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親子閱讀到假想遊戲,應對“可怕的兩歲”,可以這樣做

最近,我老公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可怕的2歲”。

從親子閱讀到假想遊戲,應對“可怕的兩歲”,可以這樣做

凝住時光寶寶紀念冊


01 2歲孩子有多“可怕”,經歷過了的爸媽才知道


從親子閱讀到假想遊戲,應對“可怕的兩歲”,可以這樣做

他說的沒錯,我家娃自打兩個月前滿了兩週歲,就開啟了各種“作”的人生。

比如,我們帶著他一起去商場,他看到各種玩具激動的不行。明明家裡有類似的玩具,但他總是飛機也想要,火車也想拿。我們告訴他只能買一樣,可他就是硬拽著不撒手。如果我們去搶,他就又哭又鬧。

有一次,我和他爭搶之間,一個玩具公交車“吧嗒”一下掉在地上,玩具前面的獅子面罩摔了下來。我這個老母親只能在店主憎惡的眼神中,灰溜溜、心不甘情不願地買下了這個玩具公交車。

什麼?你勸我去看看兒童教育專家李玫瑾的經驗?

從親子閱讀到假想遊戲,應對“可怕的兩歲”,可以這樣做

來自網絡

說真的,我還真看了。李玫瑾主張對孩子要說“不”,要做到“一對一”外加“四個不”,也就是把孩子帶回家裡,一對一關起門讓孩子撒潑,不打不罵不離開不說教,等孩子平靜下來再幫他擦擦眼淚,堅定的告訴他你的態度。

問題的關鍵是,李玫瑾的建議是給3歲的孩子的。可我家娃兩歲,正處於懵懵懂懂不太能理解大人話語的階段,又剛剛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說理說不通,打不得罵不得。所以,我這個老母親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


從親子閱讀到假想遊戲,應對“可怕的兩歲”,可以這樣做

然後,我遇上了歪歪兔情智樂園(2—3歲),其中有一冊叫做《一次只要一個》。

02 從親子閱讀到假想遊戲,習慣養成到底有木有捷徑?


從親子閱讀到假想遊戲,應對“可怕的兩歲”,可以這樣做

這本《一次只要一個》講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呢?

從親子閱讀到假想遊戲,應對“可怕的兩歲”,可以這樣做

小動物們去超市買東西,每個小動物都想擁有很多很多東西。可是,最終他們都選擇了一個玩具帶回家,他們說“一次只能要一個”。


從親子閱讀到假想遊戲,應對“可怕的兩歲”,可以這樣做

和兩歲孩子看的其它繪本差不多,這套繪本只有簡單的故事和零星的文字,但卻用重複情景強調了一個道理——買東西要有所節制。但是,它並不說教,沒和孩子討論“消費觀”,其中的原因咱做2歲寶媽的心中都有數——說了也白說。

那麼,這本繪本為什麼能促進孩子習慣養成呢

我最近有這樣的體驗。我家娃每次吃飯滿地跑,也不願意自己拿勺子吃飯。於是,我老公給他放了一段“巧虎”視頻,視頻中強調小朋友要坐好、拿穩碗、吹一吹食品避免燙、用勺子吃飯。我家小朋友真的有樣學樣開始自己吃飯了。

讀了《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我才懂了這種簡單做法有效的玄機。

孩子們喜歡“假裝遊戲”,也就是喜歡把一些生活場景以遊戲的形式表現出來。而2歲的孩子朦朦朧朧已經有了“雙重表徵”的意識。也就是說,他們可以理解在繪本中的“歪歪兔在超市買東西的場景”指向生活中“我們去超市買東西”的場景。他還可以通過“假裝遊戲”在家中把它表演出來,進而提升對這種習慣的重複度,最終到超市表現出來。

所以,我給娃講了這本繪本,最後問小朋友:“小動物們在超市一次都只買一樣東西,你能做到嗎?”

我家娃很乾脆回答:“我做不到。”

我勒了個去。沒關係,中年老母親只能安慰自己:看繪本有反應就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03 “可怕的2歲”到底應該教什麼?

我老公今天早上還在感嘆:“我覺得孩子最近又學了不少東西。”

他說的沒錯。兩歲到三歲,孩子發展突飛猛進。前幾天孩子還不能利利索索的判斷圓形、三角形、方形,最近就能按照指令將不同形狀的東西找出來。

那麼,我們父母到底應該怎麼應對“可怕的2歲”呢?這套歪歪兔情智認知繪本給出的答案,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從親子閱讀到假想遊戲,應對“可怕的兩歲”,可以這樣做


1.習慣養成

李玫瑾教授提到:6歲以下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在孩子聽不懂不能說教的情況下,用繪本的重複和場景提示提升孩子們對某種行為的印象,我個人覺得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心理學不是還有個概念叫“具身認知”嗎?我們的身體是有記憶的,有的時候好的做法靠的是身體記憶而不是理論說教。

2.語言學習

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但是往往分不清“你我他”。我家小朋友也是這樣,我對他說“你把大吊車玩具拿過來”。他會重複著這句話把大吊車拿過來,但卻無法弄清楚指代名詞。語言學習看來“路漫漫其修遠兮”。

3.趣味認知


從親子閱讀到假想遊戲,應對“可怕的兩歲”,可以這樣做


法國文藝復興後期的重要思想家蒙田提到:對於孩子來說,生活中的真實並不比古代先賢研究的複雜哲學更低。從這個意義來說,認識冰霜雨雪雷鳴閃電和霧,比起知識教育更重要。

4.想象力


從親子閱讀到假想遊戲,應對“可怕的兩歲”,可以這樣做


當人們更在意智識教育的時候,想象力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兩歲的孩子,他們的大腦更充滿著驚喜,他們沒有形成既有觀念,《坐井觀天》的傳統故事的繪本解讀幫助他們張開了想象的翅膀。

……

最後的最後,我想說我被這套書提供的“凝住時光寶寶成長紀念冊”的一頁暖到了。

  • 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的樣子。
  • 還因為和你在一起時,我的樣子。

我想,這也許才是我們養育孩子的“最佳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