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存在了八百年,为什么没有天子看到分封制的弊端,或者说没能削减分封制的负面影响?

圣母程心


分封制对于周,不是可选可不选,而是必选项!没有分封制,周别说八百年,连两年都坚持不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武王灭了殷,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天下共主!坐在镐京,大封诸侯!

实际情况是,周族作为后起之秀,实力本就不及殷!武王灭殷之后,仍然将纣王之子封于朝歌!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周人顶多在西方称雄,根本无法有效控制东方殷王朝的旧诸侯!

武王灭殷第二年就撒手归天,留下了个烂摊子!纣王之子武庚起兵造反,东方诸侯群起响应!周王朝差点儿玩完。多亏了周公,策马扬鞭,平定了叛乱!

周王朝解决了危机之后,周公将齐、鲁改封于东海之滨(对,齐鲁始封地都不在今山东),朝歌封给了自己的弟弟康叔,又营建洛邑!

实际上,周王朝的统治的实质就是姬姓与姜姓合力压制其他族群!

手段一是宗法制,二是分封制!

宗法制就是和周王室的亲疏关系,分封制就是按照亲疏关系进行分封!

春秋时期的周王室虽然没落,但还是有一定权威的,为什么?

因为先是依赖齐国(齐桓公),后来又依赖晋国,这两个国家,齐国是姜姓国,姜太公的后代;晋国是姬姓国,唐叔虞(周成王的弟弟)的后代!

等到晋国被魏赵韩三家瓜分,齐国被田氏取代,周王室没了支撑,跌落神坛,再也没人当回事儿!

对于周王室来说,姬姜亲睦,相互依赖,是其赖以统治的基础!

没有分封制,周王朝早亡了!


探微阁主


周朝的分封制,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五百年分裂割据的状态。而且周天子因为不断分封,他的地盘越来越小,渐渐诸侯国都不把他放在眼里。最后秦国干脆把周朝给灭了。既然如此,周朝当初难道没有看到分封的弊端,及时阻止分封的发生吗?

(周天子分封)

一、周天子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分封?

很多人对周天子的分封感到非常奇怪。好端端的统一国家不行吗?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把自己的国土与权力削减,最后造成那样的悲剧呢?

其实,周天子实施分封制,完全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周天子分封之前的国家体制,其实就是分封制。周天子这样做,只不过是依照惯例而已。也就是说,商朝的时候,其实也并不是完全统一的,而是一种部落联盟的形式,包括庸、蜀、羌、髳、微、彭、濮这些部落,都只不过是奉商王为首领。他们与商王的关系,有点相当于后期属国和宗主国的关系,不过比那种更近一点而已。

其次,周天子在讨伐帝辛的时候,也是采用联合周边的这些部落,一起行动的。在联合周边部落的时候,自然和周边的部落是有协议的,周天子在革命成功后,不可能不遵守协议。

第三,周天子联合诸侯讨伐帝辛的时候,口号是帝辛无道,他是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来做的。如果他拿下帝辛获得王位后,就翻脸打帮助他的诸侯,显然是不厚道的表现,大家也不会再支持他了。

第四,既然加盟的诸侯国要进行分封,亲属和功臣们也要求分封,于是分封的格局也就形成了。

(讨伐帝辛)

二、周天子分封以后靠什么来约束诸侯?

周天子实施分封制后,当然也会担心诸侯们不听话,自行一套。因此,也有对诸侯们的约束办法。周天子约束诸侯的办法有以下这些:一是用周礼来约束。周朝有一整套完备的周礼,各诸侯必须按照周礼来说话行事。二是诸侯国必须要参加周天子的各种祭扫活动。三是诸侯国必须要按时向周天子上贡。四是诸侯国要派出军队参加周天子对外征伐活动,以及对内的平乱活动。五是各诸侯国的国君继承,必须由周天子来任命。

这些规则,其实对诸侯国也是有相当大的约束力的。至少在西周初年,具有极大的效力。

(周昭王伐楚)

三、周天子发现分封危害有没有补救?

