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學歷並不等於有文化?對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攝影佬鄭建文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我認為在古代一個人學歷高意味著他有文化,而現如今情況發生了改變,現在一個人的學歷高低與他是否有文化沒有必然聯繫。

古時由於社會制度的制約,平民百姓大都從事底層的勞動,只有士族和權貴才有接收教育的機會,因而知識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隨著他們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們懂得的知識更多,文化水平也就更高。

可是現在,尤其是隨著教育的普及和高等院校擴招的加大,越來越多的人有了接收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的機會,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與以往的教育不同,高等院校設立了數量眾多的專業,同時專業的細化程度正日益加深,學生在學校裡接受的教育越來越具有專業性和針對性,而對於我們通常所說的文化層面,具體指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等方面的教育,老師在課堂上幾乎沒有提及。

對於專業教育來說,學校追求的是學生的就業率,老師追求的是考試的通過率,在這種情況下,課堂上授課的內容完全是為了學生就業服務的,因而就造成了學生們專業水平很高,而文化水平普遍欠缺的情況。雖然有不少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科普類、歷史類、人文類書籍,但是無法從根本上扭轉高校裡存在的學生文化水平不高的現狀。

隨著學生學歷的提高,教育的專業化程度更加深入,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大都投入到了專業領域,這樣就造成了高學歷與低文化水平的問題。這種問題在我們身邊普遍存在,和高學歷的人探討專業知識,他們會滔滔不絕,而和他們討論人文科學,歷史人物時他們往往表現得不盡如人意。

造成這一問題的癥結不在學生,而在於我們的教育制度和人才培養機制。

所以說一個人學歷高並不代表他有文化,這句話放在現在很適用。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同時希望藉此機會結交更多的朋友,謝謝!


三腳貓學功夫


我木有讀過書,也木有文憑。但是我放過豬,我放豬很專業,在我放的豬裡我知道每頭豬的毛病,不管是黑毛豬,紅毛豬,白毛豬,還是雜毛豬,我都知道每頭豬的德性,只要豬兒從我面前過,我就知道牠有幾斤幾兩。那些豬兒都非常聽話,我只要一吆喝,那些豬兒就會乖乖的跟我跑。豬兒不舒服了,感冒了,我還會釆些中草藥來煮水給牠們喝。

朋友們!這算什麼呢。要說文化,我不識字。但是我會數數,豬有幾頭我知道,豬兒丟不丟我也知道,我從小放豬至今一頭小豬也木有丟過。我認為放豬也是一種文化。因為有的人手裡拿著高文憑的人還不會養豬呢。大家說,放豬是不是也是一種文化!!!???


圓寧


這個觀點我贊同,學歷並不一定代表文化,聊幾句我個人的看法與大家分享。

學歷代表受教育程度,與知識是成正比的,甚至可以與知識劃等號,學歷越高,表示受教育時間越長和受教育程度越深,某方面的知識也會越多,可以成為某個專業的專家,或者某個職業的精英。

但文化不一樣,它不止是知識,包含知識但不僅限於知識,它是知識的延伸和昇華,是知識體現出來的外在形式,具體來說文化是一種現象,包含了知識的歷史、由來、發展和關聯,以及傳統、禮儀、道德、修養和行為舉止,人的一言一行無處不在體現著文化的深淺。

一個高學歷的人,可以稱為有知識的人,但如果行為舉止卻是粗魯蠻橫、道德情操敗壞,通常會被人說成沒文化,說明學歷高不等同於有文化。一個有教養、行為端莊、知書達理的人,不管他學歷是什麼,通常會被人認為是一個文化人,說明文化也不等同於學歷,它更接近於道德的範疇。

總而言之,學歷代表著國家教育的普及程度,越多人具有高學歷就說明一個國家教育工作的成功,但文化需要知識的不斷積累、消化、吸收、運用,最後演變成為一種習慣,然後將好的習慣成為傳統傳承下去,這就是所謂的文化積澱,文化積澱越深厚,一個國家和民族才越有文明的韻味。

如果高學歷與文化成正比,是一個社會的良性發展,反之,則是一個社會的悲哀,高智商犯罪就是一個典型的明示。


三木看日月


文化,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是無需提醒的自覺,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上面這句話就很好的詮釋了“文化”二字。

學歷是指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校畢業得到學校授予的一張文憑。

我們通常對某個人帶上文化的標籤,是什麼樣的?

