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會癌變?肛周不適還可能是這種疾病!

便血,肛周發癢疼痛你會不會認為自己是得了痔瘡?其實不只是痔瘡會便血,也不只有痔瘡會讓“菊部地區”不適。

民間有句老話叫“十人九痔”,指的是痔瘡的發病率很高。痔瘡雖然常見,但也讓很多患者憂心忡忡,不少“有痔之士”還擔心痔瘡會癌變。那麼,痔瘡是什麼?它到底會不會癌變?

痔是人身體上的一個重要結構,在肛門密閉的精細調節過程中“功不可沒”,痔在醫學上被稱為肛墊。

如果其因為炎症等原因出現出血、脫垂等症狀,患者就患上了痔瘡,痔瘡是肛門部位非常常見的疾病之一。



痔瘡會癌變?肛周不適還可能是這種疾病!


痔瘡會癌變嗎?


專家表示,痔瘡不會癌變,大家不必擔心。

有的人之所以擔心痔瘡會癌變,是因為其誤認為只要便血就是得了痔瘡。其實,結直腸癌和痔瘡都有便血的症狀,要注意分辨。

如果患者出現便血癥狀,應該進行比較深入的檢查,特別是對於反覆便血的患者,以及經過治療後仍然出現便血的痔瘡患者應該及時到醫院接受腸鏡檢查,以排除其它病變的可能。

當心“假便血”


大便的性狀往往能反映出我們消化道的健康情況,可以說是消化道健康的晴雨表,而便血或提示有直腸癌、痔瘡、腸道息肉等問題,有很多人一發現自己便血會非常緊張。

其實有時我們吃的某些食物、藥物也可能引起“便血”,往往是 “假便血”,會讓人虛驚一場。

如何分辨“假便血”

假的便血是因為吃了某些食物和藥物後會引起大便變色。如服用了補血的鐵劑、碳粉、鉍劑、中草藥,或吃了豬肝、動物血、蕃茄、甜菜、桑葚、西瓜等食物後,大便可呈暗褐色、黑色或紅色。

識別假便血並不難,先回憶下自己是否服用過上述食物或藥物。如果有,則停用藥物和食物,如果“血便”消失了,則是假便血。


痔瘡會癌變?肛周不適還可能是這種疾病!



四步預防痔瘡

不要長期蹲廁看手機

蹲廁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否則這種習慣培養出的痔瘡問題一旦浮現,往往比較厲害。

不要久坐

上班族、司機從早坐到晚,容易增加痔瘡發病率,應該每隔一段時間起來活動活動四肢。

飲食注意

痔瘡患者不宜喝酒,便秘是誘發痔瘡的原因之一,日常飲食中宜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增加食物中纖維素的攝入,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對頑固性便秘應儘早診治,治療原發病。

多進行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有益血液循環,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血液循環,預防痔瘡的發生。

這病也會引起肛周不適


就像便血可能是吃了某些食物或者是直腸息肉、結直腸癌等,也並不是所有的肛門不適都是痔瘡。

肛竇炎又被稱為肛隱窩炎,是位於肛門部位的肛竇由於感染而發生的炎症。

肛竇炎的主要症狀有肛門墜脹不適,肛內隱痛、刺痛或灼痛,排便時疼痛加劇,排便不盡感,肛內瘙癢,大便表面可帶有少量粘液等。

肛竇炎是肛周感染的源頭,會循著一定的途徑擴散、進展,最終可形成肛周膿腫甚至肛門直腸瘻,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如果患有肛竇炎,應該做到早期診斷、積極治療,以及早控制病情,避免因肛周感染不斷惡化而造成嚴重後果。


肛竇炎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

長期便秘或腹瀉;

肛周組織受到壓迫或存在損傷;

免疫功能低下;

日常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患有慢性腸道疾病(包括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

不良情緒(包括焦慮、緊張等);

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藥物;

患有血液疾病等。


如何預防肛竇炎呢?


最主要的是要做好肛門周圍的清潔工作,避免損傷,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等,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

兒童和成人都要確保肛門周邊的衛生狀況良好,最好每天清洗。

2

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及時治療便秘、腹瀉以及相關的消化系統疾病。

3

規律生活,注意休息,免疫功能低下者應積極控制基礎疾病,改善總體健康狀況,提高免疫力。

4

合理膳食,儘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飲食。

5

適量運動,避免久坐等長時間壓迫肛周或損傷肛周的行為。

現在知道了什麼是痔瘡了吧,痔瘡並不會癌變,但它和直結腸癌還是要仔細區分的,建議50歲以上有反覆便血癥狀的人群儘早去醫院檢查,快分享給身邊的小夥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