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主任介紹浙江省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典型經驗做法

张平主任介绍浙江省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典型经验做法

4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浙江湖州長興縣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浙江省推進綜合醫改、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做法。

张平主任介绍浙江省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典型经验做法

省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平介紹浙江省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典型經驗做法。

张平主任介绍浙江省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典型经验做法

一直以來,浙江的衛生健康工作得到了廣泛關注和支持。新一輪醫改以來,特別是2016年浙江省被納入綜合醫改試點省後,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指導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浙江省全面貫徹新時代衛生健康工作方針,聚焦破解衛生健康領域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聚力打造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探索了一條符合中央要求、基層實際和群眾需求,具有浙江特色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新路子。

主要做法體現在四個方面:

以縣域醫共體建設為突破,夯實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

“基層不強”是長期以來制約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塊主要短板,也是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最大制約。所以我們把推進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重組、體系重構、機制重建和服務重塑,實現基層服務能力達標升級,讓群眾在家門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作為改革的突破口。

一是深化“雙下沉、兩提升”, 既要“城市醫院強”,也要“縣級醫院強”

針對城鄉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問題,全面推進城市醫院和醫生下沉,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和群眾滿意度。54家省市級三甲醫院與122家縣級醫院開展了緊密型合作,累計建成各種類型的醫聯體526個,通過“雙下沉、兩提升”,縣級龍頭醫院的管理、技術和服務能力全面增強。

二是推開縣域醫共體建設,既要“縣級醫院強”,也要“縣域醫療強”

如果說“雙下沉、兩提升”促成了緊密型、半緊密型的醫聯體建設,解決了縣級醫院龍頭帶動不強的問題;那麼縣域醫共體就是要把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組成“一家人”,形成管理、服務、利益、責任和文化“五大共同體”,我們認為這是破解“基層不強”、推動實現“鄉活”的根本出路,也是改革的主戰場。

在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當中,在改革路徑上,堅持試點先行與高位推動相統一,2017年9月在全省11個縣(市、區)開展試點,探索整合縣鄉機構、優化資源配置、完善體制機制。從試點情況來看,縣級醫院急危重症搶救能力得到顯著提高,三、四類手術例數增長10%以上;鄉鎮衛生院對常見病、多發病診治也得到了增強,三分之一以上鄉鎮衛生院恢復或者新開設了一二類手術,門急診和出院人次分別增長12%和22.3%,基層就診率提高6.1個百分點,達到67%,縣域就診率達到86%,醫療費用也得到了較好控制。

基於試點成效,在去年9月,由省委、省政府在德清縣召開會議,省委省政府專門下發文件,全面推進醫共體改革。在改革的內涵上,提出了“一體兩層級、三醫四機制、五中心六統一”的改革新要求。“一體、兩層級”就是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融為一體、成為“一家人”,但明確各自的功能定位,統分結合,重點是解決體系重建的問題;“三醫、四機制”,就是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改革醫保支付、服務價格、藥品供應及人事薪酬等機制,重點解決制度供給的問題;“五中心、六統一”,就是在醫共體層面,要求成立人力資源、財務、醫保、公共衛生和信息化“五大中心”,統一醫共體的資產運營、物資採購、人員使用、信息化建設、財務管理和績效評價,重點解決運行保障的問題。

在推進醫共體建設上,目前70個縣(市、區)已經全面推開醫共體改革。208家縣級醫院、1063家衛生院,一共組建成了161家醫共體。改革以後,縣鄉機構人、財、物等要素流動的渠道被打通,醫務人員的編制、崗位、身份等“藩籬”被打破,職稱評審、內部考核、績效分配等內部機制被激活,碎片化的資源被攥成了一個個“拳頭”。

三是落實“三個強化”,既要“基本醫療強”、也要“公共衛生強”

增強醫共體合理診治、主動做好預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的內生動力,強化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快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從“看病有錢”向“防病省錢”轉變。實行“1名全科醫生+1名專科醫生+1個簽約團隊”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新機制,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面已經達到了73%,縣鄉村層級斷裂、服務脫節的問題逐步得到扭轉和解決,“村穩”的良好態勢已經顯示出來了。根據第三方評估顯示,群眾對縣域醫共體的滿意度達97.8%,醫務人員滿意度達94.8%。

以打造“數字健康”為支撐,加快構建“上下聯、信息通”的運行新模式

堅持以“數字健康”驅動改革創新,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為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賦能。

