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父母的4種行為,會讓孩子自卑懦弱,難成大器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承受著各方面帶來的壓力,從而使很多人在心理上會產生自卑感,過著像“狗”一樣的生活,眼巴巴的看著別人,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自身卻缺乏安全感,為了生活會卑微到放棄自尊,以求討好別人。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4種行為,會讓孩子自卑懦弱,難成大器


當遇到不公平待遇時,會選擇忍氣吞聲,在與別人交往時不知所措,從而導致沒有真心的朋友。自卑的人不懂得分享,不管是快樂還是悲傷,只會在角落暗自高興或者療傷。一般自卑的人是失敗的人,因為他無法抓住眼前屬於自己的機會。

身邊就有一個鮮明的例子:鄰居的孩子是女孩,在小時候,他女兒在各個方面都是出類拔萃的,外貌、成績、談吐等樣樣出色。但是現在卻變成了另外的極端,有一次見到他女兒,感覺完全是換了一個人,年紀不小了還沒有結婚,光打胎就不下兩次了。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4種行為,會讓孩子自卑懦弱,難成大器


她對待感情非常“專一”,男朋友始終沒換過,年齡比她大了不少,還非常花心。隨著她年齡的增長,她男朋友一直不提結婚的事情,而她也不著急,父母朋友勸了很多次,她一直堅持說自己很差,能找到這樣的男朋友已經是燒高香了,堅持如果自己能做的更好,男朋友會回心轉意的。父母最後實在沒辦法,強拉硬拽帶著她去看了心理醫生,醫生診斷為完全的自卑症。

像鄰居家這位大姐這種自卑的情況,其實和她家庭有非常大的關係,那在家庭中,父母的哪些行為會給孩子帶來自卑的性格呢?

1、家庭不合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安全感主要來源於家庭的和睦氛圍。一旦父母的感情破裂或不合,經常發生吵架,甚至動手打架的現象,就會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孩子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容易對婚姻產生心理陰影。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自己心意的人不敢追求,缺乏自信,因此錯過機會,最後不了了之。另一方面會認為天下的婚姻都是和父母一樣的狀況,從而對婚姻失去信心。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4種行為,會讓孩子自卑懦弱,難成大器


2、抓住舊事不放

有的家長在批評孩子或者提醒孩子犯過的錯誤時,喜歡用翻舊帳的形式,這種對於舊事重提的反覆強調,會讓孩子認為自己一直做不好,久而久之,極其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孩子犯錯是在所難免的,犯過的錯誤孩子不一定會重犯,如果經過提醒孩子已經改正了錯誤,家長應該對事情既往不咎,更應該承認孩子改正錯誤的態度。

孩子的性格是從小在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中慢慢形成的,孩子自身價值的理解和心理成長方面,其養成主要來源於家庭,什麼樣的家庭造就什麼樣的孩子。

3、總對孩子說自己家“窮”

當孩子對家長有物質要求時,有些父母會為了拒絕孩子的請求,而告訴孩子家裡窮,這樣是不對的,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對愛患得患失,從而慢慢缺少安全感。對孩子哭窮、把孩子與別人進行比較、經常制止孩子不能做某種事情,在日常生活中,這些看似很平常的小事,對孩子來說,容易造成對金錢物質等方面的依賴和重視,這種方面一旦養成,長大後是很難改正的。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4種行為,會讓孩子自卑懦弱,難成大器


4、總是批評孩子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但是孩子,家長也一樣。當孩子做事情時已經盡力,當孩子沒有達到你的期望,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不要總是用批評的方式來對待孩子,一味的批評,會加重孩子心裡的負擔,為性格造成自卑而埋下隱患。

為了避免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我們家長應該怎麼做呢?首先,我們家長應該做到,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避免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吵的場面,第二,拋開原則性問題以外,不要總是用孩子犯過的錯誤來教育孩子,當孩子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下定決心改正時,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第三,讓孩子對物質方面提出不過分的要求時,家長能做到的,就盡力去滿足孩子,不要總是把窮字掛在嘴邊,不然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第四,孩子應該嚴厲的管教,但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長的信任和認可,不要總是一味的批評。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4種行為,會讓孩子自卑懦弱,難成大器


你家孩子有自卑的心理嗎?你又是怎樣培養孩子性格的呢?不妨說出來,把你好的教育方法,拿出來和大家一塊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