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一到手就沒了 92歲離休老人“月光”的背後

工资一到手就没了 92岁离休老人“月光”的背后

紫牛新聞曾報道過曾佩(右)和高陽的故事。

工资一到手就没了 92岁离休老人“月光”的背后

朱奶奶接受紫牛新聞記者採訪。記者見到,其家中傢俱非常陳舊。

南京一位92歲離休老人給抗癌女主播捐款萬元,卻遭對方婉拒,這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4月4日,揚子晚報刊發紫牛新聞《抗癌姑娘不再孤獨,那個退伍鐵漢為愛而來》,講述山東姑娘曾佩10年前不幸患癌,她為緩解壓力開通網絡直播,男粉絲被她的堅強與善良所打動,愛上她並奔赴千里去照料她的動人故事。這則新聞打動了很多人,南京92歲離休老人朱悅真分別給曾佩和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寫信希望捐款給曾佩,但被曾佩婉拒。

紫牛新聞記者走訪此事,無意中發現了這背後的感人故事……

老人的善舉

看到紫牛新聞,欲掏萬元資助患癌女子曾佩

曾佩今年36歲,家住山東濟寧鄒城。2009年她被查出乳腺癌,其後幾年邊打工邊接受治療。

2018年11月,曾佩在某直播平臺註冊了賬號,隔幾天直播一次自己日常治療的片段,講述自己的抗癌過程和心路歷程。她的粉絲高陽深受感動。2018年12月26日,高陽從哈爾濱老家趕到濟寧,照顧曾佩一個多月。他被曾佩的堅強和樂觀所打動,慢慢地愛上了曾佩。今年3月25日,高陽再次來到山東曾佩的病房,決定一直照顧曾佩,而且準備與她領結婚證,相伴終身。

目前,曾佩的癌細胞已向身體多器官轉移,正處在化療期間,治療費還缺四五萬元。4月4日,揚子晚報刊發紫牛新聞《抗癌姑娘不再孤獨,那個退伍鐵漢為愛而來》,講述這個故事,打動了無數人。

當天,南京一位92歲老人看到揚子晚報的報道後,給曾佩寄去一封掛號信,表示看到她頑強抗癌的事情後非常感動,將盡力湊一萬元資助她。在信中,老人介紹自己名為朱悅真,92歲,從電子工業部駐南京某科研單位離休,她將盡力湊錢給曾佩急用,先解決急需。老人在給曾佩寄信的同時,也給紫牛新聞記者來信,表達了捐款意願,並希望記者協助轉款。紫牛新聞得知此事後,與雙方都取得了聯繫。曾佩在其微信朋友圈轉發了老人的來信,表達了感謝之情,不過她婉言謝絕了老人的捐款。曾佩還再三囑託紫牛新聞記者:“一定替我們再次表達對老人家的感謝。”

家裡水泥地木板床,要捐的一萬元是老人剛發的工資

帶著曾佩的囑託,紫牛新聞記者於4月9日來到朱悅真老人家中。

朱奶奶的家位於南京鼓樓區模範西路定淮門2號,小區建造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是陳舊。朱奶奶住的房子是老式的三室一廳,基本上還是毛坯房並未裝修,仍然是水泥地面,電器也是舊的,用了很多年。不過,家裡收拾得整整齊齊,房間窗臺上還養著好幾盆花。起居室放著一張木板床,報紙、雜誌、文件袋整齊地擺放在上面。

朱奶奶一見到紫牛新聞記者,就趕緊從櫃子裡取錢,她以為記者是過來幫忙打款給曾佩的。朱奶奶說,錢已準備好了,是剛發的工資。

朱奶奶說話時總是樂呵呵的,雖年事已高,聽力較差,好在口頭表達能力尚好。聽說曾佩婉拒了她的捐款後,朱奶奶關心地問道:“她現在身體怎麼樣?資金問題都解決了嗎?”聽完記者的轉達後,朱奶奶還有些遺憾。

說起為什麼要給曾佩捐款,朱奶奶介紹說,山東是她走上革命道路的地方,她對那塊土地懷有特殊的感情,所以看到揚子晚報報道後,又被曾佩的抗癌精神所感動,覺得應該盡力去幫幫這位山東姑娘。

