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去世时“不悲不喜”?心理学家的解释“字字戳心”

亲人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给予了我们成长中所有的爱护与包容,也为我们付出了他们很多的心血。可万物轮回,人终有一死,我们很难接受最心爱的人离我们而去,可这确实谁也逃不开的现实。亲人去世时,有的人也许会嚎啕大哭眼泪流尽,那是一种下意识的鼻尖发酸。但有的人却会表现得看上去并不“悲伤”,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心理学家的解释“字字戳心”。

亲人去世时“不悲不喜”?心理学家的解释“字字戳心”

心理学家表示每个人在面对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反应都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防御机制。有的人在接到令人难过的消息时,不能接受然后崩溃痛哭,但是有的人会迟钝一些不会立刻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所以看上去有些“不那么悲伤”,又或者是已经麻木。人的心理是随着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逐渐成熟的,年少的时候被家里精心呵护,眼泪和撒娇可以解决一切。可是长大后,我们发现,即使是眼泪流干也不能解决任何事情,成年后我们见过太多让我们无奈的事情,早就有了一颗稍许冷漠而麻木的内心。

亲人去世时“不悲不喜”?心理学家的解释“字字戳心”

与其说有的人表现出来的“不悲不喜”,不如说他们是在下意识的理智,因为他们知道,上天又一次对他残酷了。在那一刻,他们是麻木的,他们伪装着坚强,因为从这一刻起有更多要承担的责任,只能将所有的伤口内都压抑在了心中。但是在某一天,忽然惊觉家里再也没有了这个人的身影,饭桌那边的位置空空荡荡,耳边再也没有了那时觉得吵闹的叨扰时,所有的悲伤都会席卷而来,那是一种只有他们自己能够感受到的巨大的悲伤。所以珍惜当下,才能让以后尽量不后悔。

亲人去世时“不悲不喜”?心理学家的解释“字字戳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