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 高新區(濱江)打好政策組合拳

“不需要提供任何材料,也不需要辦理備案,申報的時候只要數據填對了,系統就會自動生成減免金額,非常方便。”近日,杭州創役科技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李女士在“減稅降費諮詢”專窗詳細詢問之後笑著說。

除了設立諮詢專窗,高新區(濱江)在簡化流程上下功夫,實行申報即享受優惠的舉措,贏得企業一致點贊。

事實上,作為省內數字經濟最強區,高新區(濱江)始終對標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該區堅持以精準產業扶持、優化納稅服務為主線,足額安排可用財力支持產業發展,抓住稅收優惠政策密集出臺契機,充分發揮產業扶持和稅收優惠這一組合拳在促進發展、調整結構、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經濟槓桿作用。

稅收政策做“減法”

當好落實企業減負的“主攻手”

最近,杭州康奮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李小紅算了一筆賬:“按照去年數據來算,今年的銷項稅額能減少264萬元,全年增值稅大概可少交9萬元。”

這樣一筆讓企業感受到“擔子輕了”的“開心賬”,得益於今年4月1日起實施的增值稅稅率下調等一系列減稅政策。

為讓企業真正享受到這場力度空前的“減稅大餐”,高新區(濱江)稅務局第一時間成立實施減稅降費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統計核算體系,摸清底數,開展減稅政策效應分析。據統計,從放寬企業所得稅小型微利企業標準上來看,該區享受該項優惠政策的納稅人將從3226戶增加到約6000戶;從提高增值稅起徵點上來看,該區享受小微增值稅免稅的納稅人預計將由1.73萬戶提升到2.25萬戶,全區71.53%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可以免徵增值稅;從按50%減徵資源稅等地方稅費上來看,預計將新增受惠納稅人28700餘戶。

此外,該區還打通政策“最後一公里”,有針對性地對納稅人開展輔導培訓;建立了企業成長名錄,組建團隊對接形成個性化服務方案等。截至目前,全區已開展專項輔導培訓7場,組織政策下園區活動2次,發送短信47073戶(人),濱稅嘟嘟語音電話輔導3852戶。

“近年來,政府不斷推出新的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稅負,顯著增強了實體經濟的新活力。”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我們把減稅降費省下的錢又投入到科研創新中,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發展後勁。”

數據顯示,在加碼落實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方面,2018年全區共有1329戶企業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累計加計扣除金額118.21億元,同比增長20.51%。針對2018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的將研發費加計扣除75%擴大到全部企業政策,預計2019年全區將有700戶左右企業可享受由50%加計提高至75%加計優惠。

產業扶持做“加法”

解決企業發展中突出困難

一邊通過稅收政策做“減法”,一邊在產業扶持上做“加法”。高新區(濱江)積極應對外部經濟環境變化,推出的新一輪“1+X”產業政策和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11條舉措,也發揮出了經濟槓桿作用。

此前,浙江胄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圖南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分別獲得了1200萬元和1000萬元的“雙創債”,實現中小科技型企業債券市場融資零的突破——這只是高新區(濱江)建設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構建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的其中一例。

為了發揮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服務集聚作用,該區投入財政資金11.50億元,截至目前已設立各類專項基金22支,已投資項目204個,通過採用“戰略合作”“非同股同權投資”“同股同權直接投資”“合作基金”等基金模式,推進重大項目招商落地、高端人才引進,推進主要前沿技術開發和研發項目產業化。

此外,以“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區”“中國智造最強區”“萬眾創新創業天堂”為目標,高新區(濱江)進一步加大力度拿出“真金白銀”,實打實地支持產業發展。比如,在實施人才新政方面,去年投入9.45億元,重點引進和集聚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參與國際競爭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國際化人才;培育小微科技型企業,投入財政資金5.11億元,重點支持小微科技型企業發展。

產業扶持政策在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方面成效明顯。目前,該區已設立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41家,市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286家,技術中心153個,數量均為全省各區縣第一;全區每萬人常住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314件,是杭州市的5.8倍,繼續位居全省第一;在2018年全省發明專利授權量50強企業中,高新區(濱江)10家企業上榜,發明專利授權量達1240件,均居全省第一,其中新華三、宇視科技和網易名列前三。

優化營商環境,真正讓企業做到輕裝上陣、放手發展,高新區(濱江)打出政策組合拳,為助力該區打響“中國智造濱江供給”品牌,建設全國數字經濟最強區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