补救肯定是有的。

比如从周天子的第四代周昭王开始,就已经因为分封,和诸侯国发生了多次摩擦。

当时鲁国发生夺位事件,这显然是明显违反周礼的。不过,周昭王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容忍这种现象的出现。他之所以容忍,其实还是之前的鲁国国君不太听他的招呼,他要扶持一个听招呼的人起来。

还有,楚国本来是周朝的诸侯国,是参加周天子一起讨伐帝辛最后获得分封的。但是楚国一直对自己的封爵(子爵)太小不满意,要求周天子加封。周天子不同意,于是楚国就不再去朝见周天子。这样,周昭王便率军前往讨伐楚国。周昭王的目的,就是把楚国给灭掉,把楚国以及周边的一些土地据为己有。这样,周天子实际控制地盘就变大了。可惜的是,这场战争并没有打胜。打败的结果,也让周天子的威信进一步下降。

周穆王的时候,为了扩大地盘,独辟蹊径,率军往西边打,两次攻打犬戎,一直往西边打到昆仑。接着又往东灭掉不听招呼的徐国,把他的儿子派到徐国去管理。

此后的周天子也一直在采用这样的办法,努力扩大自己的地盘,减少分封的危害。

但是,因为周朝已经形成了那样的制度,一边在讨伐灭掉不听话的诸侯国,一边又同时在分封新的诸侯国。这样其实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结果,周天子的地盘反而越来越少,最后的祸害越来越大,走到了春秋战国那种分裂割据的悲剧。


张生全精彩历史


永远不要觉得古代帝王都是傻子,更不要觉得穿越回去就比他们牛,

分封制是有弊端,而且都知道弊端在哪里,但是,你不分封,弊端更大。

很多人看到刘邦、司马炎分封,就觉得俩傻子,开历史倒车,最后导致“七国之乱”,西晋更是在“八王之乱”中灭亡了。要是我去,肯定不会分封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多好啊。

问题是,很多人似乎没看到秦朝和曹魏的灭亡?

在宋朝以前,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是贵族政治,贵族共同执政,也可以认为是虚君政治,这种背景下,皇帝面对的通常是一个个股东,而不是打工仔,如果不分封,那些贵族如果想夺权,皇帝靠谁呢?

曹魏没有分封,宗室子弟基本没什么权力,司马懿发动政变,曹芳就成了傀儡,如果曹丕像刘邦一样,分封子弟为诸侯王,司马懿还敢造反吗?

吕雉为什么不能像武则天一样做女皇?因为她面对的刘氏宗亲都是诸侯王,而武则天面对的李氏皇族就是一盘肉,他自然就毫不客气的吃了,吕雉和武则天没什么人品上区别,结果不同就是面对的敌人不同罢了。

司马炎分封了39个诸侯王,贾南风尚且敢杀太子,皇帝唯一的儿子,敢把国家变得不知道姓贾还是姓司马,如果不分封呢?

秦始皇没有分封,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女儿们被人切菜一样杀的差不多了。

李世民分封了,但限制了诸侯王权力,结果呢,李氏宗亲被武则天像切菜一样,如果不是有武则天的儿子女儿,李氏当时就灭了。

谁都知道分封的弊端重重,会导致诸侯王叛乱,但不分封的结果真的那么好?

自己的亲人都不相信,外人真的那么值得相信?

皇帝面对的选择,通常不是那么简单,每件事他都有AB两个选择,但无论选择A还是B,结果都是利害参半,弊端重重,

看西周历史,初期出现了“周召共和”,听起来很前卫,但是,两个臣子搞共和,预示着君权虚弱,形同傀儡,实际上,周公就曾僭越为王了。

如果周天子面对仅仅是权臣,那一切还好说,因为你可以削弱异姓诸侯王嘛!

问题是,周天子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使你灭了异姓诸侯王,打下了这块土地,这块土地怎么办呢?

