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100多位科學院院士的大學,你瞭解它嗎?

每一所高校的由來都能被說成一段歷史,近日紀念“西南聯大”建校80週年在昆明舉行。今天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能有如此成就離不開西南聯大的成立。

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100多位科學院院士的大學,你瞭解它嗎?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京局勢日益危急,為了防止突發不利情況,當時的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南開大學選擇南渡長沙,1937年11月1日,由這三所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每年的11月1日最後也被定為了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遭日均轟炸,1938年,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繼續南渡至昆明,當時體弱多病的同學和部分男同學到廣州經香港,然後穿越南入滇,甚至還有一部分同學組織了湘黔旅行團,歷時兩個多月行程3000多公里,穿越湘黔滇到達昆明。並於1938年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100多位科學院院士的大學,你瞭解它嗎?

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100多位科學院院士的大學,你瞭解它嗎?

西南聯大可以說是中國教育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南聯大前後總共存在了8年11個月。正是有了西南聯大的組成,當時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聯大駐昆8年,8000餘名師生結茅立舍,動心忍性,毅力前行,他們同舟共濟,創造了世界教育史的偉大奇蹟,培養了一大批國家棟梁之才,在面對國家危難時刻更有八百餘名師生棄筆從戎,抗戰救國。

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100多位科學院院士的大學,你瞭解它嗎?

西南聯大當時一共有5個學院,26個學系,2個專修班,在那個國家動盪,危機四伏的時代,西南聯大不辱使命,依然走出了眾多科學巨匠。西南聯大秉著“剛毅堅卓”的校訓,一共培養了174人當選“兩院”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163人,中國工程院13人,其中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的朱光亞和物理學家、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鄭哲敏為雙院士。在1948年中央首屆院士評選中產生了81位院士,其中有27位出自西南聯合大學。還有兩個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分別是:楊振寧、李政道。以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5人、“兩彈一星”功勳章獲得者8人。抗戰勝利之後,三校復原北返,當時的師範院校留昆建立國立師範學院(今為雲南師範大學)。

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100多位科學院院士的大學,你瞭解它嗎?

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100多位科學院院士的大學,你瞭解它嗎?

不管如今的清華、北大、南開多麼厲害,它們都不應該忘記西南聯大是他們的根基,西南聯大雖然不在了,但當時八千師生留給我們的資源和精神財富是永存的。

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100多位科學院院士的大學,你瞭解它嗎?

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100多位科學院院士的大學,你瞭解它嗎?

歡迎閱讀,如果喜歡請加左上角的關注。你覺得如果當時西南聯大不解體,會不會成為世界一流名校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