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积极拥立皇太极,极尽忠心,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一书生


关于代善的结局,还要先从“铁帽子王”说起。众所周知,清朝王爵分为两个等级,分别为和硕亲王和多罗郡王,从名称和待遇上来说,亲王的爵位等级要比郡王高。不过在一些清宫电视剧或者小说中,往往会看到所谓的“铁帽子王”,这个“铁帽子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和硕醇亲王府大殿

在满清贵族爵位中,“铁帽子王”并非是爵位名称,而指代那些拥有“世袭罔替”资格的王爵。清朝吸取历代王朝的教训,实行皇室“降等承袭”的制度,即宗室子弟每代继承爵位时,都要降低一个等级。如和硕亲王死后,其子继承爵位时,要被降为多罗郡王,多罗郡王死后,下一代继承到的爵位又降成了多罗贝勒,再下一代则是固山贝子,以此类推,直到奉恩将军为止。相比之下,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则完全不受这项规矩限制,当和硕亲王去世后,其后人无论传承多少代,只要大清没亡,继承的爵位依然是亲王。另外,终清一朝,没有任何一家“铁帽子王”被除去爵位的,即使某位亲王因罪夺爵,皇家还是会念及其祖上功劳,令其旁支承袭爵位。

▲礼亲王代善画像

历史上,清朝共有十二个“铁帽子王”,其中八个是皇太极建立大清时所封,分别为睿亲王、礼亲王、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雍正年间增设怡亲王,道光皇帝驾崩前加封恭亲王,慈禧太后掌权时又多了醇亲王和庆亲王。在最初的八大亲王中,要属睿亲王多尔衮最为有名,但排在首位的却是礼亲王代善,在最初的八个“铁帽子王”中,代善一家就占了三个。

▲清太祖努尔哈赤剧照

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嫡次子,性格沉稳、文武双全,深得父亲喜爱,十六岁时便随父征战沙场,立下无数战功。在兄长褚英被处死后,代善就成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为了增强其势力,努尔哈赤将八旗中实力较强的正红旗与镶红旗两旗交给他管理。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登基称汗,代善被册封为地位显赫的大贝勒,四年后,在决定明清两国国运的“萨尔浒之战”中,英勇善战的代善表现突出,个人威望大增。

▲大妃阿巴亥剧照

可惜的是,代善因为与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之间关系暧昧而彻底丧失了储君之位,但这毕竟是桩丑闻不便声张,于是努尔哈赤以代善虐待儿子唯有废除了他的储位,阿巴亥则因私藏金银而被努尔哈赤所恶。虽然此后代善的威望一落千丈,但他仍掌控两旗,努尔哈赤并没有褫夺其旗主之位。天命十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由于其死前并没有确定储君继承人,按照以往惯例,汗位继承人将由和硕贝勒共同推举。当时,各贝勒中就属代善势力最强,如果他执意争夺汗位,其他贝勒恐怕难以获胜,好在代善对汗位并不是那么感兴趣,主动表示自己退出汗位争夺,并与两个儿子岳托、萨哈廉一起推举皇太极为后金大汗。也正是在代善等人的拥护下,皇太极才顺利继位。

▲清太宗皇太极朝服像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为巩固统治,皇太极册封了八位在开国之初立有赫赫战功的宗室,为大清朝世袭罔替的亲王,其中代善本人获得了礼亲王爵位,儿子岳托封爵克勤郡王,孙子勒克德浑(萨哈廉之子)封爵顺承郡王,代善一家就拿走三个世袭罔替“铁帽子王”,可见其在清初是多么显赫,称代善为满清第一宗室都不为过。令人唏嘘的是,或许是因为其势力过于强大,代善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安宁——因被皇太极忌惮,代善的兵权被不断削减,而且经常遭到“敲打”和贬斥。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时,代善又受到他的排挤打压,对大清朝政有心无力。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传奇亲王代善郁郁而终,享年六十六岁。

参考文献:

《清史稿》《清太宗实录》


趣观历史


人能看清自己不容易,能看清自我的人一般都是智者。代善就是这样的智者。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和代善是一奶同胞。褚英被努尔哈赤立为继承人后,他的兄弟合起伙来对付他,三天两头到努尔哈赤那儿告褚英的黑状,努尔哈赤驰骋疆场,本来事就多,告状之事闹得他很烦,无奈之下处死了褚英。

褚英死了,老二代善成了实际上的嫡长子。努尔哈赤又立代善为继承人。不久努尔哈赤的一个小妾德因泽状告代善和大妃阿巴亥有染,代善因此丢掉了汗位继承权。



褚英没有大错,被立为继承人后,就有人黑他,最后被整死;代善和阿巴亥没有不正当关系,只是吃了阿巴亥送来的菜,最后丢掉了继承权。这背后一定有人主使,代善心里清楚,这个人就是皇太极,他太厉害了,自己不是他的对手。


皇太极搞死了代善的亲哥哥褚英,又搞掉了代善的皇位继承权,按理说他应该站在皇太极的对立面才对,为什么却积极拥立皇太极?

