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22年!一個鎮遠人在京城的律政風雲

我向往我想要去鎮遠

去古老的小城找春天……”

在北京黃金地段的寫字樓58層房間裡,魏鎮勝穿著一身筆挺的灰色西裝,唱起了《美麗鎮遠》。

這是魏鎮勝離開家鄉貴州鎮遠的第二十二個年頭,這首家鄉的小調是他心中永遠的“白月光”。

1

“我想去北京看外國人!”

1997年,魏鎮勝已經是黔東南凱里一位小有所成的律師,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律所,但他心裡總有一股不滿足的衝勁兒。

“作為一名律師,在貴州的業務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接觸不到一些新興領域和涉外案件,這通過我自身的努力無法克服。”

追夢22年!一個鎮遠人在京城的律政風雲

煩惱時魏鎮勝總愛看看書

1997年10月,魏鎮勝揹著行囊,帶著一本當時律所合夥人送的筆記本,寫著“貴州人闖蕩北京”幾個大字,揣著在貴州當了5年律師存下的1萬2千元存款,嬉笑著說要到北京去看外國人。兩眼一抹黑,他就衝向了北京,試圖在北京這座夢中的京城尋求作為一名律師新的突破。

2

 “六十年代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幹活。”

剛到北京,交完律師年檢註冊費、房租,購置完生活用品,魏鎮勝手上只剩不到兩千元,度過了他在北京最難過的三個月。

“我是六十年代的人,什麼活都能幹,都能養活自己。”三個月間,魏鎮勝買了一張25元的公交月票,天一亮就坐著300路公交在北京到處逛,直到北京所有的法院、所有的看守所的位置都瞭如指掌。

追夢22年!一個鎮遠人在京城的律政風雲

魏鎮勝正在律師學院講課

從陪其他律師到看守所會見當事人的第一筆收入一百元,到拿到第一筆訴訟費買了一臺彩電坐26個小時的火車回貴州送給母親,再到2000年在北京以合夥人身份擁有第一家律所,再到2009年加入盈科至今。那個怒髮衝冠的少年也迎來了知天命的年歲。

“在北京的22年,我沒有睡過午覺,吃飯的時候就是在寫課件、分析案情。最初的時候十個月辦了九十多起案件,一天最多的時候開三四次庭。”如今魏鎮勝已成為亞太規模最大的律師事務所盈科的全球合夥人。

3

“那就是我的家,我家就住在橋頭上。”

魏鎮勝早已習慣來往不息、步履不停的生活,但飛累了、困了,他總會想起家鄉那片熱土。

在北京的日子,養育魏鎮勝長大的土地、滋養鎮遠人精神的舞陽河水、兒時吃過的油炸粑,都深深烙印在他心裡。“這個味道是終生都忘不掉的。”

“現在的貴州,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大數據成為‘新名片’。看到貴州經濟、科技、文化、旅遊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們這些遠在他鄉的貴州人感到非常驕傲!”身邊的朋友去貴州旅遊的越來越多,每次聽他們如數家珍地感嘆驚豔於千戶苗寨、大小七孔、黃果樹瀑布、鎮遠古城的美時,魏鎮勝總是會驕傲地說一句“那就是我的家,我家就住在橋頭上”。

從北京西城區法院門口的一間小小律所,走到北京黃金地段的高級寫字樓,魏鎮勝用二十二年的堅持追一個夢。

現在的他,是經驗豐富、訴訟一流的律師,是傳道授業的律師學院院長,是想將所學、所見、所得帶回貴州的遊子……他知道,“這棵梧桐樹起來了,一定會有鳥飛去的!”

文/視頻: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周璇 馮相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