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日奔驰漏油事件你怎么看?

野狼小仙


其实这件事发生在中国一点都不奇怪,如果我是4S店,我也这么做!没错,给您的新车是存在重大的质量瑕疵,作为消费者你又能怎么样呢?其实协商的过程就是在试探消费者的底线和能量。大不了你去法院告我,诉讼的时候你敢提退一赔三吗?你知道如果你败诉的成本吗?诉讼费好歹十几二十万!最坏的结果不过是换车或者退钱,可这些本来就是我4S店应该做的。但是你消费者耗得起吗?老子是4S店,要解决问题得看我的心情,反正整个过程都是我的工作时间之内,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你得请假一趟一趟的来,直到你身心俱疲,自认倒霉!

那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为这件事带来了转折。此时,原本缺席的相关部门介入了,开始刷存在感了。一件普通的消费纠纷,需要不普通的方式来解决。事后该来的都来了,我能骂街吗?

这事儿如果发生在美国,德国这些国家,一定是另外一种景象:消费者坐在家里,4S店会主动上门,跪在门口寻求解决方案,直到消费者满意,你们信吗?

说白了,一是4S店违法成本低廉,二是没有人为消费者撑腰。我觉得这也是目前我们的大环境使然。好在正义虽然迟到了,但它并未缺席。完善法律法规,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歲月V靜好


这两三天引爆网络的西安利之星奔驰4S店新车漏油事件引起了全民大讨论,除了同情这位倒霉女车主的不幸遭遇之外,明显是感同身受地想起了自己或者亲人朋友买车用车在4S店处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这个事件留给社会太多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是不是太低了,商家有恃无恐;还有,我们遇到纠纷的时候,到底能不能摆事实讲道理把事情圆满解决,而不是非得耍泼耍横闹得人尽皆知才可以。

关于奔驰新车漏油事件本身,其实看问题要正反角度都兼顾,一方面,稍微了解制造业的都知道,工厂都存在良率和不良率之说,完全杜绝不良率的可能性是零,只能是尽最大可能降低不良率,这个事情大多数消费者也是理解的;另一方面,这次事件的背后,近五年来,奔驰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各类车型稳定性和品控确实是存在较为明显的下滑,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奔驰的整体投诉量已经高于豪华品牌平均水平,是不是在中国被消费者惯的不成样子了?

所以说,此次问题的焦点是经销商或者厂家品牌方(还没有定论到底是谁)解决纠纷的态度和诚意问题,从到现在为止的事情走向来看,新车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几乎是肯定的了,而且在处理的过程中数次反悔,不断试探消费者的底线,企图最大限度降低自己的损失,而置该女车主的利益于不顾,这样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引起愤怒和调查一点不冤。另外,呼吁国家尽快完善提高相关的行业法规和标准,即便是不出质量问题,越来越猖獗的偷工减料和中外有别的处理方案也积怨颇深。


车坛速递


对于目前中国的汽车环境,不光是奔驰一家出现了这种情况,目前合资车大部分都在明目张带的简配。一方面是国产汽车质量达不到合资车水平,另一方面是国内消费者对汽车消费还处于初期,跟风消费的情况很多,不能理性的看待各汽车品牌之间的差异。国内汽车的标准也很落后,对于各汽车品牌的简配视而不见。最终导致汽车厂商变本加厉的压榨消费者变得肆无忌惮了。


宜城大裴


这次事件也是一个典型的法理与人情的矛盾,这个车从法律上来讲已经是女客户的车,需要按照三包法,漏油打不到退车条件,但是可以按照另两条,30天3000公里之内发动机变速器主要零部件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更换发动机变速器总成,和车辆维修从第6天开始有交通补偿费费。但是从人情方面,当天这个车发票作废确实可以换台车提。


汽车售后保修专员


本来德国人不知道什么叫“店大欺客”的,自从进入中国,就学到精髓了。


长的帅可以不挨打


谁给消费者撑腰,答案是没有,因为店大有钱能摆平,这么简单个事,车还没出门就漏油,换车不就行了,他们为什么不换,答案是牛啊


用户51617438407


奔驰车来例假了!过几天就好了!


salix950022


不是正规车,事故事,进水车,翻新车,东拼西凑烂车,出厂车绝对不会发生这样车,出厂检验非常严格装配领件,密封严丝合缝机器按压,


清浙相吊


为什么早些时候打工商局电话不接,我希望能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答复。


苍茫的大海11


还记得有一次,是定速巡航不能解除。看看奔驰这次怎么公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