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桥、如意、红领等企业先行一步,山东纺企纷纷“加码”智能制造

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娃哈哈成立智能机器人公司、波司登成立智能制造公司,魏桥纺织、如意集团、红领集团等也纷纷布局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正成为制造企业新的“风口”。

在制造业大省山东,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智能制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纺织业也成为布局智能制造最早的行业。

纺企纷纷加码智能制造

4日,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成立智能制造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从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机器、智能物料搬运设备的制造、研发、销售,智能设备安装、调试,货品的包装、分拣、搬运装卸”。

就在上个月,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了浙江娃哈哈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机器设备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等。前者为大股东,占股65%。

天眼查提供的数据显示,除了上述企业外,青岛红领集团、山东海思堡服装服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各领域的60多家企业,都成立了不同规模的智能制造公司,注册资本从数十万元到数十亿元不等。

“作为全国首家染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康平纳建设智能染色工厂,创建基于云平台的1+N印染智能管理模式,实现了筒子纱染色行业全流程信息共享、协同创新、资源优化,推动智能染色技术在行业应用进程。”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鹿庆福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为加快“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目前康平纳正在泰安本部建设年产2万吨标准化、可复制的智能染色示范工厂。此外,新疆库尔勒年产20万吨智能染色工厂、江苏盐城年产8万吨智能染色工厂也在建设中。

如意集团则在三3年前就斥资100多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从传统的服装生产,升级为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的全新模式。

“如意全产业链智能制造系统工程项目总投资2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形成经济合理、规模适中的纺织全产业链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年产100万套高档西装、800万米高档精纺呢绒面料。”山东如意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邱亚夫在此前的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观摩现场表示,预期生产成本可降低25%,制造效率提升30%,生产周期缩短35%。

青岛红领集团总裁、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兰兰则介绍,红领通过转型互联网+工业,形成了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为核心的酷特智能模式,提出了以个性化定制模式展开的消费者直接对接工厂的C2M商业生态。

山东已建成

100个智能工厂

来自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数据显示,近两年,山东已经培育建设了500条无人生产线、300个数字车间和100个智能工厂,并实施了“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行动。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汲斌昌介绍,2018年山东培育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6个、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10个、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项目5个、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9个,争取国家智能制造专项13个、试点示范项目11个,数量居全国前列。

此外,山东还启动了工业共享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共享平台建设,依托康平纳集团数字化印染设备建设了印染行业云服务平台,在泰安、淄博等地建立了7个区域性印染共享工厂。在潍坊开展了铸造行业共享试点,打造了1个铸装工业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和2个铸造共享工厂。目前,2个铸造工厂正加快建设,铸装互联网共享平台计划年底投入使用。

据透露,今年山东将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升级。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入实施智能制造“1+N”提升行动,加快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及装备深度应用,年内培育50家左右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构建完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开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试点示范,筛选一批企业开展点对点扶持,发展个性化定制、模拟制造、众包设计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优秀解决方案和应用典型案例。

就在11日,山东省财政厅发布消息称,山东省级财政今年将安排资金3000万元,支持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高标准建设山东省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培养高水平智能制造专业技术人才。

“智能制造从国家政策端来说是一个风口,企业此时布局可以享受政策的红利。企业当前面临的是在运营落地时能不能很好地匹配到风口的红利,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新业务落地并变现。”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