继续分封?那打下来有什么用呢?直辖建立郡县制?好像没那个条件吧?

郡县制是最开始春秋晚期,土地私有制出现了,郡县制才可以实现,西周的分封制下,想郡县制基本不可能。

如果西周有条件郡县制,周天子分封不会分封得那么彻底,把自己分就剩下个县,跟个县长差不多。

西周分封,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交通、通讯媒介的落后,天子很难把统治力量延伸得很远,没有能力统治的地方,就只有分封出去了,

所以,你灭了诸侯王,这块地你还去统治不了,还是得分封,

实际上,秦朝灭亡也是这个原因,因为没有分封,自己的统治力量又不可能延伸得很远,一旦一个地方叛乱,地方没有军队平叛,等军队调过去,叛乱已经壮大了,如果分封诸侯王,地区一旦叛乱,诸侯王马上就灭了。

分封制的消亡,是五代十国后,经历二百多年战争,贵族没落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科举选拔的寒门崛起,这样皇帝面对的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而不是以家族为单位的军政集团,自然有优势了,不再需要分封诸侯王拱卫皇权,也可以把权力分割得足够小,让一个人拥有的权力不足以抗衡皇权,所以宋朝开始就没有了权臣,这样唐朝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


周天子之所以没有看到“分封制”的弊端是因为当今的整个世界都在实行分封制。只不过当今分封的已经不再是土地和爵位而是工资和职位!因此,凡是反对分封制的家伙,要么是有头无脑的蠢猪,要么是无道无德,无知无识的恶性洋奴即民族败类!这些货色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盲点。那就是“至今没有发现美国制度的本质依然是变种的,高级的,很现代的奴隶主联盟独裁专制”。这是一种最伪善,最反动,最肮脏,最邪恶,最败类的制度。美国实行的这个制度是由败坏至极,无恶不作,贪得无厌,嗜血如命,屠妇奸婴的奴隶主制定的《美国宪法》及其亲手组建的暴力机器来保证和维护的。在美国无论谁反对这个奴隶主制定的的宪法,那么,就等于造反和政变。同时就会因此而“直接击毙”。这就是美国政坛多次政变失败的原因。在美国凡是被击毙的总统都是具有一点人类良知的人。凡是没有被击毙的总统肯定就是伪善至极,败类至极,禽兽不如的为“资本世袭独裁专制”而效忠的畜生!记住:美国的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杰迪逊、詹姆斯门罗……哪一个不是无恶不作的奴隶主???奴隶主会让人“生而平等”?回答!!! 

第三任美国总统杰斐逊这样的奇葩,乱干女奴,生出孩子都是奴隶——他亲生的啊。这位建国先贤的人性,体现在分给"亲生奴隶"好活儿干。历史研究争论南北战争与解放黑奴无关很有道理,林肯留下的尾巴比他的丑脸还粗。美国马里兰州1972年才废止蓄奴旧法。

综合上述:公审和清算乔治华盛顿之流是捍卫人类文明基本底线的必须和必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定势!!!只有各国的民族败类才会崇尚欧美。崇尚欧美与否是衡量其是不是恶性洋奴即民族败类的基本尺度。民族败类绝对没有好下场!!!


用户50013994969


这个问题要说清楚很不容易,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作为背景,说的简单又恐怕不能看的明白。姑且一轮,列出提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按图索骥了解详情:

1.商周的发展基础是部落联盟,不可以按照现代的思想去想象。部落联盟是一个家族血缘构成,从政治上来讲是一个松散的组织结构,每个联盟本身的独立性很强,理论上你封与不封都实际存在。有人说控制诸侯的军队人数,自己手里有军队的想法在当时不可能实现。

