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李白以《古風》為題,共創作了五言古詩五十九首,上述是開首二句。在詩中,李白闡述了他對詩文的抱負。
“大雅”指《詩經》的篇名,多被認為是指建國的傳說、宴會的樂歌等格調高雅的詩歌。不過,李白並非單純的復古主義者。
《詩經》中幾乎都是質樸卻顯單調的四言詩歌,而李白所作的四言詩極少。在現存的約千首李白詩中,四言詩僅四首。
我認為,這句中的“大雅”,應該是更廣義、更寬泛的“雅”,是指詩歌應該正面、率直、中肯地去把握和理解事物。
唐朝之前的六朝時代,過分修飾的華辭麗藻是詩文的主流。想來李白是出於對這種傾向的反感,故而提出了復古主義吧。然而,復古絕非回到過去。李白認為必須創作出新的詩歌來。
東晉畫家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
是的,就詩歌的推陳出新而言,李白是最合適不過的詩人了。李白是自由翱翔於天際的詩人,討厭束縛,熱愛自由,他的詩隨心所欲,情感起伏而奔放。
對這一點,一生蹣跚行走於大地的杜甫必是羨慕無疑的。
李白一斗詩百篇。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如是說。
杜甫屬於苦吟型詩人,而李白卻是個天性爛漫的詩人,特別是喝了酒之後,詩文就會源源不斷地噴湧出來。
一個時代出現了李白、杜甫兩位大詩人。僅憑這一點,盛唐無疑是個幸福的時代。
杜甫像
有關李白的出身,存在各種說法。首先,連他父親的名字都不清楚,身處士大夫階級,不得不說是異常。有一種說法,李白的父親是一名商人,且給李白留下了大筆財產。
《新唐書》為李白列傳,其中有如下記載:
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
興聖皇帝,指唐朝皇室先祖、西涼武昭王李暠,據說是隴西成紀之人。
在五胡十六國時代,甘肅西部出現過幾個叫“涼”的地方政權,皆維持不長,被稱為“五涼”。歷史學家為了區別,將它們分別稱為“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
李暠的政權即為“西涼”,僅維繫了十二年左右。李暠自稱是前漢將軍李廣的後裔,而唐朝亦稱高祖李淵為李暠的七世孫。如果事實如此,那麼李白與唐朝皇室即為同祖。不過,這個族系家譜難免令人生疑。
武昭王李暠像
的確,將某位名人視作遠祖,這是製作族系家譜者的常用套路。但是,隋末遷移至西域不過是李白誕生一百餘年之前的事。
李白出生於武則天時代的長安元年(701),而隋朝滅亡是公元618 年。“其先”應是李白的曾祖父吧。“以罪”並非榮耀之事,因此不應該是粉飾家譜的內容,可認作是事實吧。
“神龍”的年號始於公元705 年正月,僅使用了兩年零九個月。那麼,如果李白一家於神龍元年遁還巴西(四川西部)的話,應該是李白滿五歲的時候。
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即李白仙逝後五十五年,範傳正為他改葬的新墓撰寫了碑文。其中,雖然提及李白無後,故難尋族譜,但對李白的族系做了如下記述:
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
碎葉,即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素葉。一般推定為位於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伊賽克湖以西的托克馬克市。
據玄奘法師所述,在素葉水城,混居著各國的商胡。再向西去,呾邏私(《新唐書》記載為“怛羅斯”)附近還有三百餘戶中國人的村落。
玄奘法師像
李白於寶應元年(762)在當塗縣(江蘇省)縣令李陽冰的宅中去世。臨終之際,他將萬卷詩稿託付給李陽冰。
後來,李陽冰將李白的詩文編輯成集,取名為《草堂集》,在其序文中有這樣一句:
中葉非罪,謫居條支,……神龍之始,逃歸於蜀……
條支,指《史記》記述的安息以西的地域,似乎是敘利亞一帶,但在這裡應該是籠統地指西域。在李白的《戰城南》詩中有:
去年戰,桑乾源,今年戰,蔥河道。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可見,詩中的“條支”不可能是敘利亞。“桑乾”是河名。起源於山西,流入北京西部的盧溝河。天寶元年(742)唐朝與突厥曾於桑乾一戰。
“蔥河”指帕米爾河,天寶六載(747)高仙芝率領唐軍在帕米爾高原打敗了吐蕃。天寶十載(751),同樣是高仙芝與阿巴斯朝軍隊於呾邏私大戰,結果大敗。
呾邏私,位於李白出生地附近的伊賽克湖一帶。這個巨大的湖泊即使嚴冬也不會凍結,因此亦被稱為“熱海”。另外,由於它是鹽水湖,所以還有一個別稱“鹹湖”。李白詩中的“條支海”,無疑指的是伊賽克湖。
想來,住在李陽冰那裡時,李白很可能將自己的出生地“條支”告訴了李陽冰。“中葉非罪,謫居條支”一句,想來亦是李白所言。
李陽冰,李白族叔,為李白作《草堂集序》
對於“遁還”“逃歸”的描述以及“隱易姓名”等,不得不說實屬異常。《草堂集》序文中寫的是“非罪”,而《新唐書》中寫的卻是“以罪”。李白一家始終籠罩在這種不同尋常的氛圍之中。
李家逃到四川時,李白不過五歲,因此對他在西域的生活經歷沒必要過分關注,這是我的想法。但是,圍繞他家的神秘氣氛對少年李白不會沒有影響。
