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游之紧箍儿:没有自我约束就没有真正的自由

从小看西游,最高兴的是嬉戏花果山,大闹天宫,何等自由,何等威风!最难过的是被压五行山,戴上紧箍儿,何等失意,何等拘束!对这种转变,孙悟空怨言不少,我也恨恨良久,难以释怀。这种不忿和遗憾,绝对不是我一个人独有,而应该是大量——甚至是绝大部分读者所共有的。可以作为一个例证的就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最催泪的是哪一刻?毫无疑问是至尊宝戴上紧箍的那一刻。“如果上天给我机会再来一次的话”,当时说的这一段话,凝成多少人心头的一滴泪。

戴上紧箍儿,就意味着以前的自由和威风都不在了,美猴王没有了,有的只是一个苦哈哈的孙行者。这种对比之大,即使小孩子,也能由本能而深觉痛惜。这大概可以证明人的本性的确是向往自由、厌恶约束的。

不过慢慢思想也有些变化。在戴上紧箍儿之前,孙悟空的确是自由极了,可是这种自由是完全基于个人的自由,这种自由给身边的人带来的并不是益处,而是无穷的妨碍甚或灾难。孙悟空的自由必须以其他所有人的不自由为代价,旁边其他妖怪不自由,一不小心就被打破头,老龙王一家子不自由,什么宝贝都随便被拿走,阎王一窝不自由,笔记本都被涂得乌七八糟,玉帝也不得自由,尝个新鲜桃子请谁不请谁都不能自己做主,更不必说被孙悟空截杀吃掉的所有人,他们除了做食品的自由,除了当鲜肉或者当腌肉的自由外,毫无任何其他自由。这样的自由全世界只能有一个人拥有,如果有两个人都拥有这样的自由,他们两个必然产生对立冲突,其结果是无穷烦恼,谁都不能自由,除非一个把另一个完全消灭。想一想,假如这样自由的孙悟空就住在你隔壁,或者和你要做朋友,你会放心吗?你会愿意吗?恐怕不会。反正我不能忘记,他的自由使他可以在任何一个不高兴时,把我捻为齑粉,而他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愧疚。

这种完全基于个人的自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它有另一个更准确的名字——任性。它的存在,和社会存在相对立,会使社会整体失去更多的自由,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这种任性的自由,根本上是反社会的。

社会不需要这种任性的自由,世界不需要这种任性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必须能使更多人得益,能使世界更美。真正的自由可以有很多人同时拥有它而毫不相互妨碍;不仅如此,越多人享有它,其中每个人所享有的自由就更广阔深刻,换言之,真正的自由会随着分享和扩散而增多,而得到自我发展。这是自由和任性的根本对立处和根本区别。

我们可以也借用伊赛亚·伯林关于两种自由的概念,即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这里自由和任性的区别。当然这两个问题不会是一一对应。关于伯林这两种自由的概念,有兴趣的可以进一步了解,这里就不再展开。

任性的自由是胎中带来的,如果说我们很容易理解这一点,那么真正的自由从哪里得到呢?当我们考虑到真正的自由以把握世界内在运行规律和了解自己能力边界为前提,以尊重每个身边人的自由为边界和前提,那么,获知这种规律和边界并习惯这种边界的存在,当然需要认知上的学习和行为上的锻炼,这一点也就很容易明白了。孔夫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辈子不懈学习,最高境界是什么?是从心所欲。这不就是完全自由了么?再看孙悟空,戴上紧箍儿,不再任性,转而勤苦肯干,任劳任怨,把八十一难一个一个经过,最后怎样了?紧箍儿自然脱去,立地成佛。这时的孙悟空,无疑就是七十岁的孔夫子。回到起初的问题,这时的孙悟空,成了斗战胜佛的孙悟空,要是他住在你隔壁,或者和你要做朋友,你会放心吗?你会愿意吗?哎呀呀,恐怕求之不得吧!

回头看,当孙悟空戴上紧箍儿那一刻,他并不是失去了自由。他其实是选择了告别任性,开始学习和修炼,他其实是选择了从任性的孩子向负责任的成人的成长。他的选择是对的。由于这种选择,他最终得到了真正的自由,达到了人生的星辰大海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