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县生态建设美太行鼓腰包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走进平顺,四季常青的行道树、绿化带随处可见,“鱼鳞坑”更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近年来,平顺县始终把植树造林作为改变穷山恶水的主攻方向,靠着“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的精神,染绿荒山、扮靓城乡,绘就了一幅“高山远山松柏山、低山沟凹花果园、背坡核桃地埂花、阳坡花椒连成片”的生态画卷。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近年来,平顺县围绕生态建设提出了“三圈、四园、五条线”的林业发展战略规划。“三圈”即根据县域地理条件、气候特点、森林资源分布情况,构筑外环水保用材林防护圈、中环干果经济林产业圈、内环生态防护林景观圈三道生态经济防护圈;“四园”即依托现有人文景观、完好的生态植被以及太行峡谷独特地貌,建设西沟森林公园、城郊青羊山森林公园、太行水乡湿地公园、虹霓大峡谷地质公园四个生态旅游景观园;“五条线”即根据不同路段的地形地势、土壤状况,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花则花,乔灌花配置,常绿与落叶、生态与经济树种搭配,打造长李线、甘林线、后石线、龙花线、古石线五条绿色通道风景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县紧紧围绕精准扶贫这个目标,在造林绿化上狠下功夫,集中做好生态工程造林扶贫一批、退耕还林扶贫一批、生态管护扶贫一批、林业产业扶贫一批等生态扶贫“五个一批”工作,把任务落到山头地块,项目落到各乡各村,建立了上下衔接、精准到户的规划体系,形成了群众“造林计划”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平顺县创造性地将生态造林工程与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结合起来,以组建“造林合作社”为载体,将贫困劳动力组织起来,使贫困群众增收有门路、脱贫有希望。杏城镇东罗川、岭后等村,成立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占60%的造林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不仅可以完成在本村造林、抚育、林下种植的任务,还可以对外承接造林项目。同时,还实施退耕还林奖补、荒山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增质提效和特色林产业增收五大项目,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全方位提升贫困群众的政策性收入、劳务收入和资产性收入。

截至目前,平顺县生态护林员的数量也从100余人增加到500余人,新增的护林员全部是经过培训的贫困户,工资稳定在每年5500元左右。林海绿洲,已经成为全县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来源:长治日报 杨柳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