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搞網站蹭灰產,終於又回來了

寫下這篇文章,也藉此回憶了這些年經歷網絡創業艱辛的歲月、時光,建過網站,接觸過灰產,後來還是走上了自媒體廝殺一片紅海中,自由網絡創業的路艱難而又漫長,其中也有幾點心得與君共享。

曾經記得高中語文老師曾經講過一句有關人生的話,他是這樣說的,“人的一生分兩個階段,開始工作之前的那段生命是第一階段,工作以後的生命叫第二階段。”

這是我第一次試圖理解一份職業對人生的影響,這句話以一種很奇怪的方式影響了我快十年。

倒也不是說這句話有多大的普世性,而是因為它帶著一股濃濃的生活氣,以一種過來人不容置疑的口吻,讓你的潛意識默默接受“職業影響人生”這種觀點並一直紮根在你內心深處。

這句話連同它後面所包含的一些個人理解,配上記憶裡那個個子矮矮的、頭頂略微有點禿的語文老師的樣子,連在一起,就變成了一篇我人生素材庫裡的素材,塵封在我的腦海中。許久我都沒有碰過這篇“素材”,更別說“發佈”了。

辭了會計的工作快三年了,這三年,混跡在網絡,彷佛過了一個濃縮版的體驗型人生,當初那個木訥呆板、口才欠佳的我,一路的摸爬滾打,反覆的咂摸人心,到如今,也能講一些“人生道理”了。

當年高中語文老師的那句話我有了新的理解。至少在我自己看來:“坦然地放棄現有的工作才是我生命第二階段。”


從搞網站蹭灰產,終於又回來了


如今,一切都不一樣了。

不用忍受每天的人潮擁擠,定額的工作內容,簡單的人際關係,虛幻的充實感,虛幻的考證之路,虛幻的幸福人生...最重要,再也不用忍受自己狹隘的世界觀。

自由職業之後,世界真的大了很多,一切從頭再來!學建站技術,學seo技術,學自媒體技術...我按照一個自由職業者必經的道路,一步一步的走著,走的艱難,同時也走得踏實。

自己一個人在深圳,埋在房間裡,苦思著關於網絡世界的一切,體驗著江湖上的你來我往,大量接收信息的同時,也在付出著涉世未深該付出的代價,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每天都在飛速變化。

這種高強度的社會歷練,順理成章的讓我很快的從新手蛻變為一個趨於成熟的網絡創業者,也讓我悟出一個道理:“人生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最開始連服務器都不會搭,每天在房間裡各種資料,在淘寶上各種資料,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習基礎的網絡知識上,學費也是交了不少,但總體上還是認為自己在補交基礎知識不足的這個“大學費”。

“凡事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有價值的東西更是如此。”

這是我做網絡創業最開始的感悟。

加入過網賺的社群,接觸過各類的“代理”,買過各式各樣的付費資源,甚至進行過各種大大小小的線下無底線交流....

如果說網絡創業是做一道菜,那我的經歷,絕對是大雜燴。。。Who didn't?!------誰又不是呢?!如果沒有經歷過這些,只能認為你還沒有深度參與社會。

這幾年,七七八八的項目做得太多,賺過錢,也虧過本,你要說我有什麼感悟,最大的感悟就是網絡項目的生存週期太短,永遠都在尋找項目的途中。一直到現在,我都認為,自己目前的收入只不過是老天對我之前不停做項目的一種“苦勞”的獎賞。沒有功勞,畢竟有苦勞。

做,你就有機會。


從搞網站蹭灰產,終於又回來了


最開始,也照著大佬的網創模式:搭服務器,建網站,實踐seo技術,做站群,建一個再建第二個....

教科書式的走在前輩大佬們走過的路上,雖然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內心卻是無比充實,這種“良性互動式的激勵”更加堅定了我走“網絡創業”這條路,彷彿找到了一生的事業...

