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把清朝的中央軍打沒了,清政府為何沒瓦解?

捂愛的人


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對清朝的破壞力,其實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大。

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並未完全摧毀大清官軍

在清朝前期軍隊主要分為八旗和綠營兩部分,這是清政府賴以生存的軍隊。

八旗精銳的一半駐紮在京城,也就是題主所說的中央軍。還有另外一半派駐到全國各地的重鎮,被稱為駐防八旗。除了八旗外,還有幾十萬由漢族組成的綠營兵,分駐在全國各地。

當然到了清朝後期,無論是八旗還是綠營,其戰鬥力已經下降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對外無法抵禦侵略,對內無法鎮壓起義。雖然此時的清軍戰鬥力弱,但在多次戰爭中,受到損失並不大。

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八旗加綠營雖然在英國人的堅船利炮面前一潰千里,但根據戰後統計,清軍的實際損失並不大。打了差不多的兩年多戰爭,清軍傷亡最多也不超過7萬。要知道當時清朝的正規軍可有80多萬人。

太平天國戰爭是對清朝軍隊予以非常重大的打擊。但太平軍主要的活動範圍在江南地區。因此受到波及主要是江南地區綠營兵和八旗兵。其他地區的綠營兵和八旗兵,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而且到了太平天國戰爭的後期,清朝的統治者也意識到,再派這些綠營八旗兵上前線就是送人頭,於是主要依靠曾國藩、李鴻章等漢族官僚創建的“團練”與太平軍作戰。

太平天國戰爭結束後,大清仍然有相當多的綠營兵和八旗兵。當然這個時候清朝也不指望這些殘存的八旗和綠營兵能為大清攘外安內。主要的軍事行動由曾國藩和李鴻章手裡的湘軍、淮軍負責。八旗和綠營主要就負責一些治安巡防的任務。比如搜捕反清的革命黨人之類的活。在辛亥革命的時候,這些八旗兵和綠營兵還曾參加過鎮壓革命黨人的活動。

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沒有謀反的企圖

前面我們說到,曾國藩和李鴻章等漢族官僚在鎮壓太平天國過程中崛起,成了手握重兵的重臣。雖然這些人手握重兵,但他們根本就沒有謀反推翻清朝的想法。

首先像曾國藩、李鴻章這些人都是文官出身,飽讀四書五經,滿腦想的都是忠君愛國那一套,根本就沒有謀反的意思。而且在太平天國戰爭之後,曾國藩還主動上交了兵權。

其次清朝的統治者,運用高超的權術去制約這些漢族官僚的勢力,讓他們根本沒法造反。

因此在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戰爭之後,清王朝還沒有崩潰。畢竟全國的主要的警察系統都是自己人,握有兵權的人也沒有心思造反,於是清朝就又存在了幾十年。


卜客思


實際上無論是太平天國戰爭,還是鴉片戰爭,剿捻戰爭,都從來沒有把清朝中央軍打沒有。清朝中央軍在19世紀70年代,還有很大的實力。

根據清朝戶部發餉銀的數據,咸豐以後,清朝在全國有100萬軍隊,其中54萬是勇營。每年全國軍隊的軍費軍餉是一年6000萬兩白銀。

從1862年開始,清朝就對各地八旗軍選拔精壯者,開始進行洋槍訓練。比如,東北,盛京將軍報告,盛京操練洋槍的八旗軍為5100人,吉林將軍報告吉林有7300人,黑龍江將軍報告黑龍江有5000人,同時要求購買15000支後裝洋槍和15000支前裝洋槍。抗戰1個師也才2000-3000支步槍。

1860年開始,清朝開始訓練綠營洋槍部隊,也就是練軍。但是要裁軍加餉,比如福建62000綠營,只有一半人可以選為練軍,進行洋槍訓練。

直隸綠營改編的練軍,已經全面洋槍化,光是1887年,直隸練軍就採購了數千杆林明敦步槍,數千支馬提尼步槍,還有數千支俄羅斯製造的步槍,以及50多門克虜伯大炮。就是偏遠的貴州綠營,到1879年,都已經是近代化武器了。

