其是将增大使用自由度高的一般性转移的比重。

第二,受益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房企“补库存”等因素,2018年全国地方政府综合财政收入在高基数的基础上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各地区综合财政收入增速差异化明显,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强者恒强”,但安徽、北京和天津综合财政收入呈现负增长。2019年,预计全国地方政府综合财政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但增速将有所回落,收入稳定性较强的省份多数将保持增长,但江苏、浙江等地区受2019年基金收入预算安排大幅下降的影响,预计综合财政收入增速或将放缓。

2018年中央继续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持力度,其中西藏、青海、甘肃和海南等老少边穷及生态保护地区持续获得支持倾斜;展望2019年,中央对各省的转移分配结构将维持现状,但将继续加大转移支付规模

转移性收入作为地方政府综合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其主要包括上级政府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018中央继续加大对地方转移性收入支持力度,全年转移性收入69,673.99亿元,完成预算的99%,同比增长7.2%,增速较上年提升2.7个百分点,持续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及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其中,一般转移收入38,759.04亿元,完成预算的99.4%,占转移支付总额的比重提高至62.8%,主要系一般转移支付的使用自由度和灵活性更高,有利于地方政府按照区域实际情况支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近年来占比逐年提升;专项转移收入预算安排22,927.09亿元,完成预算的98.8%;税收返还7,987.86亿元,完成预算的98.2%。

从规模及增速来看,规模方面,四川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2018年转移支付收入高达4,338.60亿元,主要由于其下属市县众多、人口基数大,加之地处西部地区,属于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的重点地区,因此获得中央转移支付收入规模很大;接下来,湖南、河南、云南和湖北等老少边穷地区及人口大省紧随其后。增速方面,2018年共有27个省份转移性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其中增幅超过全国水平的合计9个省份,上海、广东、江苏得益于高额税收返还,西藏、甘肃、新疆等地区受益于中央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海南系国家以支持海南自贸区建设为目的,承诺2018~2022年每年新增海南100亿元综合财力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一批重大基建项目的投入使用,使得转移支付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8.5%。四川基本与上年持平,而山西、河南(河南未公布2018年转移收入情况,根据《2019年第二批河南省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信息披露文件》的信息,2018年河南转移性收入预算安排3,314.3亿元)和天津3个省份则呈现负增长,其中,山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两年增速超过20%,天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持续大幅收缩,收入端的增长和支出端的收缩均使得财政收支矛盾短期相对缓解,中央给予转移支付收入下降。

地方转移性收入支持力度增强,地方综合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8年全国及各省财政收入分析(下篇)

从转移性收入贡献度来看,可以用转移性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包含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部分)的比值代表转移性收入的贡献度。2018年各省份表现方面,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该指标低于1,对转移性收入的依赖程度较低;内蒙古、湖南等7个地区该指标介于1~1.5区间,贡献度一般;宁夏、新疆、贵州等6个地区该指标介于1.5~2区间,贡献度很大;因西藏、青海和甘肃财政收入处于全国末位,是中央转移支付的重点倾斜区域,该指标均高于2,特别是西藏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边区及国家级贫困县数量最多的省份,该指标接近8,远高于其他省份。2018年转移性收入贡献度明显加强的地区为甘肃和新疆:其中,受益于国家在扶持贫困地区、退耕还林、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少数民族地区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中央持续加大对甘肃的转移支付力度,2018年转移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4.7%;另一方面,受非税收入大幅下降的影响,2018年新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仅4.5%,显著低于全国平均6.2%的增速水平,且支出端同比增长9.6%,形成大规模收支缺口,需依靠中央补助。2018年转移性收入贡献度明显减弱的地区为山西、河南和西藏

:其中,受益于工业企业效益持续好转、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山西自2016年起经济总量实现止跌回升,经济稳步向好态势明显,连续两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超过20%,收支缺口有所收窄,对转移收入的依赖程度下降;河南作为人口大省,民生支出需求处于高位,加之“一带一路”及“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近年来中央给予转移性收入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逐步释放、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回升推动工业税收增收明显,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5%,显著高于其2017年预算草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年增速8%的预期,相应一般转移支付收入同比下降,其收支平衡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有所减轻;虽然西藏2018年转移收入增速仍高达16.9%,位居全国前位,但受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一次性缴库的因素影响,同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幅增长约24%,故该指标有所下降,实际上西藏对转移性收入的依赖程度仍很大。

地方转移性收入支持力度增强,地方综合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8年全国及各省财政收入分析(下篇)

