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中国考古队帮着外国人挖了一座大遗址!

一直以来,一说到我们的考古队,大家的印象也许就会是拿着手铲探杆、背着水壶和图册,坐在田间地头搞发掘的考古队,偶尔挖出个陶器瓦罐,大家如获至宝。但如果说起美国、英国的考古队,我们就经常会想起几个电影,想起人家考古队在埃及挖金字塔挖法老。

这一次,中国考古队帮着外国人挖了一座大遗址!
这一次,中国考古队帮着外国人挖了一座大遗址!

其实考古也是一个比较烧钱的项目,比如配备文物保护、科技考古的相关实验室、监测设备、无人机,还要配备专业领域的人才。考古水平其实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这一次,中国考古队帮着外国人挖了一座大遗址!

(2018年昌明君走进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田野考古实验室)

这两天,位于塔什干的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博物馆,就像赶集一样热闹。很多研究世界史、中亚史和丝路史的专家赶到了那里,在他们国家的社交媒体上不断刷着屏。

这一次,中国考古队帮着外国人挖了一座大遗址!
这一次,中国考古队帮着外国人挖了一座大遗址!

而吸引他们过来观展刷屏的,其实是一项由中国西北大学和乌兹别克斯坦考古研究所、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主办的“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月氏与康居的考古发现”,120多件(组)新出土的金带饰、玻璃、玉石、玛瑙等器物,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都是第一次见到。

这一次,中国考古队帮着外国人挖了一座大遗址!
这一次,中国考古队帮着外国人挖了一座大遗址!

成功的展览背后其实是中国西北大学考古团队连续多年来的调查、发掘与研究。2009年来,中乌两国考古学者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撒马尔罕州等西天山地区,开展了连续多年的系统考古调查,全面了解了古代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并成立了中乌联合考古队,也获得了陕西省政府专项经费支持。

这一次,中国考古队帮着外国人挖了一座大遗址!

(考古工地恶劣的环境)

为什么要在西天山地区开展中乌考古项目呢,其实是为了寻找一个消失的古代民族——月氏。

月氏,是一个曾经横扫北方草原的马背民族,活跃在河西走廊一带。公元前2世纪,古代月氏人在匈奴和乌孙的打击下,被迫西迁中亚。西汉建元三年,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同攻击匈奴,委派张骞担任使者,从长安出发,途经匈奴被俘后又逃脱,几经周折,抵达大月氏,从而开辟了汉朝与西部少数民族的交往的路线以及丝绸之路全线贯通的壮举。而对于月氏西迁后的居住地,《史记》中记载“妫水北”,学界公认是在阿姆河以北,即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找到月氏留下的文化遗存。

这一次,中国考古队帮着外国人挖了一座大遗址!
这一次,中国考古队帮着外国人挖了一座大遗址!

(拉巴特一号墓地遗址区)

对古代月氏的研究,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重大学术课题。关于月氏的文化遗存、体质特征以及西迁前的居住地,学术界争议很大。

2016年以来,中乌联合考古队在拉巴特遗址已发掘小型墓葬78座。这支文化的时空范围、文化特征与文献记载的西迁中亚后的大月氏较为吻合,基本确定是我们寻觅多年的大月氏的文化遗存。而此次发掘以及月氏文化的认定,为月氏的考古学探索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已知点和出发点,在学术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这一次,中国考古队帮着外国人挖了一座大遗址!
这一次,中国考古队帮着外国人挖了一座大遗址!

说到底,考古学就是根据人类留下的各种遗迹遗物,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而人类社会又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对于此次联合考古成果,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中国考古学界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学术机构合作,持续深入地联合开展考古工作。

这一次,中国考古队帮着外国人挖了一座大遗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