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哥窯的瓷器號稱“金絲鐵線”,是如何燒製出來的?

梁盛鋒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我國陶瓷史上有著非同一般的地位,哥窯所燒製的瓷器胎色一般有鐵黑色、黑色、黃褐色。釉為失透乳濁釉,它的釉面泛著一層如同炒米色的酥光,灰青色也較為多見。宋代哥窯的釉面因為有大大小小的裂紋結合,經染色之後,這些碎紋又呈現出深褐色或黃褐色,人們將此稱為“金絲鐵線”“葉脈紋”“墨紋梅花片”等等,這些特徵,讓哥窯所燒製的瓷器有相當高的識別度。其器形多為碗、碟、瓶、爐、等等,造型多為傳統樣式,而且底足不規整,與其他官窯燒製的瓷器相比,哥窯屬於更有自己獨特風格的類型。

圖1:金代 哥窯米黃釉貫耳瓶,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23,000,000-23,0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32,964,750,拍賣信息:澳門中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5年秋季拍賣會,拍賣成交時間:2015-11-08,尺寸:高605px;口徑242.49999999999997px;底徑210px

然而直到現在,宋代哥窯的地址具體在何處,依然不為世人所知,歷史文獻也沒有相關窯址記載。因此,宋代哥窯在五大名窯之中,又是最具神秘色彩的。長期以來,人們始終對宋代哥窯保持著一種好奇。哥窯的這種神秘感讓它更加顯得有價值,相關考古單位也從未停止過對哥窯窯址的尋覓,對於它的研究也從未停止。

圖2:金代 哥窯米黃釉雙耳瓶,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22,000,000-22,0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23,546,250,拍賣信息:澳門中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5年秋季拍賣會,拍賣成交時間:2015-11-08,尺寸:高590px;口徑270px;底徑225px

宋代哥窯黃釉因為色澤古樸,光澤瑩潤,如同桃樹上的凝脂一般而被世人所喜愛。哥窯黃釉不僅視覺上給人滄桑而矜貴的感覺,它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特點,就是前人說過的“攢珠聚球”,孫瀛洲曾經在它的相關書籍上指出過,哥釉釉內的氣泡猶如一顆顆水珠一樣多。哥窯的這種氣泡密密麻麻布滿它的釉器表上,不知是不是巧合,因為這種特質,使得哥窯及不易與被模仿,而且傳世的哥窯黃釉,製作非常規整,所呈現出的外觀效果可與官窯相媲美。

圖3:南宋 哥窯四方倭角小洗,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5,000,000-7,0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5,436,480,拍賣信息: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 2018年春季拍賣會,拍賣成交時間:2018-04-02,尺寸:167.5px

宋代哥窯黃釉的氣泡特徵具體是什麼樣的呢?通過顯微你會發現,哥窯瓷釉中所含有的氣泡,就像聚沫串珠一樣,佈滿器表的裂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或密或疏,猶如一張金絲網裹在器表之上。又如某種動物的鱗片貼滿釉身,哥窯黃釉的裂縫會微微凸出,猶如平原隆起的高山一般。若將哥窯黃釉的高清照片放大60倍,還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氣泡有變色的跡象,那是因為年底久遠,受損的氣泡發生腐蝕的現象。而這種現象,正是哥窯瓷器所表現的特徵。

圖4:哥窯六稜瓶,拍賣成交價格估計:RMB  3,800,000-3,8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4,485,000,拍賣信息:新加坡環球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8古韻珍藏全球巡拍-澳門站拍賣會,拍賣成交時間:2018-12-09,尺寸:高500px

宋代哥窯黃釉內所含有的氣泡,有大氣泡、中氣泡和小氣泡,這些不規整的氣泡還會出現變混的情況,在一些區域,因為氧化或有過摩擦受損的情況,氣泡還會出現損壞和變色的現象,顏色以黑色和黃色居多。這些現象,正是證明哥窯具有年代價值的直接證據;只有經歷了久遠的年代,才會擁有這些人難以偽造的現象發生。

圖5:宋代 哥窯貫耳瓶,拍賣成交價格估計:USD  2,600,000-2,6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26,004,000,拍賣信息:美國國立拍賣有限公司 “神州藝粹”2018美國國立藝術品拍賣行春季藝術品大型拍賣會,拍賣成交時間:2018-04-28,尺寸:口徑175px;高600px