从转移性收入结构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成熟、税源优质地区,转移性收入主要来自税收返还,一般转移收入及专项转移收入的比例相对较低,收支自给率及稳定性较强;对于其余地区来说,一般转移收入是转移性收入的主要构成,平均占到全部转移性收入的50%以上,而对于国家重点项目较多的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等西北地区,其专项转移收入占比较大。

地方转移性收入支持力度增强,地方综合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8年全国及各省财政收入分析(下篇)

展望2019年,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预计全国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向好态势,但一方面考虑到减税降费的大力推进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各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增幅有限,另一方面,各级财政必保支出较多,新增支出需求很大,因此,各地方政府获得的转移性收入的规模将继续扩大,2019年中央预计对地方补助75,399亿元,同比增长9%。转移性收入分配结构仍延续现状,在精准扶贫、污染防治、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规划背景下,西藏、青海、甘肃以及海南等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及重点生态功能区仍将获得显著转移支付力度倾斜。

受益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房企“补库存”等因素,2018年全国地方政府综合财政收入(本文地方政府综合财政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转移性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延续较高速增长;预计2019年全国地方政府综合财政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但增速将有所回落,收入稳定性较强的省份多数将保持增长

2018年,全国地方政府综合财政收入合计24.03万亿,同比增长12.14%,增速较上年略回落1.15个百分点,但在高基数的基础上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主要系2018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保持合理区间,政府性基金收入仍延续高速增长。从财力规模来看,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河南、上海和湖北8省份的综合财政收入规模超万亿,其中,广东连续多年综合财力位居全国首位,资金雄厚、财力稳定性强;江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广东差距逐渐拉开,但受益于大规模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整体财力差距收窄;伴随经济稳步发展,河南、上海和湖北综合财力新迈入万亿等级。另一方面,海南、青海、宁夏收入规模不足2,000亿,虽然近两年综合财力增速较快,但体量仍很小,在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中位列末位。

从财力增速来看,各地区综合财政收入增速差异化明显,广东、江苏、山东、浙江、青海等28个地区综合财政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强者恒强”,在庞大的经济体量、优化的产业结构基础上综合财力仍增速较快,而青海、西藏和新疆等地区“增速强劲”,受益于中央的支持力度加强、显著的经济后发优势,财力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安徽、北京和天津综合财政收入呈现负增长,其中,受制于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及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节奏的控制等因素,安徽和北京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降,分别同比下降24%和36%,进而拖累综合财力同比下降3.73%和7.56%;值得注意的是,天津是近两年全国唯一连续两年综合财力下降的省份,2018年综合财力同比下降8.02%,降幅较2017年进一步走阔,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及转移收入均有所下降。

地方转移性收入支持力度增强,地方综合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8年全国及各省财政收入分析(下篇)

从各省份财力稳定性来看,各地区综合财政收入比例分配基本与上一年度保持一致。由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此处采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合计值占综合财政收入的比例来推测该区域综合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从该指标表现来看,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2018年该指标绝大部分在50%以上,平均值为69.48%,财力稳定性较上年有所弱化,主要因为相较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速,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过快。其中,西藏、黑龙江和宁夏该指标均在90%以上,分布基本与上年度保持一致,其综合财政收入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依赖较小,稳定性较强;而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和重庆等省份该指标低于70%,其受政府性基金收入影响较大。

地方转移性收入支持力度增强,地方综合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8年全国及各省财政收入分析(下篇)

展望2019年,全国地方政府综合财政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但预计增速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回落的影响将有所下滑。对于西藏、新疆、青海等综合财政收入稳定性较强的省份,综合财政收入将保持稳定增长;受基金收入预期下滑影响,浙江、江苏等综合财政收入稳定性相对较差的省份,基金收入2019年预算安排大幅下降,综合财政收入增幅将放缓。

往期阅读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基金收入增速持续攀升——2018年全国及各省财政收入分析(上篇)

本报告由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China Bond Rating Co.,Ltd)(简称“中债资信”,CBR)提供,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由中债资信相关研究人员根据公开资料,依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做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我司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报告阅读者也不应从这些角度加以解读,我司及分析师本人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内容仅供报告阅读者参考,一切商业决策均将由报告阅读者综合各方信息后自行作出。在任何情况下,我司及分析师对任何机构或个人因使用本报告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归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表。如为合理使用的目的而引用本报告中的定义、观点或其他内容或刊发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为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我司对于本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