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因嫉妒產生的負面情緒

俗話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意思是說,人與人之間不能盲目攀比。

可人都是要“面子”的,心理學叫尊嚴的需求,這需求不得了,是人總體需求的“塔尖”。

尊嚴,說白了,就是讓別人看得起。

不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做什麼都優秀,都讓人看得起,總會有欠缺的方面。要是拿自己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那可能就比不過了,可能就會有失望,緊接著會覺得自己無能而知恥,就會有壓力,這就是人人內心都有的情緒——嫉妒心理。

如何化解因嫉妒產生的負面情緒

知恥而後勇,說的是知道自己的不足,找準原因,以更加積極的實際行動彌補,完善提高自己,最終在這方面超過別人。還有一種人“知恥”以後並不“勇”,在內心糾結,在嘴上詆譭,從而陷入負面情緒的泥潭。這是嫉妒心理產生負面情緒了。

負面情緒危害很大。對自己,它可以屏蔽外界的真實存在,讓大腦反覆思考已經過時或是並不是客觀存在的判斷,而這些判斷,往往還是自己難以應付的承受的。久而久之,這種負面的情緒會在大腦打上烙印持續存在,形成負面的情感,進而導致心理疾病,使自己的行為產生偏差,發生嚴重問題。對別人,由於把自己沒有得到滿足的原因歸咎於他人,產生怨恨、憎恨,甚至發洩傷害他人。都是日常工作生活需要注意的。

如何化解因嫉妒產生的負面情緒

1.忌攀比

不論職場、家庭和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有的時候,人家當演員,我們當觀眾,要是需要我們當演員了,就大大方方的登臺獻藝。

如果上不了臺,是自己功夫不到家,不能怨別人演技好。當演員不行,不影響做別的,興許做其它的事情就高他一籌。

不必在高人面前自卑,太陽昇起亦有落的時候,星星不太亮也曾燦爛。

2.知恥而後勇,勿知恥而後恨

路是自己走的,腳上起泡了,怨不得別人,都是自己走出來的。知道與別人的差距了,就要奮起直追,不追差距就會拉大,再追起來更困難。要是把精力不放在追上,都放在恨上,當前恨的是別人,到頭來一定恨自己。

如何化解因嫉妒產生的負面情緒

3.注意學習他人

人與人的交往,與其說是一種交流,不如說是交換。這種交換,有物質的,也有精神。

在精神方面的交換主要是學習。我們給別人一種尊重,別人給我們一種值得學習的東西。什麼人都有值得學習的。

《論語》首篇是講學習的,第一句話就說明了這個道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在學習上經常重溫,一起學習的人到一起相互學習很高興,就是知之甚少的人,從他身上也能學到東西。充分體現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的學習大家風度。

4.適時檢討自己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一天過三遍自己所為,有毅力。更有毅力的,也是老曾家人,曾國藩。他年輕氣盛,同僚反感,處事不順,二十九歲堅持每天寫日記檢討自己,僅幾年時間就改變自己,得到同僚們的認可和喜歡,仕途坦蕩,平步青雲。他從自省中感悟並養成習慣,不但堅持寫日記至生命最後,還在很多家書中自省,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通常情況下,人最容易看到自己的光鮮,忽視別人和長處。而經常自省的人,在認知上加深了對自己的短處的認識,容易清醒地認清別人的長處,並用以鞭策自己,完善自己。

綜上所述,嫉妒儘管是人所共有的心理現象,但不一定就會轉為負面情緒,即便進入負面情緒,通過一定的自我努力,也是可以擺脫和化解的。

【東子】部隊、民企、政府機關閱歷,在各類報刊發表學術、言論文章千餘篇。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