山西綠營改編的練軍,也採購前膛步槍3500杆,馬槍1400杆,雙管手槍200把。後來又購買後膛步槍,包括毛瑟步槍,還有哈奇開斯步槍2104杆,雲德士馬槍646杆,來福槍400杆,格林快炮12門。清朝這些部隊真正消散,還是清朝自己大裁軍,把勇營練軍八旗大部分都裁軍。編練新軍,最後新軍起義,清朝覆沒。


深度軍事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這是一次少數人的戰爭,為什麼?因為當時清政府是小農經濟,也就是說自給自足,自家生產的糧食和蠶絲,用來自己生產布料和糧食,一個人一個家庭,那足夠了,所以大家也就沒有過多地參與到這一場戰爭裡面,除非英國軍隊自己跑到人家的莊園,或者是田地裡面才會有鄉民,自動組織反擊,其他情況下大多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清政府在這個時候並沒有給予改組軍隊,軍隊前線雖然被擊敗了,但是軍隊方面的供給壓力並沒有增大,全國地區至少沒有發生那種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所以。清政府並沒有急於改組軍隊。

但是等到鴉片戰爭結束以後,鴉片大量地進入中國,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以後,整個國家的經濟開始入不敷用,政府要從人民的頭頂薅羊毛,人民的生活開始窘迫起來,這個時候就有了農民起義軍,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對於整個清政府的軍事改組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

其實太平天國運動對於當時清政府來講,軍隊方面的建設一直陷入到了一種重新思考的地步。

原先八旗子弟的人數天生就比較少,而且在這之前更是依靠著漢人與漢人之間的矛盾,才逐步穩定了天下的統治,但是在這之後,由於矛盾的進一步激化,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這個時候,清政府突然發現,原先正壓在全國各個地區的八旗子弟的軍隊,或者是綠營兵,根本就滿足不了現實的作戰需求。

而且由於在北京城或者是在繁華的都市裡面生活了太長時間,很多八旗子弟已經不知道該怎麼打仗了,所以在面臨太平天國幾萬軍隊的北伐期間,整個清政府顯得慌作一團,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應對,(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要不是僧格林沁橫空出世,估計清政府當時已經選擇向漢人妥協了。

但是畢竟還是有一個看家本事,也就是僧格林沁可以率領軍隊打勝仗,所以當時清政府並沒有急於追求整個軍隊的體制改革,而是選擇在北方繼續實行自己的八旗子弟為主 綠營兵為輔的這樣一種作戰軍隊結構,進一步的完善,八旗子弟對於北方的統治,但是對於已經太平天國運動,燒了大半個長江的南方地區,確實是沒有辦法。

出於無奈之下,八旗子弟或者是當時的清政府選擇放權,將南方的軍政大權交給漢人自己打理,不僅允許當地的鄉紳自己組建軍隊,而且還把朝廷部分的稅收交給這些組建軍隊的人員,讓他們有自己的財政來源。

清政府這樣的話,形成北方以八旗子弟位數,南方則是以湘軍,淮軍這些新銳軍隊為主,可是就在這種情況之下,北方清政府的八旗子弟還是出事情了,什麼事情?僧格林沁死了,僧格林沁是當時清政府八旗子弟唯一一塊遮羞布,也就是說森格林沁一死,八旗子弟是否能夠作戰,都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在這種情況之下,清政府算是徹底放下了自己的臉面,不僅開放了海軍,陸軍等等多支軍隊,而且國家財政開始大規模地朝著湘軍,淮軍靠攏,除了在北京城組織以八旗子弟為首的軍隊以外,全國其他地區都是以這些新銳兵團為主的軍隊。

我們可以看到整個一個軍隊改組的過程,就是一次次妥協,一次次放權,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就是以曾國藩,李鴻章為首的兩個人,它的兩大集團對於清政府末期維持他統治所產生的巨大作用,如果沒有這兩個人,清政府早就完蛋了,就算他能擊敗太平天國運動,曾國藩,李鴻章對於清政府的中心程度,也讓他們不會做出背叛清政府的事情,你要換成其他的野心家來試試呢?

