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生活陷入到一種,低質量忙碌當中

昨天一天工作下來,自己特別的忙,一下子這個事,一下子那個事,時間安排的很緊湊,很滿,似乎自我感覺還不錯,但事後總覺得哪不對,細細體會後發現是一種“

略有充實而無成就”之感。

避免生活陷入到一種,低質量忙碌當中

之所以有這種感覺,不在於自身不夠努力,而是所做的事情本身。我們必須得承認,有些事情很具有挑戰性,在做的過程中,會全面刺激人的熱情、慾望和能力,做成之後你會對自己莫名的滿意,而還有些事情就是很瑣碎,但你還不得不去完成,如果說某段時間做的都是瑣碎的事情,毫無疑問,你的成就感就會缺失,因為相對而言,這些事情沒有價值。

瑣碎的事情做多了,你就會被戴上“瞎忙活”的帽子,關鍵是它會消耗一個人的精力,限制我們的成長。所以,為了讓自己一天更有效,為了更好的成長自己,儘量避免讓自己陷入這種低質量的忙碌當中。那些瑣碎的事怎麼處理?第一,花錢外包,總會有與之能力匹配的人願意做類似的事;第二,工具化,通常指的就是進入計算機,流程化。其實最重要的是,要有這個意識,意識到自己所做事情的價值性,以及一天下來的成長和收穫的多少,進而,你才會去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避免生活陷入到一種,低質量忙碌當中

其實孩子的學習同樣如此。是對著知識機械式的重複記憶還是在嘗試尋求新的方法?是低質量的瘋狂刷題還是會總結昇華?是每天被動的接收還是主動去挑戰……這些都是影響孩子一天學習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方面。那麼,家長要做的,首要是去引導孩子去發現這個情況,去意識這個問題,只有當他意識到了,重視了,他才會想辦法去解決。

每天晚上,好好回想一下一天的工作和學習,哪些是有挑戰的,哪些是低價值的,以後如何精進……“吾日三省”,省自身,也幫助孩子省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