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孩子喜欢什么事情自己做主是什么性格?有时候有些事情明明是错的他却要坚持?

用户53301722863


12岁的孩子做事情有主见,明明错了还坚持自己。

1.这说明什么?

说明孩子正常,孩子长大了,懂得自己去判断和做决定,哪怕是错了。

2.如果孩子都12岁,还整天围着父母转,什么事情都听家长的,自己没有主见,那家长才要担心呢?将来孩子上高中怎么办,上大学了怎么办?被人欺负了怎么办?难道那个时候孩子还要打电话问问家长,我该怎么办。

3.教育误区

很多父母以爱为名义的行为,跟帮助孩子成长比起来,真的是南辕北辙!

表现在:

①代替孩子成长:孩子该自己做的,父母给做了

②禁止孩子成长:合理、轻微的冒险,都不让孩子去尝试,以至于没有了成长机会

③妨碍孩子成长:总是为孩子出主意,或加以限制

④让孩子逃避成长:用恫吓、施压,否定孩子,让孩子失去成长机会

4.父母唯一要做的

父母应该是帮助孩子成长,即是帮助孩子,让孩子自己成长!帮助孩子培养出照顾自己本人人生的能力。

5.十大育儿要诀

父母遵守十个基本要诀,帮助父母抵御育儿中的90%错误!

1、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

2、孩子的学习来自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家长的指令。

3、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4、有更好的办法,每个人必会追随

5、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6、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7、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

8、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9、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10、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丛冬旭亲子关系:父母培养孩子的第一项能力就是,建立自我意识。


丛冬旭亲子关系


孩子在慢慢长大。而成长的过程是需要自由以及试错的。

所谓的自由,那不是做什么都对,做什么都符合别人的想法。自由是需要犯错的,需要试错的。自由不是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作为家长,是需要引导和扶正的。而引导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

12岁啦,完全可以当做一个成人,告诉他一些成人世界的真相啦。

我比较同意的一个方法,那就是不要当着他的面的说教。

不妨通过大人的对话,告诉他应该怎么怎么样。

譬如,不想让孩子自己去旅行。可以说:自己有个朋友的孩子,差不多大的岁数,自己去旅行然后遇到了各种问题,结果很受伤。

这个过程,要改变为两个大人的对话。你别说是孩子啦,就是成年人,也不喜欢别人针对的说教。

最好的情况下,不当着孩子的面,然后还能让他听得到。越是小声的说话,别人听的越清楚。越是大声,别人未必听得进去,尤其是个孩子。

对和错不重要,一个12岁的孩子能错到什么地方去呢,给他撑起一片天空,让他去感受里面的伤痛或者欣喜,成长的过程,原本就伴随着伤痛的。

自己能感觉到错误,原本就比别人指出的来得深刻和不会忘却。


尘缘未了话江湖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产生叛逆性格,他们自己有了“小大人”感觉,很多事要自己做主,不愿意别人给他们做主,但由于年龄的关注,是非对错还分不清楚。这是正常现象。


音十无悔


首先他认为是对的,就好像很多事,你懂不见得别人会懂,别人懂的也不见得你都懂,每个人的知识面都是有限的,但是可以去学习,你认为错的,也不见得都是错的,既是你是对的,但是他不懂,就需要你去奈心的去进行正确的引导,打骂不能完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况且人都是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你也需要辅助他自己能够成长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他单独生活的时候,你才能会放心,安心。


好的心情来自身心健康


是成长,现在的孩子汲取的信息量大,成长速度快了点儿,不缺营养,身体发也正常,在他们的心里存在了许多待回答的问题,十二岁对穿衣服有要求了,会常照镜子,也可能会问自己从哪来的等等,这种状态是青春期的早期萌芽。家长不要焦虑,注意继续观察,这个时期开始,心理和能力不匹配,也就是说心理强大,能力脆弱,一个错误重复犯,家长要有耐心,不能用简单对抗的方法。而要因势利导,采取牵引和激励教育方法,循序渐进,对重复犯的小错误,采取重复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已亥天蓬


我个人觉得这应该是个好事情,有自己的观点主张,是应该比较让家长放心了。这样的性格其实就是比较直性子或者说是执着,再者说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绕点弯路,这个我们父母无权干涉,有个错误的经验,他的人生还很长会走的更加顺利。对于孩子来说每个第一次都是尝试,来让他对接触的新事物有自己的评判以及印象。


输不起的白日梦


说明他很有思想,还很固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