是他對女孩子說“吾愛有三,日月與卿,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

是他對著黃昏湖邊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是他對著別人說怎麼提高表達“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 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

是他跟別人說“一位女子的臉紅,勝過一大段的對白”。

是別人在賣弄文化“你站在這裡別動,我去給你買橘子。”

你回覆他說“我只吃兩個,剩下的都給你”。

這些人,我們都會給他貼上文化人的標籤。

這些人通常有個特點就是,引據經典,成語張口就來。

對於那些專業特別強的,我們只會說,這個真的好厲害,不愧是學霸。


我的朋友叫富文


一個人有學歷,比如說有本科學歷,碩士學歷,博士學歷,這個人已經掌握了很多的乃至當今大部分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再加上自己一定的社會閱歷人生經歷,你能說他沒有文化嗎?有學歷的人就是有文化的人,學歷越高,文化越高。一個北大清華畢業生,你指責他沒有文化,社會恥笑的不是他而是你。當然一個人沒有學歷,通過自學,夜讀了很多書,同樣也是有文化的人,學歷不過就是多讀了一些書而已。一個人一個字也不識,只會養豬養雞耕田耙地等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那不叫有文化,烏鴉也會填石取水,烏鴉能叫有文化嗎?文化是人類經過數千年一代一代創造積累起來的,文化推動人類向前發展,沒有文化人類就永遠處在原始矇昧狀態。一個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看看那些非洲原始叢林中的原始部落和我們今天的經濟科技,你就該明白有文化和沒有文化的區別是多麼的天壤之別。當然一個人有文化但不一定有正義,有良知,有良心,有善心,有教養,不一定能做好事,這屬於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問題。當然,道德品質也有文化的因素,但人們性情各異,所處的生存環境千差萬別,也包括文化以外的一些因素。蔣介石沒有文化嗎?希特勒沒有文化嗎?東條英機沒有文化嗎?當原始社會解體私有制社會產生,人類就立即展開了對物質產品的殘酷爭奪,人類也就逐步孕育創造出各種真善美假醜惡的文化和行為。人類經常被假醜惡的文化矇昧控制虐待殺戮乃至幾乎滅絕。但人類真善美的文化終究戰勝了假醜惡的文化,不然人類就不會有今天!


軍導\n


學歷者,學習之經歷也;

文化者,文明教化是也。

我高中沒畢業,參軍,退伍安置,歷任渠道工、收費員、出納、會計。2017年,單位應國家發改委、省水利廳等部門要求,進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成本測算》,好多本科、大中專院校學歷的同事做不了,領導讓我一個連高中都沒畢業的退伍兵主持此項工作。沒想到,真正做起來,絕大多數工作,認真讀完初中就能勝任了……

有學歷,可以讓你身份提高,什麼技術員了、助理工程師了、工程師了、辦事員科員、副科正科了,沒學歷是不行地!

有文化,可擔當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學歷沒太大關係!

希望大家都成為“既有文化、又有學歷”的人!


雪舞松江


文化是什麼?是一種修養,一種素質,一種情懷。而這些方面,都和學歷關係不大,因此,學歷並不等於文化,這個說法是正確的。

我們經常說的“有知識沒文化”,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這種現象,在實際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當今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種知識的灌輸,而不是文化素養的培養,所培養出來的人,只能說是技能性的人,而非有文化,有內涵,有人文精神的人。

比如,不少大學生、研究生,一篇簡單的文章都寫不通順,寫出來的字也是歪歪扭扭,更不用說對歷史的瞭解,對藝術的欣賞,對人文的掌握了。他們對待事物缺少自己的判斷,對待現象沒有自己的觀點。這就是典型的“有知識沒文化”。

真正的文化是什麼?是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的熱愛和熟悉,是對真善美的欣賞和領悟,是對社會、人生的瞭解和把握,是沉澱於內心得素養,是展示於外在的文雅,是洋溢於臉上的自信,是深藏於骨子裡的善良。真正有文化的人,瞭解宇宙之博大,體味歷史之悠遠,懂得人間之滄桑,能欣賞自然之美,可體察人性之善。



溪谷青樺


這個觀點我贊同,說的對。

或者可以說古時候學歷可以代表一個人的文化跟素質,因為以前科舉制度也許是實實在在的,埋頭苦讀、步行千里為了有朝一日可以衣錦還鄉,畢竟是實實在在的讀書人,沒有文化說不過去。可是話說回來,沒學歷不一定就沒有文化,古代詩人大多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改朝換代和國家戰爭時有發生,對他們來說那裡有那個對的時間精力跟現代優越的環境給他們唸書,如此連溫飽都難以解決的時代何來學歷之說,可是中華五千年來多少古人留給了我們那麼珍貴的文化。最為人熟悉的杜甫,在人命如草芥的亂世,寫出了多少流傳千年的名詩。

