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智鬥盜伐賊(上)

一、“躲”病

小姑娘智鬥盜伐賊(上)

陳小沐是個美女,長得嬌小可人,不知哪根神經不對,主動請纓去偏遠山村芝麻峪任第一書記。

芝麻峪由13個自然村組成,一個個小村子像撒芝麻一樣,散落在大山深處,村與村之間最遠的相隔有8公里多。村子離鄉政府50多里山路。據說,最小的一個自然村只有一個人。

汽車只能開到鄉里,陳小沐把車安頓好了,坐一輛農用三輪車進了山,路上花費了整整3個半小時。快到村時,碰到4個城裡打扮的人,開著輛農用三輪車,一路吆喝著從山裡出來,看到陳小沐坐在同樣的農用三輪車裡,他們不懷好意地吹起了口哨,接著一陣哈哈大笑。什麼人啊,陳小沐才懶得理他們。

第一天進村,村主任喬老帽有事外出了,沒見上人。喬老帽在電話裡告訴陳小沐,住的地方已經給她歸置好了,就在村辦公室,讓她晚上加強防範。另外,村裡正在搞貧困戶危房改造,讓她休息休息後多上上心,許多貧困戶的房子眼看就要塌了,看著讓人揪心,他辦完了事就立馬回村。

進村後,陳小沐放下東西就去走家串戶瞭解情況。她第一個去的是第7組的貧困戶李奶奶家。芝麻峪的13個自然村,一個村一組,一共13組。第7組共5戶,散落在一個山包上,李奶奶家離另外4戶還有不小的距離。

李奶奶74歲了,房子是危房。陳小沐從來沒見過這樣簡陋的房子,再不翻建,一陣風或是一場雨,恐怕都能結束它的壽命。

陳小沐上門時,李奶奶正發燒躺在炕上“躲”病。其實是生了病,沒錢吃藥打針,再加上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只好把自己關在家裡躺在炕上硬扛。

陳小沐伸手摸了摸李奶奶的額頭,燙得嚇人,就想帶她去看醫生。李奶奶說:“咱們芝麻峪多少年了沒醫生,鄉衛生院倒是有,可遠水解不了近渴,太遠了。閨女啊,你不用為我老太婆著急,你幫我燒碗薑湯吧,熱乎乎的喝下去,蓋上被子,出出汗,準好。”

李奶奶家姜是有,可是沒有紅糖,陳小沐就跑到村裡的小賣部買了紅糖。跑了七八里路才找到村裡的小賣部,物品很少,幸虧有紅糖。等陳小沐一路小跑回到李奶奶家,衣服早被汗水溼透了,李奶奶心疼得不行:“你一個姑娘家,大老遠從城裡跑到我們這山旮旯裡來受罪,真難為你了。”

陳小沐沒那麼嬌氣,她服侍李奶奶喝薑湯的工夫,屋樑上往下掉土,看來這房子真住不得了。她找了塊牛皮氈,爬到房頂上,用石板壓在了上面。

陳小沐很好奇,問李奶奶為什麼7組只有他們5戶人家,住得還這麼分散,是不是村裡其他組也這樣?李奶奶笑著告訴陳小沐,他們7組算好的,13組只有老焦頭一個人,住在離此10多里的大山裡,那才是整個芝麻峪最小的自然村。李奶奶住得已經夠偏遠了,沒想到還有人住得比她還遠。陳小沐對老焦頭一個人的13組充滿了好奇和牽掛。

說著話,喬老帽回村了,聽說陳小沐在李奶奶家,就隻身前來找她。當他聽說李奶奶病了還發著高燒,二話沒說回去開了輛農用三輪車,把李奶奶抱到車上,就拉去了鄉衛生院。

一開始,李奶奶死活不同意去。陳小沐說:“奶奶,您放心去吧。這幾天晚上我就在這裡給您看家,放心吧。”

李奶奶這才跟著喬老帽走了,不過她囑咐陳小沐,晚上睡覺前,下午4點開始就要開始燒她睡的那盤土炕,要不然時間短了燒不熱。直到臨出門還特意又囑咐了一句:“千萬別忘了,下午4點就要開始燒。”


二、燒炕

小姑娘智鬥盜伐賊(上)

一天折騰下來,陳小沐早累了,喬老帽帶著李奶奶前腳剛走,她就靠在屋裡那盤土炕上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陳小沐是被一陣狗叫聲驚醒的。睜眼一看,太陽已經落山了,天馬上就要黑了。院門口一隻黑狗一個勁地叫,一個70多歲的老頭倒揹著雙手,正在呵斥那狗:“小黑,別亂叫!”

那老頭看到陳小沐從屋裡出去,本來不叫的黑狗又叫了起來。老頭再次把狗呵住,然後上下打量了陳小沐幾眼,問:“你是誰?老太婆呢?”

陳小沐趕緊說:“大爺,我是咱村新來的第一書記。您問的是李奶奶吧,她發燒了,村裡喬主任把她送鄉衛生所去了。”

老頭一聽就急了:“果然出事了。怎麼不給我送信,卻讓喬老帽陪著?”話還沒說話,倒頭就往外走,邊走邊說:“不行,我得去鄉里瞅瞅。”走了兩步,對腳下的黑狗說:“黑子,你就別跟著湊熱鬧了,回去看家,快!”

那狗倒聽話,衝老頭哼哼了幾聲,搖了搖尾巴,然後朝外面的大山跑去。

陳小沐說:“請問大爺您是哪位啊?我怎麼稱呼您呢?這裡離鄉衛生所遠著呢,有喬主任陪著,您就別去了,李奶奶好著呢。”

“小妮子懂個啥?”老人有點不高興,然後話鋒一轉說,“他們都叫我老焦頭,你要願意,也這樣叫吧。”原來他就是13組的老焦頭。這老焦頭脾氣挺大,有點難溝通。陳小沐皺眉頭這樣想著。

老焦頭走後,陳小沐在李奶奶家的一個籃子裡,找到了幾個又硬又幹的煎餅,她硬著頭皮吃了幾口,就再也咽不下去了。

因為太累了,加上對燒木柴不習慣,陳小沐那一晚沒燒土炕,結果晚上睡得很不好。山裡太靜,一點動靜就把她驚醒了。一晚上,她醒了好幾次,加上土炕太硬,硌得她渾身疼。她後悔沒燒土炕,興許把炕燒熱了會好些。

(未完待續)


出自《故事林》雜誌

2019年04月上半月刊

欄目|新時代·新故事

作者|崔建華

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