世間,既有如陳寅恪那樣認為李白是胡人的說法,也有如郭沫若那樣給予否定的說法。的確,沒有李白是胡人的證據,但也找不出李白不是胡人的確證。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養育李白的家庭絕非尋常家庭。
李白,十歲精通詩書,成人後隱居岷山。按說,當時只要是士大夫,無論是誰都希望仕途亨通。但李白在被推薦為益州長史時,竟一口回絕了。
他在岷山數年,足不出城,據說在那裡養了數千只珍禽。不僅精通詩書,李白還精通“縱橫術”(評論時事、說服他人的雄辯術,外交技巧),喜好劍術。為任俠,輕財重施。這是《新唐書》對他的評價。
李白像
其實,湧動於李白文學深處的恰是“俠義”二字。
在山東任城期間,李白與朋友們在徂徠山每日“沈飲”,也算是“竹溪六逸”之一了。如此脫俗的李白也曾為了友情,在很短時間內入宮任職。他在會稽(現在的紹興)遊玩時與吳筠成為好友,後因吳筠奉召入長安,李白就隨之一同前往。
在長安,吳筠的同鄉、前輩、官至禮部侍郎(相當於現代的文化部副部長)的賀知章讀了李白的詩,讚歎道:
子,謫仙人也。
謫仙的意思,原為天上的神仙,因為種種原因被貶入了凡間。
據說,因賀知章的推舉,李白被唐玄宗召見。在《草堂集》序中有:
出入翰林中,問以國政,潛草詔誥,無人知者。
翰林院是玄宗時代專門負責起草詔書的中書省設立的一個部門,是皇帝的謀士們上班的地方。李白被任命為翰林院供奉,這個官職無須按時上班,似乎非常自由。
賀知章像
但即便如此,天性自由的李白仍很難適應這樣的生活。他幾乎每日醉於長安的酒家,偶爾也被皇帝指名詔進宮中。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這是同時代的杜甫描寫李白的句子。玄宗是一個喜歡音樂的皇帝,自己也作曲。若得了好曲子,他就想填上好詞,每到此時他總要召李白進宮。
據說,醉酒的李白曾讓玄宗的寵臣高力士為自己脫靴。於是,備感受辱的高力士便在玄宗面前惡語詆譭李白。結果,李白因此被逐出宮廷。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希望回到山中,玄宗賜金“放還”。
從天寶元年到天寶三載(742—744),李白在長安生活了三年,這是他四十二歲到四十四歲之間的事。此後,李白再不曾踏入長安。
在他離開皇宮的那一年,楊貴妃入宮。李白在長安期間最大的收穫可以說是與杜甫、高適、岑參等詩人的結交吧。想必,他與阿倍仲麻呂也有親密交往。
天寶十二載(753)仲麻呂乘船歸國,途中遇難,漂流到安南,之後又返回長安。但當時,因長安傳來仲麻呂溺死於海中的誤報,李白為此悲痛而作《哭晁卿衡》。晁衡是仲麻呂在唐朝使用的名字。
阿倍仲麻呂像
我之所以將李白稱為“翱翔於天際的詩人”,皆因他的詩與天際相連的例子太多。
例如:願作天池雙鴛鴦,一朝飛去青雲上。(《白紵辭》其二)詩中表達了詩人渴望飛翔於廣闊天空的願望。
在《古風》其十一中,還有這樣一句:
吾當乘雲螭,吸景駐光彩。
這是一首以“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為開篇的著名詩作。
雖然詩人發出了歲月不等人、秋髮人已老的嘆息,但詩人慾乘雲螭(龍的一種)翱翔天際、汲取日月精華、讓時光滯留之豪氣不減。
不沉於悲哀而勇敢直面,這正是李白的人生態度。
此時的李白,其思緒總是向著高遠的天際。《古風》其十九,有如下的詩句:
霓裳曳廣帶,飄拂昇天行。
邀我登雲臺,高揖衛叔卿。
衛叔卿是古代仙人的名字,可見李白對天際始終懷有憧憬。《古風》其十九的結束句,就宛如李白已翱翔於天際、向下界眺望: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發動叛亂,攻佔了洛陽。詩中所寫的“胡兵”即指安祿山的軍隊。安祿山在洛陽稱帝,任命諸官。從天際俯視,那些戴著官帽的人皆似豺狼一般。
安祿山像
由於安祿山的反叛,玄宗避難於巴蜀,皇太子即位,即肅宗。
此後,肅宗的弟弟、身處長江一帶的永王李璘受命招募討伐安祿山的大軍,因李白偶然也在那裡,便作為幕僚參加了他的隊伍。
然而,肅宗與同父異母的兄弟永王不和,下令讓他返回四川,永王未從,被認定為反叛。此後,官軍攻破城池,永王被殺。而李白也作為反叛軍幕僚被判死罪。
此時,郭子儀等因惋惜李白的才華,拼死相救,終使李白罪降一等,改判為流放夜郎(現在的貴州省北部)。
就在前往夜郎的途中,李白獲准赦免。
名將郭子儀像
李白被赦免是乾元二年(759),那年他五十九歲。
三年後,李白於寶應元年(762)十一月病逝於當塗縣。同年四月,唐玄宗、唐肅宗相繼而薨,代宗即位。王維亦於前一年去世。
李白之死,也可以說象徵了盛唐的帷幕就此落下。
• end •
本文內容選自《隨緣護花》(陳舜臣隨筆集)《李白——翱翔於天際的詩人》,因篇幅較長,有刪減。
《陳舜臣隨筆集》
[日] 陳舜臣 著 李達章等 譯
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2
往期精選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看到這裡,不如點個好看
閱讀更多 中國畫報出版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