但是無論如何,這個破爛不堪的政權,最終還是迎來自己被審判的命運,並且以一種極其慘烈的方式倒在了近代歷史的舞臺上,絕後,誰又能想得到呢?


漩渦鳴人yy


中央軍沒了,但湘軍、淮軍崛起了,成為了滿清朝廷的支柱力量。

清朝的部隊脈絡很清晰,我們看一下:

一、八旗時代

滿清入關時,靠的是八旗部隊。八旗是努爾哈赤創建,所謂八旗制度,乃軍政合一、兵民合一。滿清就是靠這支精銳部隊,橫掃天下。入關後,八旗部隊達到了20萬,是當時統治的最強力量。

二、綠營

入關後,由於中國實在是太大了,八旗部隊遠遠無法控制這麼大的疆域。滿清統治者又組建了綠營。

清政府招降明軍、招募漢人組織軍隊,以綠旗為標誌,以營為單位,所以稱為“綠營兵”。

綠營還是相當有戰鬥力的,在三藩之亂中,清軍就是以綠營為骨幹,先後派遣了四十餘萬綠營兵作戰。因此綠營很快成為了國家的常備軍。

三、太平天國時期

到了太平天國時期,綠營有60萬大軍,但戰鬥力已經很渣了。太平軍前期勢如破竹,從廣西打到南京,橫掃江南、所向披靡。綠營基本上一觸即潰,毫無戰鬥力可言。

這時,湘軍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曾國藩奉命幫同湖南巡撫張亮基督辦湖南團練,組建了最早的湘軍。

湘軍在艱苦的戰鬥中迅速成長,終於掃平了太平軍,因此清朝出現了“中興”的局面。“中興將相十九湖湘”,湘軍將領及其幕僚成為當時中國政治、軍事舞臺的主角。整個湘軍系統中位至總督者15人,位至巡撫者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員不勝數。

因此,最終是湘軍、淮軍等漢族人馬成為了國家的軍事主力,負責了後續的對外戰爭。


模糊的歷史


清朝從嘉慶皇帝開始,就逐步走向衰落了,期間爆發了白蓮教起義,這些教徒還曾一度攻入皇宮,欲刺殺嘉慶帝,幸而未得逞,後來耗費了清朝大耗精力才得以平定!

鴉片戰爭後,清朝統治者依然沒有感覺到危機,任然沉浸在亨樂中。當太平天國起義後,清朝統治者競然無法應對,此時的八旗兵已經喪失了戰鬥力。無奈之下,只得放權地方官員,組織鄉勇平叛。

這個時候,清王朝內憂外患!沙俄居然不費一兵一卒,趁此機會掠奪走清朝北部邊疆的廣大領土。可想而知,清王朝有多麼的虛弱。雖然說虛弱,但畢竟清朝統治已經兩百多年了,經過對中原漢人的成功洗腦,老百姓還是忠於侵略者朝庭的,畢竟還沒有到吃不飽飯的地步。

再者,由於清朝國土廣大,人口眾多,外國侵略者也無法完全佔有中國,只能尋求有更多的在華權益。加之侵略者國家眾多,利益分配又不均,只能維持清王朝現有統治,到後來,外囯軍隊與清軍聯合剿滅太平天國就是明證。

清朝最後也是亡於不改革,還想走獨裁的老路!


歷史上不為人知的細節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來說說清朝的中央軍

中央軍包括八旗軍和綠營兵,八旗軍是由努爾哈赤所創,實行三級管理制度,三百丁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紮欄,五紮欄為一旗,總共有八旗,分別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 分類 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八旗出時為兵,下地為農,每旗各有一個旗主,八旗旗主聽命於汗;綠營是由漢人組成的一支隊伍,以綠旗為標誌,以營為單位實施管理,曾在平定三藩之亂及乾隆中期之前的歷次戰爭中起到重要作用。這兩支軍隊在清朝前期時都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後面逐漸腐化,戰鬥力下降,失去了應有的作用,被英軍和太平軍吊打


