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是如何解決飛行員缺氧問題的?

梵高的燒餅


這個問題涉及到飛行器設計專業中的人機環境工程領域了。

從地面穿過大氣對流層到平流層中下層這一片空間內,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氣密度和空氣氣壓都在不斷的下降,環境溫度也是如此。在海拔一萬米高空,空氣溫度已經下降到零下五十多度,空氣密度也只有地面的20%左右,氧氣也是相當稀薄。即使是體格強壯的人也無法在這一高度下獨立的保持正常行動能力。

而現代戰鬥機由於採用了噴氣式發動機作為動力裝置,推力強勁,飛行性能也比一戰、二戰時期的老式戰鬥機要優秀的多,飛行高度往往達到15000-22000米之間,極少數型號戰鬥機還可以達到25000米以上高度,在這種情況下戰鬥機本身就必須採用人機工程系統,從而為飛行員正常的生理活動提供保障條件,通俗的說就要提供足量和足壓的氧氣和適宜的溫度。

具體的工程方法主要有下面幾種:

1、發動機引氣

戰鬥機如今一般都是帶加力燃燒室的小涵道渦扇發動機,其本身前段的壓氣機就如同自帶“渦輪增壓”功能,能夠將外界吸入的空氣加壓到20倍以上的氣壓,不僅超越了地面標準大氣壓,其實都要高出數倍有餘。

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內部管道將外涵道加壓後的空氣分流出來,通過一系列的減壓之後,達到或者接近地面標準大氣壓,這樣通過呼吸面罩方式供給給飛行員呼吸使用,這樣就有效避免因為高度過高導致氧氣稀薄,飛行員出現昏厥的現象。

2、氧氣瓶供氧

戰鬥機內部額外還會配置獨立的氧氣瓶,在發動機系統出現故障的情況下能夠向飛行員提供呼吸必要的氧氣,從而為飛行員排除故障或者迫降提供時間保障。但是這種供氧方式時間比較有限,多數在15-30分鐘以內,無法長期供氧。

因此,在地面進行機務準備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地面氣源車量為戰鬥機內部氧氣瓶供氧。

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了。


對航空方面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關注老鷹航空吧。


老鷹航空


針對美製戰鬥機缺氧問題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詞語,但是近幾年來由於美國F-35這款世界多國聯合研製的先進五代機頻繁暴露出缺氧問題。以及作為世界五代機鼻祖的F22也同樣存在該問題。外媒近幾年由於缺氧問題F-35駕駛員拒絕駕駛F-35升空,畢竟和駕駛五代機耍酷相比命才是最重要的。

特別是F-35這一美國大項目,總耗資據稱會達到一萬億美元,一萬億美元是個什麼概念現在美軍的一年總預算也就7000多億美元。軍事專家杜文龍曾經這樣評價到:一萬億美元買不來一口氣!當然美軍戰鬥機缺氧並不是因為技術不行,而是美軍什麼都最新的,由於新的供氧系統技術不成熟及一些其他原因導致戰機在高空中缺氧。軍迷朋友們也知道戰鬥機在高空缺氧可不是鬧著玩的,第一速度快,第二你總不能向開汽車一樣開窗透氣吧!所以戰鬥機在高空中缺氧會導致飛行員暫時暈厥,如果處置不當那麼就是機毀人亡的悲情事故了!

目前戰機供氧系統分為自帶氧源型和自產氧源型,一般現役的四代機及以下的都是使用的自帶氧氣瓶等其他可以存儲氧氣的設備,我國的五代機據悉也延用的四代機使用的是自帶氧氣儲存裝備,而美軍的五代機F35、F22則使用的是依靠戰機的裝備獲取高空中的氧氣這就是美軍一直喜歡新技術。當然新技術就有新風險,外媒根據美軍官方調查指出F-22戰機缺氧是由於機載被氮氣汙染了,飛行員呼吸了含有氮氣的氧氣後會有多種不適現象發生,最嚴重時會讓飛行員喪失知覺。現在美軍對待戰機高空缺氧也想了不少的

在當今社會我們不得不承認美軍的軍事技術是世界頂尖的,但這些技術後面被廣泛的應用美軍也是做出了不少的犧牲的,變化就意味著風險,美軍也正在做著現在看似愚鈍而在未來大放異彩的軍事科技鑽研吧!就像美軍對動不動就傳出機毀人亡的V-22魚鷹一樣都是愛!








科技八一扒


樓主提的這個問題比較尖銳,看來對戰鬥機方面是比較瞭解的。

飛行員缺氧這個問題不是一個新問題。因為飛行員缺氧會導致出現災難的發生,一些飛行員對基本的頭疼頭暈,還有渾身疼的缺氧的一些症狀,就會影響了飛行員的判斷能力,所以現在每個國家都對飛行員缺氧這個問題做重點關注。

樓主所問的如何解決的問題,我相信目前作為我們平常人來講是沒有答案的。這需要一個非常精簡專業人士或報告來解答,請我們三句兩句的,絕對是說不清楚的。我前些天看的有一篇報道,說的是美國,也在解決這個f35戰鬥機飛行員缺氧的問題,但仍然找不出來一個具體的解決的辦法。

就目前來講空軍方面的實際有用的設備就是頭盔來解決這個問題。飛行員的頭盔對飛行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不僅降噪隔音一旦缺氧還會檢測、自動報警並提醒飛行員處理。

希望我的這個回答對您有用。


永恆戰歌


密封的太好了吧?把自己悶在裡面了。環控不到位,我們的怎麼就沒事?因為我們把人放到第一位,自然風加空調加氧氣。哈哈,瞎說的!











qianting潛艇出擊V


我對美軍戰機實在是不瞭解,過。


不死的信念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