2天子封侯,侯封大夫,大夫用家臣,这是一个层叠式的循环,从经济成本上来讲当时是最经济的做法,你不封根本管不过来。

3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天子手里需要有一个官僚集团来为天子办事,但天子基本没有办法构建自己的官僚体系,知识文化被邦国垄断,不会形成单独的官僚集团。要知道秦虽然郡县制,但只存在十几年,汉朝的时候也想避免诸侯裂国,不封异性,但同性也不可靠,汉高祖刘邦及以后一直用的是权臣与贵妻制衡的手段,到了刘秀之后形成贵族门阀制度,理论上与分封不同,但实际仍然避免不了类似于诸侯一样的贵族门阀干政。

4政治制度与当时的文化,经济,信息,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人并不是不聪明,或者想不到,只是条件限制办不到而已。


东方仁


刚才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貌似都没怎么踩对点。其实封建制度并不比郡县制落后。周朝得以存在800年已经是十分难得。后期的郡县制大一统王朝长的也不过三四百年。其实,当下的美国何尝不就是现代版的分封制?不过,在当时环境下设置这样的制度还是有一定原因的。钱君以为,两个最最关键的问题都没有提到。

1、虽然周灭了商,其部族不论是人口还是实力与商相比较还是很小的。所以,才有了武庚联合奄国以及三监之乱。最后才不得不分封一个公爵的宋国安抚殷商遗民,可以称之为绥靖政策。

2、那就是当时的交通极其落后!所以,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件事就是建驿站,修直道。天高皇帝远的边陲,在任何情况下都很难有有力的统治。

3、其实周王室的衰败与诸侯的崛起,与制度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人的因素。正如后世王朝任何完美的政治制度下都有亡国之君一个道理。商周同样的分封制亦有胜败之别。

4、相反,在进入春秋后,正是因为强大诸侯的支撑才是周得以躲过了戎狄的侵犯,得以挨延下去,直到八百年。


钱君史话


周不是亡于分封,周室衰落始于国人暴动成于申候伐幽平王东迁。因为周厉王的暴政引发了国人对周王室的不忠和不尊,申候与犬戎联合打败杀死周幽王破坏了周王室大量的政治军事和有生力量,迫使得周平王东迁失掉了王畿大量的土地和人民,使王室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还不如较大一点的诸侯国,慢慢的诸侯国不尊重和听命周王了,周王现有的土地和人口还得分封给王子和功臣这也使周王直辖的领地人口越来越少势力越来越弱,最终使周王对诸候失去控制权领导权成了诸候眼里的摆设,战国时期异姓的诸侯王国更对周王不尊重和亲近,最终秦国先后灭掉了西周和东周的王室,周王不复存在。


无畏伟强


牧野之战后,周集中歼灭了商王朝主力军。周公东征,又削平了商代的残余的奴隶主贵族的武庚叛乱。后在洛阳东修建了一座周城,在兴建周城的同时,周统治者大封诸候,在商代奴隶制国家废墟上,全面建立起新的封建秩序。

《周礼》对封作注云:“封,起土界也,土在沟上为之封,封上树木,以为固也”。起土为界,树木其上以为固,这就是封国及古代封建制的封字的意义。

西周的土地所有制是封建领主所有制。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所有者,“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把王畿之内的土地,作为自己直接管理的领地,王畿之外的土地则分封诸侯。诸侯是自己封国内的最高所有者,“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何非君臣”。周天子封的侯大多是姬姓后裔和自己的亲信。

诸侯有权把自己封区内的土地和人民封赐给自己的家族和亲信以为卿大夫。卿大夫又有自己的家臣。这样层层分封,但层层都要对上承担被调遣,从征打仗,纳贡等封建义务。这就构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从属关系。天子和诸侯除了君臣关系之外,还保持以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宗法关系,这种宗法关系,对于维系封建领主的阶级统治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封国与中央的关系,在最初大概是很密切的。维持这关系的方法,最重要者为巡守与朝觐,天子如果发现各封国内部有好处,或加以奖励:如发现有坏处,或加以处罚。“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照这样看,天子还是很有权力支配封国的。不过历时稍久,中央的权力,末必能完全达于封国。迨中央权力完全不能达于封国时,周王朝便开始走上衰败了。