慢慢的,我發現網站好像遠沒有大佬教程裡說的那麼好做,每天辛辛苦苦好幾篇的原創,百度採納的卻很少,按照seo老老實實的做關鍵字,熱門的不考慮,只能考慮競爭不那麼大的關鍵字。

終於把自己的網站做到百度首頁了,因為關鍵字生僻,日IP少的可憐。

然而,每天依舊要絞盡腦汁的尋找原創素材,偶爾的偷懶,網站馬上就掉下去了。

16年初開始做這個項目,前前後後花了四個月,一分錢沒賺,實際的效果與預期的相差甚遠。我記得很清楚,7月3號的那一天,我走出了出租屋,穿著一雙拖鞋,頭髮已經蓋住了耳朵和額頭,雖然沒照鏡子,但我知道自己的那一臉倒黴相絕對能傳染到街上的每一個路人。我漫無目的地在小巷路上走著,生平第一次覺得自己其實不過就是個傻叉。

站群項目,我放棄了,唯一收穫的只有一些建站的技術;騙家裡人說在深圳好好上班,還在做會計工作,實際上卻已經“混”了幾個月。

“別人做的,不一定適合你,別人取得的成就,你也很難複製”

這是我的第二個感悟。

緊接著,就接觸了灰產,遊走在道德和法律的邊緣,現在回頭看,自己簡直像一個懸崖邊手舞足蹈的小丑,為賺到一點錢而欣喜若狂。

這種感受,就像是在地上揀到一塊錢,除了驚喜,沒有其他特別的感受,更談不上什麼深層的收穫。

用我現在的標準來看,其實只不過是用時間換了一點錢而已。

其實,我也可以說,浪費了一段時間,因為這段浪費的時間,我錯過了更大的機會。

因為在這段時間裡,恰逢公眾號發展最瘋狂的階段,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公眾號,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也誕生了一群又一群悶聲發大財的人。

當我不再接觸灰產時,出來一看,滿世界都是公眾號了。



那個時間節點是16年的12月份,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出去玩了一趟,泰國,桂林,最後回到深圳,徹底放空了大腦。

這一次,又要重新來過。

瘋狂的研究有關自媒體的一切東西,公眾號的一切基礎操作的東西,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像搭建房子一樣,一磚一瓦的開始做。買了一位大佬的公眾號項目後就開始自己操作了。

申請公眾號,設計框架,設計內容體系,設計引流體系,設計變現體系...

這一次拉來了幾個小夥伴,沒日沒夜的做文案編輯,去各大流量聚集地發軟文引流,一切的一切都是踏踏實實地去做。但是,17的一整年,基本沒有什麼收入...

真是諷刺!內容老老實實的做了,引流也老老實實的做了,就是效果不佳!那年的春節,小夥伴陸續離開我回到武漢,而我自己卻一個人留在了深圳,過年的那一天,我關了機,我媽打了無數電話,我一個都沒有接,因為實在是不知道怎麼跟她說,不回去過年不是因為買不到票,而是因為自己混的太差,實在是沒有臉面回去!

那天的印象這輩子都忘不了:街上很少的人,只有一家賣廣式點心的店子還開著門,有幾個看起來同樣是沒有回家過年的人零零落落的分散在幾個座位上,一邊看著手機,一邊吃著東西。

電視裡一片紅紅火火、喜氣洋洋的過年氣氛,和自己的一臉愁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過年那幾天,真的打算放棄了!有時候,人,無論怎麼努力,終究鬥不過勢。認命,你的精神就死掉了,不認命,你的肉體就消亡了。

開年後繼續留在深圳,已經不在意成敗了,內心只有做下去這個想法,經手的公眾號減到五個,依舊是每天的更新,每天的推廣,每天的學習。

慢慢的就發現一些變化了,也有可能是熱門影視劇接連上映的關係,慢慢的,訂閱公眾號的人開始多了,閱讀量也在一點點開始變化,後面的劇情,有點出乎意料;然後就是現在的樣子了:能夠讓我自己滿意的樣子。

第一次,通過自己的不斷摸索,完完整整的幹成一件事!你要問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會告訴你,我收穫了一個更大的世界觀和麵對絕境時的坦然。沒有多大的成就,在眾多的牛人眼裡,我的這點東西,簡直不值一提。

但是對於我自己來說,已經足夠了。

悟出一句話,“項目的之外的東西,往往比它本身的價值要高。”你問我在網絡創業這條路上能走多遠?其實我也不知道。

就像每個人都無法預知自己哪一天會死一樣。自由生活,順便賺錢,賺多賺少無所謂,這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