再說到現代,學歷跟文化真是完全難成正比,只要有錢,學習是分分鐘的事情,主要爹夠厲害,學歷是完全不是問題。那麼這樣的環境誰敢說學歷跟文化成正比。在現代社會,個人認為卻不說學歷、文化,學會做人才是最重要的,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有時候比學歷比文化重要得多。當然,學歷是硬件沒有文化也固然不行,還是要硬軟件一起捉,俗話說愛拼才會贏,少拼爹靠自己最實際。



首先,先闡明我的觀點,有學歷並不等於有文化,且聽我細說。

有學歷和有文化是兩麻事,就如你會被兵書和會打仗是兩碼事。你家有米可你不一定能把米做成米飯。談起學歷這個事情,我想應該也是從近代開始的,非古而有之,古人留下都是什麼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傳說,還沒有聽說過哪個人因為高學歷而做官或功成名就的,估計古時候沒有真才實學在皇帝面前容易被識破,動不動就砍頭的緣故吧。

上面說的都是通俗一點的解釋,下面也文縐縐的說下二者的差異,請允我慢慢道來。

學歷表示某個人得受教育程度(求學經歷),文化程度是一個更寬泛的概念,表示一個國家的文化教育普及和發展程度。

學歷

求學的經歷,指曾在哪些學校肄業或畢業。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是指他最後也是最高層次的一段學習經歷,以經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實施學歷教育、有國家認可的文憑頒發權力的學校及其它教育機構所頒發的學歷證書為憑證。學歷分為:小學、初中、中專/高中、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後。

文化程度

是表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它標誌著一個國家的文化教育普及和發展程度。
根據國家文化程度代碼標準(國家標準GB4658-84),文化程度從大類上可分為:
1、研究生
2、大學本科(簡稱:本科)
3、大學專科和專科學校
4、中等專業學校(簡稱:中專)或中等技術學校(簡稱:中技)
5、技工學校
6、高中
7、初中
8、小學
9、文盲或半文盲


一介書生Bruce


有學歷不等於有文化,這其實不僅僅是一種說法,而是現實情況的某種現象的概括性總結。

所謂學歷,就是接受教育的經歷。自從1999年大學開始大擴招後,擁有學歷的人越來越多了,接受了大學教育的人越來越多。90後,00後這些人,相對於80後、70後及出生更早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大大增加。現在的適齡青少年,進入大學的比例高達80%左右。

再加上研究生招生人數幾乎年年增長,不但擁有大學學歷的人越來越多,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人也越來越多。

還有一條獲得較高學歷的途徑,就是去海外留學。最近5年來,平均出國(出境)留學的人數每年達到50萬以上,不少人也因此獲得了較高學歷。

所謂文化,是一種知識、思維和經歷相結合的綜合修養,是一個人內在的素養。接受教育是擁有文化修養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擁有較多的教育經歷,並不見得就能真正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二者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當前有不少擁有大學學歷的人就是“有學歷沒文化”。我們不難發現,周圍有些人學歷不錯,但文化知識卻比較薄弱,有些常識性的東西都糊里糊塗的。

“沒文化”更大層面還體現在思維上,缺乏理性思維,缺乏邏輯分析能力,更缺乏通過充分的證據去做出合理判斷的能力,而容易人云亦云。在網絡上,就體現在容易不假思索地跟風,容易不分青紅皂白地“噴”。現在活躍於網絡的很多所謂的“噴子”,不少人是有學歷的,甚至往往接受過高等教育,但依然會比較容易盲從。

學歷只是接受教育的經歷,而文化則是自身內在的素養。由於我們的教育歷來以功利性為核心,以升學為導向,所以往往會更看重學歷本身,而對於提升個人素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實在是捨本逐末的行為。加上大學的泛濫化的擴招,部分大學生接受的是劣質的所謂高等教育,結果“出產”了大量有學歷而素質相對較低的“產品”,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式教育的某種“失敗”。

學歷不等於文化,有學歷並不等於有文化,更不等於就是高素質的人才。而培養既有學歷又有文化的高素質人才,提升教育的質量,才是我國教育今後需要進一步著力的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