随着诸侯势力的增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随之增强,到夷王时,“诸侯或不朝,相伐”,王室不能治:或有来朝,夷王也不敢坐受朝拜,他甚至要“下堂而见诸侯”

周东迁后,实际上已和一个小国差不多,他不能对各诸侯发号施令,反而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必须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周天子失去其天下共主的地位。西周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遂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取代。各个强国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争做霸主,故而春秋时期便出现了大国争霸的斗争。


田明茂


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而宗法分封制又是以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为经济基础的。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当时西周得以强盛的两大政治支柱。它是以血缘为纽带来构建国家政治组织结构的。

分封制形成的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以地方分权为特征的层层授封的等级森严的等级制度或地方管理体系……

分封制的最大弊端是:以血缘为纽带,地方过度分权,容易造成地方诸侯的尾大不掉,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在分封制盛行的西周时期,其弊端尚未显露出来,而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瓦解,分封制的弊端逐步充分显露出来……

说明依靠血缘所维系的政治关系不会持久……分封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伴随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瓦解,郡县制逐步发展起来……

秦朝统一全国后,确立了以郡县制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所效仿,影响深远……

郡县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中央对地方垂直有效的直接管理,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但是,其弊端是过度集权于中央,进而形成君主专制……

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地方过度分权,郡县制的弊端在于过度集权于中央,形成君主专制……

那么,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古代统治者都没有(真正)解决得了……一直到近现代以来,才(真正)基本得以解决……如美国的联邦制、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既确保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又确保了地方的充分自主性……有利于国家统一,地方发展和国家整体发展……

……(美国联邦制的特点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但却不是中央集权制度)……

因此,本问题之——周朝存在八百年,为什么没有天子看到分封制的弊端,或者说没能削减分封制的负面影响?……取决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和统治者自身的局限性……






逛一逛3


在我国,分封制由来已久。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那么存在八百年的周王朝,周天子为何要分封,又是如何失去“天下共主”地位的?

‖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

首先,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影响。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其次,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等。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最后,通过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西周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有利于周王室更好的统治。

‖周天子是如何失去“天下共主”地位的?

周公定鼎天下后的一段时间,王畿无论相对于天下,还是相对于各分封国,都十分的大。周王利用不世袭的采邑制度将畿内土地赐予卿士——比如虢公、郑公。这些卿士享有对采邑的支配权,需要履行对王的经济、军事义务,并在王廷充当公务员。他们理论上不能将采邑传给后代,并需要无条件服从周王对他们的采邑进行调整——改封或增减。这种制度的管理效率,比起彻底的封建制度要高很多,使得周王能快速大量地集中王畿的资源,构筑起无比强大的军队和宛如天国的都城。


昭王南征不复,大概是全军覆没,穆王四处征战巡游,几乎是穷兵黩武。夷厉相仍政不纲,而周宣王虽号称中兴,晚期却屡战屡败,甚至到了“丧南国之师”、不得不“料民于太原”的地步,时人哀叹“今也日蹙国百里”至于周幽王身死国亡、平王东迁,“晋郑焉依”,丢掉了宗周的广大土地和军队,实际上国力只等于中等诸侯了。然后仅存的土地还被晋文公等诸侯不断侵吞,到了战国中晚期又分裂成东西两国

在国人赶跑周厉王后,作为采邑主的共伯和或者来当卿士的卫国公族,被畿内封建主推上了王座。这件事宣布了周王实际上失去对宗周的控制权,真正的王畿已经缩窄到崤山以东,只待某个悲惨的周王无奈迁离宗周。


犬戎杀入镐京后,周平王将其余关中诸侯全都带到关东安置,只留申国和虢国在崤山以西作为王畿西门。可支配土地面积骤然缩小,导致了周王军力财力的下跌,失去了军事和经济的支持,周王室东迁后影响力极具下降,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