一是在佈局上,突出系統性

拉開信息大框架,謀劃“五個一”的重點建設項目。

二是在建設上,突出見效快

省衛生健康大數據中心啟動建設,縣(市、區)檢查檢驗、影像、心電、病理等應用共享實現全覆蓋,5G遠程會診系統初步構架。居民電子健康卡和醫保卡“兩卡融合、一網通辦”,髮卡量累計超過1500萬張,群眾不論在哪家醫療衛生機構、通過哪張卡的入口,掛號、診療、檢查、取藥、付費等線上線下服務可“一步到位”。“浙江健康導航”全面運行,一鍵掛號、就醫導航、排隊叫號、報告查詢等由一個APP實現;互聯網醫院服務與監管平臺正式上線,為患者提供在線諮詢、慢病網上覆診、家庭醫師網上籤約等服務,並實現數據留痕、全程監管。

三是在應用上,突出新體驗

省市級醫院門診智慧結算率達77%,病區智慧結算率達62%,湖州市首創“醫後付”,把付費環節從診療流程中徹底剝離,杭州等地全面推開;檢查檢驗結果,具備2種以上智慧查詢方式的醫院比例達98.53%,全省所有二級以上醫院均建立“智慧藥房”,過去“人等藥”、現在“藥等人”。

以實現“四個分開”為目標,不斷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既要補短板、提能力,更要優層級、建秩序。浙江省把建立成熟定型的分級診療制度作為改革的主要任務,緊扣“四個分開”的要求,合理佈局資源、分流病人,積極推動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到基層”的就醫新秩序。

一是圍繞推進區域分開,打造“醫學高峰”

浙江省主動對接長三角優質醫療資源輻射,打好醫療質量安全提升攻堅戰,加強重點學科和專科建設。去年全省三級綜合醫院三四類手術佔比提升19.17%,出院患者中RW≥2的疑難重症病例數增長29.21%。惡性腫瘤、心臟大血管手術省域外轉人次有效下降,區域醫療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

二是圍繞推進城鄉分開,努力實現大病不出縣

開展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縣級醫院能力水平不斷提升,諸暨、東陽、瑞安等縣(市)人民醫院達到省市級醫院水平,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三是圍繞推進上下分開,強化基層網底作用

制定了基層首診、縣級醫院首診和縣域不輕易外轉三張“病種清單”,暢通雙向轉診通道,讓急性病和術後恢復期患者轉到家門口康復。為了讓下面樂於接、接得穩,2017年,在試點的基礎上,按照“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要求,建立了鄉鎮衛生院“建設運行靠政府、增加收入靠績效”的服務補償新機制,極大地調動了基層的積極性。

四是圍繞推進急慢分開,加快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用好醫保支付政策的槓桿調節作用,在金華市、德清縣等地試點的基礎上,正在積極推進住院按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結合點數、門診按人頭結合家庭醫生簽約付費等改革,進一步完善日間手術、慢病“長處方”等制度,既節省了醫保資金、減輕了病人醫藥負擔,也緩解了大醫院的壓力,讓群眾看病更有序、就醫更加協調。

以深化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努力實現服務的優質高效

服務是醫療衛生的本質屬性;實現服務的優質高效,也是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去年以來,緊扣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煩”等“關鍵小事”,持續推進服務更優、效率更快、技術更高。

一是優化“服務用情”

堅持從群眾的視角謀劃政策體系、用群眾的語言設定發展目標、以群眾的感受來確立工作標準。從17家省級醫院做起,建立醫療服務月度“心”級排行榜,每個月向社會公佈,倒逼醫院主動創新服務的理念、作風和方式,實現就診更便利、體驗更舒適。

二是提升效率用勁

一些群眾反映,到大醫院看病有“三長一短”,就是候診長、繳費長、取藥長、但就診短,為此,浙江省推出“看病少排隊”“檢查少跑腿”“付費更便捷”等十大舉措,各級醫院再壓流程、再簡項目、再優環節,城市醫院高峰時段排隊平均時間從8.26分鐘縮短到3.06分鐘,分時段精準預約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排長隊”“人滿為患”已經大為減少,協同、高效、智慧的醫療服務新模式加速形成。

三是提高技術用心

在城市醫院,推廣常態化、個性化、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在縣級醫院,建好縣域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新生兒救治等專病中心,努力實現技術更精準、診療更安全。浙江省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得到了各方肯定,並被評為2018年全國“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今年,浙江省將以“領跑者”的標準,再推新“十大舉措”,提質、擴面、增效一起抓,堅決把改革進行到底。

總之,浙江省將始終不忘醫改的“初心”和“使命”,牢牢把握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精髓和要義,縱深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持續推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融合、創新和升級,切實辦好人民滿意的衛生健康事業。

张平主任介绍浙江省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典型经验做法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官微

掃描指紋關注“健康浙江”

注:長按指紋,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