老人17歲進入抗日學校,第二年就入了黨

憶起那段崢嶸歲月,朱奶奶神情中分明帶著些許陶醉,參加革命工作是她這輩子最大的榮耀。

1944年,朱悅真才17歲,從老家河北邯鄲考入了山東的一所抗日學校。“上午上課,下午向農村婦女宣傳革命道理,發動群眾為抗日部隊做軍鞋,支援前線。”朱奶奶自豪地告訴記者,上學的第二年,她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朱悅真從學校畢業後,毅然選擇了參軍。“1947年7月,我們去華北軍政幹校進行了3個月軍事學習,之後就奔赴戰場,進入了70軍。”朱奶奶說,在軍政幹校時,她還結識了自己的丈夫,後來與他一起在部隊文工團工作。

朱奶奶說,在作戰間隙,他們以演出等各種形式,鼓勵戰士們在戰場英勇殺敵,其中快板戲居多,都是自編自演。

新中國成立後,朱奶奶與丈夫先在北京炮兵部隊,讀完大學後調往河南新鄉工作。1971年她又隨丈夫調入位於南京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從事宣教工作,1984年離休。

20多年來幫助過無數人,離休月工資一萬多元,基本都捐了

朱奶奶是個熱心人,身邊的人不管誰遇到了困難,她都願意搭把手。離休後,從1994年起,她就開始走上了公益之路,說起這20多年來她到底資助過多少人,她說已記不清了。

朱奶奶資助對象主要分為兩類人:一類是貧困學生;另一類是患病農民工兄弟。朱奶奶現在的離休工資每月有一萬多元,但個人基本沒什麼積蓄,大部分都捐贈出去了,具體金額她沒統計,“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就捐一些,發了工資就捐,多少也沒算”。

朱奶奶說,“小時候,家裡窮,沒錢上學。現在有條件了,能盡力幫別人就幫點,我特別能理解那些考上大學又沒錢讀書的孩子的心情。”朱奶奶表示,自己就出生在農村,能體會到農民的不容易。

朱奶奶回憶,最初走上捐助之路是從參加單位活動開始的,“上世紀90年代,單位組織離休員工捐助貧困大學生,我和老伴還有另外幾個人都參加了,有一個學生考上了東北工業大學,我們資助他到本科畢業,畢業後他來南京對我們表示感謝時,提出還想上研究生,我們都鼓勵他上,後來又繼續資助他直到工作。”朱奶奶介紹,剛開始他們是有個小團體在做慈善,後來隨著老伴去世,又有兩位老人長期住院後,她就選擇了單幹。

聊起被資助的對象,朱奶奶興致很高,目前已有3位被她資助過的大學生畢了業。

老人的心願

我老了,希望被資助者多為國家做貢獻

正在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朱奶奶床上的電話響了,原來是社區幹部要來為她頒發獎盃。

南京寧海路街道古林社區的屈書記和解主任帶著獎盃走進了朱奶奶的家,獎盃上寫著:鼓樓區慈善突出貢獻個人,落款是鼓樓區人民政府。

原來,去年年中,鼓樓區紅十字會組織捐款,朱奶奶捐了5000元。“她得知此事後就表示要捐了,不過說要等兩天,原來是她還沒發工資,沒那麼多錢,等她一拿到工資就打電話讓我們來了。”屈書記介紹,朱奶奶是社區個人中第一個捐款的,所以今天獎盃發下來,就第一時間趕來為她頒獎。朱奶奶拿到獎盃後,非常開心。

得知紫牛新聞記者是來採訪朱奶奶時,屈書記說,朱奶奶平時就參加過很多慈善活動,社區裡很多人都知道她。並讓朱奶奶向記者展示了很多捐助證書,其中包括:江蘇省兒童少年福利基金會頒發的,紅十字會頒發的,媒體頒發的……

現在朱奶奶獨自生活,有一位保姆負責照料她,居住在南京的兒女週末也會上門看望。

採訪最後,朱奶奶表示,將來遇到需要捐助的人,她還會繼續做她的慈善,她最大的心願是希望被資助者將來能為國家多做貢獻。“他們年輕人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已經離休了,這麼大年紀,也為國家做不了大的貢獻了,只能用這種方式貢獻自己的力量了。”

聽了老人質樸的話語,不由得肅然起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