瞭解完這個問題後,我們迴歸正題,既然清朝的中央軍不堪一擊,那麼清王朝又是怎樣維持他的統治的呢?其實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運動中,咸豐帝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命運地方組織團練,編練新兵,其中有曾國藩的湘軍(鎮壓太平天國的主力),江忠源的楚軍,李鴻章的準軍,他們都在維護清王朝的統治當中起了重要作用;還有就是19C60、70S興起的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科學技術,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一定程度上也維護了清朝的統治


落雨析木


說一下我的看法。清的中央軍就是八期和綠營,他不是打垮的是自己爛掉的,鐵桿莊稼給喂壞的。嘉慶年間的白蓮教起義就證明他完全沒用了。分開說。外國人打進來壓根沒想改朝換代,是想通商和賺錢的,所以不會主動滅清庭,只要朝廷不內亂就不會有事,而清庭後期的當政者是慈禧,先不說她其他本事,政治上她絕對是高手中的高高手。1900年,換其他朝代中央事實上已經沒有了,慈禧居然又把一個分裂的國家捏合在一起,不得不佩服。再說太平天國。轟轟烈烈的起義,卻始終沒變成革命,更像鬧劇,天國上層迅速的陷入內鬥,陷入黨爭,早就失去了一統江山的雄心壯志,加上得罪了士林,怎麼可能把清庭鬥垮。


折柳01


滿清末年雖然經受太平天國運動和西方列強內外交困,但是朝廷猶在,軍隊猶在。

一:19世紀中,太平天國運動爆發,雖然一度聲勢浩大,但最終也於1864年被清政府和洋人聯合絞殺而亡。

二:再說列強瓜分中國,從19世紀初,由於海關腐敗,鴉片大量流入中國至1840年爆發鴉片戰爭,清政府也只是簽訂南京條約求和。至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和俄羅斯的入侵,北方大片領土丟失,這正是如此,清政府得以苟延殘喘,並未滅亡。

三:到了十九世紀末,清政府經歷中法 中日等戰爭,雪上加霜,到處賠錢割地求和,頗有當年趙宋的味道。

綜上:晚清雖然內憂外患,但當時的洋人也只是先禮後兵,要你錢要你地,你要是給了那就 一切好說,你皇帝太后照幹不誤。若是晚清強硬,梗著脖子就是不從 那怕是在鴉片戰爭的時候滿清就亡國了

純手打 有錯誤的地方還請各位老闆指正


廬州李大俠


清朝是滿蒙結盟統治中原,1軍事上雖然長江以南中央軍打沒了,但同治中興三大名臣曾國潘左宗棠李鴻章建立的湘軍淮軍登上歷史舞臺,而且清朝一向不放心漢人,在利用湘淮軍對付太平軍的同時,在北方始終掌握著一支由僧格林沁率領的滿蒙精銳騎兵部隊,此外清朝還利用英法等西方國家建立起洋槍洋炮隊其強大的火力威懾任何一支地方部隊,2經濟上儘管由於國內內亂不已財政困難,但清朝與前朝(如明朝)不同的是,它可以利用向外國貸款來東挪西借閃轉騰移維持下來,同時也利用財政大權控制湘淮軍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3國際上英法等西方列強也出於利益最大化考慮支持清朝作為他們的“”代理”統治者統治剝削東亞地區用以源源不斷的向他們輸送利益,為此他們還支持用洋槍洋炮支持清朝,甚至必要時親自出動大炮鉅艦直接出兵,4作為既得利益者的滿清統治者,滿清統治階層在面對漢人等威脅統治的事情上還是比較團結的這也是其統治能夠維持下去的重要原因,綜上所述清朝手握中央統治大權使其擁有各種較多的有利條件得以維持其對全國的統治而不至於崩潰


用戶挑燈看劍


清政府雖然經歷了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消耗了國力,但是在鴉片戰爭時期,清政府很快妥協,軍隊等方面並沒有傷筋動骨。在太平天國時期,清廷統治受到劇烈衝擊。不過要明白一個道理,太平天國越強,抵抗太平天國的清廷力量就需要更強大,雖然雙方傷亡重大,取得最終勝利的清廷依然保持著強勁的實力,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經過太平天國洗禮的清朝得以延續以後的統治,後面隨著經濟的崩潰和國際形勢的嚴峻才一步步走向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