圖6:哥窯八稜小瓶,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2,518,510-2,518,510,最終成交價格:RMB  3,058,880,拍賣信息:雷納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8香港精品拍賣會,拍賣成交時間:2018-08-29,尺寸:口徑85px;高240px

圖7:哥窯貫耳瓶,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1,886,200-1,886,200,最終成交價格:RMB  2,389,750,拍賣信息:雷納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8香港精品拍賣會,拍賣成交時間:2018-08-29,尺寸:高430px;口徑167.5px

圖8:清 哥窯盤口瓶,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1,330,000-2,66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1,986,880,拍賣信息:香港榮盛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6年秋季拍賣會,拍賣成交時間:2016-12-15,尺寸:高535px;口徑75px;底徑187.5px

圖9:哥窯貫耳瓶,拍賣成交價格估計:AED  1,400,000-1,4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2,821,392,拍賣信息:香港炎黃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炎黃國際2019迪拜大型藝術品迎春拍賣會,拍賣成交時間:2019-01-21,尺寸:口徑82.5px;底徑87.5px;高247.5px

“芝麻開門收藏網”專注古玩收藏鑑定估價,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不同意見!


芝麻開門收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86209a10144427f5f02454beb34eb172\

看鑑地理


在歷史上,宋代的瓷器不僅繼承了唐代的技藝,更是超越前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宋代時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尋常百姓,都熱衷於鬥茶文化,因此當時出現了數不勝數的瓷器窯口。而歷史上流傳下來有跡可循的宋代瓷器名窯一共有五個,為“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其中“哥窯”在陶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什麼是“哥窯”?

<strong>

對於哥窯器物特徵的定義,上海博物館這樣描述:哥窯胎多紫黑色、鐵黑色、也有黃褐色。釉為失透的乳濁釉,釉面泛一層酥光,釉色以炒米黃、灰青多見,釉面大小紋片結合,經染色後大紋片呈深褐色,小紋片為黃褐色,也稱“金絲鐵線”、“墨紋梅花片”、“葉脈紋”、“文武片”等。這是傳世哥窯的主要特徵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爐、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見仿古造型,底足製作不十分規整,釉面常見縮釉和棕眼。

流傳於世的“哥窯”經典器大多源自清宮舊藏,由於這批器物與古文獻中的記載的“哥窯”特徵不符,而且沒有考古資料佐證,因而造成了中國陶瓷史上最大的懸疑。為區別於明、清文獻中所記載得哥窯,宮中名為“哥窯”的傳世品,後世鑑賞家稱其為“傳世哥窯”。

<strong>


“哥窯”與“金絲鐵線”及製作:

關於哥窯和“金絲鐵線”的來歷,還有一個歷史傳說故事。

相傳在宋代時,龍泉縣當地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藝人,姓章,名村根,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叫章生一,老二叫章生二。章村根以擅長制青瓷而聞名遐邇,生一、生二兄弟倆自小隨父學藝,老大章生一性格厚道、肯學、吃苦,深得其父真傳,章生二聰明非凡,亦有絕技在身。自章村根去世後,生一、生二兄弟倆分家,各開窯廠。

因為章生一是哥哥,時間久了大家都稱他開的窯廠為哥窯,稱章生二所開的窯廠為弟窯。兄弟倆都擅長燒造青瓷,而且各有成就。但老大章生一技高一籌,燒出“紫口鐵足”的青瓷,一時名滿天下,其聲名傳至皇帝耳中,看過哥窯燒製的青瓷後,皇帝龍顏大悅,欽定指名要章生一為其燒造青瓷。

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進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摻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燒成後一開窯,他驚呆了,滿窯瓷器表面的釉面全都開裂了,裂紋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曲有直,且形狀各異,有的像魚子,有的像柳葉,有的像蟹爪。

老大生一欲哭無淚,痛定思痛之後,他重新振作精神想了一個辦法:他泡了一杯濃茶,把茶湯塗在瓷器上,裂紋馬上變成茶色線條,又把墨汁塗上去,裂紋立即變成黑色線條,這樣,不經意中形成“金絲鐵線”。皇帝對這種新出現的瓷器樣式充滿興趣,朝中上下都開始流行章生一的哥窯所燒製的“金絲鐵線”瓷器了。

從此,“哥窯”和“金絲鐵線”名揚天下,稱為人人追捧的“明星”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