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996是修來的福報麼?

前天,某位特別特別有錢的大佬,說了一溜話。昨天網上也傳遍了。

這些話給我看得,氣笑了。

真是聰明人。一堆詭辯,用煽情的口吻一溜說出來,能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我們來學習一下大佬的話術吧——我們自己未必能成大佬,但至少可以學著,別被大佬們忽悠了。

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不996,你什麼時候可以996?

陷阱:不問你要不要996,直接讓你996自己選時候。

類似於問你“你是早飯在這兒吃還是晚飯在這兒吃”,直接跳過了關鍵:“我為啥要在這兒吃飯?我去別處吃不行麼?”——為啥996非得選時候?我也可以不996啊?!

依此邏輯延伸:“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不吃蚯蚓,你什麼時候可以吃蚯蚓?”

你一輩子沒有996,你覺得你就很驕傲了?

陷阱:走另一個極端來反問。可是抹殺了不996的價值,並不能證明996是合理的呀……一輩子不996的確沒啥驕傲的,但一輩子每天都996,又有啥值得驕傲的嗎?以及,怎麼996就跟驕傲與否掛鉤了?

依此邏輯延伸:“你一輩子沒有吃過屎,你覺得你就很驕傲了?”可以推導出“不吃屎沒啥可驕傲的”,但並不能因此推導出“大家可以考慮吃一下屎”的正當性吧?

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請問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你怎麼能夠實現你想要的成功?

陷阱:將996這種違法行為,美化為“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並直接與“想要的成功”掛鉤。

依此邏輯延伸:“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美好生活,我請問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去砍人去收保護費,你怎麼能實現你想要的成功?”於是兄弟們熱血沸騰手舞西瓜刀出發了……

所以今天中國BAT這些公司能夠996,我認為是我們這些人修來的福報。你去想一下沒有工作的人,你去想一下公司明天可能要關門的人,你去想想下一個季度公司的Revenue在哪裡都還不知道的人,你去想想你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沒有人用的人……跟他們比,直到今天,我依然這麼覺得,我很幸運,我沒有後悔12x12,我從沒有改變過自己這一點。

陷阱:強行往下比。

依此邏輯延伸:

“往下看你會活得很快樂。我想了想,他說的有道理。人活著就是這樣,你老往上看,你好不了,非死不可,往下瞧。你做買賣你賠錢了?那還有跳樓的呢。跟他比你很快樂。對不對?你這生一閨女你恨得慌,那還有沒孩子的呢。你這失業了,那還有失身的呢!”

——郭德綱班主的某段子。但人家那是段子啊!

今天我們擁有這麼多資源,我們帶著巨大的使命,希望在未來能夠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你不付出可以嗎?不可以。

陷阱:將企業盈利機構的商業目的,強行扭曲成使命與義務(就是不肯談漲工錢);將不肯違法996,說成“不付出”(就是不肯談漲工錢)。工作是掙錢的事,怎麼就搞得跟公益似的“付出”麼?

我希望XX人熱愛你做的工作,如果你不熱愛,哪怕8個小時你都嫌很長,如果你熱愛,其實12個小時不算太長。

陷阱:將是否肯996與是否熱愛工作強行掛鉤。並用“12個小時”來強行定義“熱愛工作”。悄悄抹掉了996超額違法勞動的事實。

依此邏輯延伸:“你不愛我,給我買8000元的手機都不肯;你愛我,給我買一萬二的手機都不嫌貴!”——嗯,感覺大佬在變相撒嬌?

但是我最希望考慮的,是你在XX待十年,我們怎麼樣把你變成一個不同的人。一年內發生變化,三年內發生變化,你回去,你爸媽發現這個孩子變了,你老婆發現我老公怎麼變得有理想了、變得有想法了、變得開始專注工作了,你的孩子覺得爸爸媽媽跟人家就是不一樣。這是我們所希望的XX人個人的成長,這個成長不是職位做得多大,而是你對問題的看法,你遇上困難的態度,你對人生的態度。

陷阱:將996超額勞動與“變成一個不同的人”強行掛鉤。

所以,996是如何培養一個人對問題的看法、對困難的態度的呢?超額工作是如何讓人變得有理想有想法專注工作的呢?這裡頭有啥必然邏輯嗎?

好像更可能是長期996後,老婆發現老公變得疲憊了脫髮了眼花了膽囊差了吧?

最後還來個“成長不是職位做得多大”,嗯,連超額工作=升職的承諾都不肯給!只是忽悠“你996了就會有好變化——但不一定能升職”。

這類似於“你吃了我這藥,雖然身體機能不會有任何數據上的變化,但你會覺得自己變牛了喲!”——這聽著,怎麼聽都像是賣假藥的。

所以大佬的話術是:

模糊重點。偷換概念。將超額工作996與成功成長等強行掛鉤。

用熱愛、福氣、社會責任、奮鬥、驕傲等抒情虛詞,掩蓋酬勞、工時、權責這些實際的東西。俗稱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用自己的奮鬥來舉例,忽悠員工們奮鬥,卻忽略了資方與勞方的所得差異。

用一連串其實並無嚴格邏輯可言的話術,一氣呵成地吐出,達到煽情鼓動目的。

技巧非常熟練呀。

重新看了看福報那幾句話,每句話分開來看很煽情很熱血;連起來看,有點奇怪。

所以今天中國BAT這些公司能夠996,我認為是我們這些人修來的福報。

福報一般來說,該是善業善報。這個概念可以追溯到印度教的業力:你好好地犧牲奉獻,就能轉世到高級種姓比如婆羅門;你不好好地犧牲奉獻,就會轉世去當低級種姓……這最初本是用來讓印度人忽視已有的等級差異,老老實實埋頭幹活的。

好,這話題遠了,大家明白就行。我的疑問是:

把“公司能夠996”說成是福報,聽來感覺不大對?……人家白素貞千年修得遇許仙,心滿意足,這是福報;您這裡“修來的福報”,卻是大家要超額工作加班加點?

照這個邏輯,拉美的香蕉園最有福報了:人家全年無休地榨人呢……

好,既然前面說了996是大家修來的福報,那麼看最後:

但是我想你們應該有這個理想,在XX的工作10年、15年,有一天可以建立一個自己的公益基金,可以做一些願意做的事情,能夠幫助你的孩子更有福報,幫助你自己有福報,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這就需要996。

大家一起996奮鬥,如此才能讓孩子和自己更有福報——前面既說了996是福報,所以大家一起996,最後得到了什麼?世世代代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更多的996?

卻又說需要996,是為了有一天,大家和孩子有更多的福報,可以做一些願意做的事。

是不是有點前後矛盾呢?

是不是老闆明知道996是苦差,卻在前面強行把996誇成是福報,後面描繪美好未來時,卻又不慎說了心裡話?

那麼,依照本講話的邏輯:996究竟是福報還是受苦?

我也被搞糊塗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