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先:助力贵州大数据研究迈向新高度

“带着团队的种子,在贵州大数据土壤中播下。”杨义先这样形容自己来到贵州的使命,同时在大数据安全研究领域用实践做出解答。

在别人眼里,他是当之无愧的“学霸”;在同事眼中,他是科研团队的“领头雁”;在他自己看来,“我只是带着团队的种子,在贵州大数据土壤中播下”。他是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杨义先。

作为首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杨义先在编码密码学、信息与网络安全、信号与信息处理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国家“973”、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技基金项目等4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

特别是作为贵州省第四批“百人领军人才”,他带领科研团队帮助贵州搭建起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贵州大数据行业提供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培育优秀人才。

大数据的安全卫士

“大数据时代,人人都是‘穿新衣的皇帝’。无论你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兴趣爱好,有哪些亲朋好友等,大数据几乎都知道,或者说它都能知道。”杨义先幽默地说。

自1985年开始研究编码与密码学理论,并创建了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起,杨义先在网络信息安全、现代密码学和纠错编码等方面获得了众多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成果,其中包括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其它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科技奖项。

杨义先:助力贵州大数据研究迈向新高度

杨义先: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带着团队的种子,在这片大数据土壤中播下。(受访者供图)

“随着全球信息化加速发展,许多领域已经对互联网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这使得商业网络的安全隐患增加,尤其是物联网新兴领域和金融机构的网络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较早注意到“大数据隐私”问题的杨义先说,大数据背景下的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乎社会乃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

“其实,数据本身是无罪的,只有数据被合理地应用,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服务,提高大家生活质量。”杨义先说,这就需要在网络安全上下功夫,为数据构筑安全堡垒。

在他看来,网络空间与数据安全的攻防之间的对抗会越来越激烈,因此网络安全的关键更多在于预防。“一方面网络系统应该像军事演习的红蓝军对抗一样,通过模拟攻击来了解存在哪些漏洞,从而提前加以防范;另一方面,要培养好网络安全人才,提高整个网络应对攻击的能力。”

为了在网络安全领域发挥出更大的能量,杨义先在10年前创办了安码科技,这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网络安全公司,也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而安码科技最突出的一个成果,就是研发了网络安全攻防实训与演练竞技平台,目前已经应用于高等院校、部队院所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培训中。

“我们正是希望能够借助这些平台,在国内培养更多的网络安全‘蓝军’,为个人、机构乃至整个国家筑起一道难以侵犯的‘防火墙’。”杨义先说。

杨义先:助力贵州大数据研究迈向新高度

杨义先在作学术报告。(受访者供图)

科研团队的“领头雁”

2016年,贵州大学为了推进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申办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采取各种创新举措,大力引进大数据领域高端人才。受到贵州大数据快速发展和人才干事创业良好环境吸引的杨义先与贵州大学签订柔性协议。根据协议,他将在贵州大学每年工作10个月以上,带领团队积极建设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

围绕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他们针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公共服务现代化以及促进产业发展三个核心问题,面向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集成应用,服务国家和地方大数据发展需求,研究公共大数据,为国家、贵州省的大数据发展战略探索新路。

与此同时,他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学术研讨,为实验室发展提出和推动试行了诸多建议,提出实验室的人才培养目标等,有效推动了实验室的工作。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公共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在他的带领下迅速发展,承担了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5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篇,引进高级人才13名,培养博士7名、硕士63人,为贵州大数据行业提供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与优秀人才。2018年8月,贵州省公共大数据重点实验室经相关专家实地考察评审通过专家组验收。截至目前,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已通过科技部评审及现场考察,目前进入建设方案的评审阶段,预计今年内能正式授牌。

“国家重点实验室应代表贵州大数据事业的最高峰,也是整个国家在大数据方面基础理论研究的最前沿。”杨义先说,这是贵州在IT领域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助推贵州在大数据隐私保护,大数据挖掘、融合以及服务地方经济方面走向最前沿,站上最高峰。

因“数”成为“新贵州人”

近年来,贵州瞄准大数据战略,形成“战略、人才、项目、平台、转化”五位一体的招才引智模式,为科技人员“贵漂”提供了保障。“贵州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高端平台的聚集效应叠加,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吸引着大家来此干事创业。”谈及与贵州结缘,杨义先感慨到。

而贵州在大数据方面的丰沃土壤与良好研究环境也回馈着杨义先。“这里人杰地灵、山美水美,让我能静心研究,在这里的效率惊人。”自从来到贵州,他每天坚持步行往返于花溪公园和贵大之间,步行至少2小时,不仅愉悦身心,更锻炼了身体。

不仅如此,杨义先还在贵州大学完成了“自己迄今为止最满意的4部著作”——《安全通论》《安全简史》《黑客管理学》(已出版),以及《博弈系统论》(即将出版),这几部著作,填补了世界在网络安全领域方面的理论空白,也为实验室的发展积累了科研成果。

“贵州有那么多数据要融合起来,如果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也就谈不上发展大数据产业。”杨义先介绍,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以“公共+大数据+”为基础,主要包括大数据隐私保护、多源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块数据与区域治理等。杨义先与团队的到来,也让实验室有了“领头雁”和“引路人”。

这些著作出版后,短时间内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反响,并多次再版印刷。其中,安全简史》作为科普类读物获得了2017年“中国好书”称号,而《安全通论》更是为国内众多高校的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开设网络空间安全统一基础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贵州,我可以静心研究。”杨义先笑称,在贵州大学的时光是自己学术生涯中的效率“最高峰”,因此他也越发珍惜,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研究中。

“贵州发展大数据前景远阔,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带着团队的种子,在这片大数据土壤中播下。”杨义先说,2019年初,实验室又获得贵州大数据领域第一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希望通过未来5年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能够在大数据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成效,真正让数据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