努尔哈赤生前有遗言,他死后,大妃阿巴亥及其孩子多尔衮兄弟三人托代善照顾,多尔衮继承汗位,代善当摄政王。多尔衮三兄弟掌管的军队,加上代善掌管的军队,实力超过后金军事实力的半数以上,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多尔衮继汗位本来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在努尔哈赤驾崩后的关键时刻出了差头,代善的两个儿子被皇太极争取过去了。代善的力量被分散。皇太极和多尔衮实力对比发生翻转。



当代善的儿子岳托和萨哈璘找到代善要他支持皇太极时,他几乎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他何尝不想当摄政王,当摄政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年轻的多尔衮还要听他的,拥立皇太极哪有这待遇。但是没办法,他斗不过皇太极,只能反过来支持皇太极,要不然皇太极继位后他的命运会很惨。

皇太极非常清楚,代善支持自己是被动的,代善的儿子岳托和萨哈璘支持自己是想利用自己没后台实力弱来控制自己,让自己当他们的傀儡。聪明的皇太极通过拉拢多尔衮打击代善很轻松就稳住了自己的统治。终皇太极一朝,代善基本都是被打击对象。

到了多尔衮摄政时期,多尔衮嫉恨代善临阵倒戈,不支持自己当汗王,对代善也是打压为主。



但是代善为人谦和,处事能以大局为重,而且作为大哥处处让着弟弟,不和弟弟们计较。所以不管是皇太极当权还是多尔衮当权,都没有把代善往死里整,代善因此得以善终。

皇太极和多尔衮争皇位时,皇太极三十多岁,年富力强,而且能力极强,当汗王比年仅十四的多尔衮当汗王更有利。豪格和多尔衮争皇位时,选择了第三者顺治继位,避免了内乱。代善的两次选择应该说都是从大局出发,出于公心,这也是皇太极和多尔衮都能放他一马,让他善终的主要原因。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豫有得


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嫡出次子,嫡长子、广略贝勒褚英同母弟,元妃(原配、嫡福晋)佟佳氏所生。在胞兄褚英被父亲努尔哈赤处死之后,代善成为了事实上的嫡长子,而且是原配所生的嫡长子。因此,代善在努尔哈赤众多儿子中的地位非常特殊。



正因为这个身份,代善一度成为了努尔哈赤热门的继承人选。天命元年,正式建元称汗的努尔哈赤便封代善为和硕贝勒(彼时尚无后来的亲王、郡王爵位,那些都是清太宗皇太极称帝够后搞出来的),位列四大贝勒之首。努尔哈赤甚至一度公开宣称:“等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彼时褚英已死,大阿哥是指代善而非褚英)收养。”努尔哈赤公开说这句话,实际上等于是半正式地宣布了代善的汗储地位。



后来代善因为对儿子不一碗水端平,在继妻和小老婆们的撺掇下有意无意地刻薄已故两任亡妻所生的与长子岳托和次子硕托,甚至一度想强占长子岳托的财产而引发父子矛盾。次子硕托更是一时因为气愤父亲代善的不公与虐待而玩起了失踪,差点被误认为叛逃明朝。而代善对于此事的处理极为简单、粗暴,在还没弄清初情况的前提下,便请求老爹努尔哈赤处死自己的这个儿子。后来努尔哈赤并没有听从儿子的话处死孙子,并且查实代善平日的确刻薄自己这两个孙子。此事一出,把努尔哈赤气得不行,大骂代善:“你也是老子亡妻所生的儿子,老子给你找了后妈以后,刻薄你个小王八蛋了吗?!你就不能跟你老子我学学?”于是,努尔哈赤出面让岳托、硕托另立门户,与代善分家。同时,努尔哈赤还公开宣布废黜代善的汗位继承资格,代善可谓损失惨重。




代善被废黜汗位继承资格之后,努尔哈赤再也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去世,死后继承人选未定,儿子们一个个跃跃欲试,甚至连侄子阿敏(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之子)也摩拳擦掌、觊觎汗位。一时间,大有祸起萧墙之势。彼时,作为事实上的嫡长房且手握两红旗、实力雄厚的代善,无论参与争夺汗位或选择站队,其态度都是举足轻重的。



在关键时刻,代善的儿子岳托、萨哈廉选择了站到皇太极一边。面对自家内部的分裂,代善再想争位,其难度顿时呈几何倍数增长。在权衡利弊之后,代善最终选择了听从儿子的安排,支持皇太极争位。有了代善家族的支持,皇太极的实力立时成为了所有亲兄弟、堂兄弟中最强的一个,最终脱颖而出,成功上位。



即位之初的皇太极因为实力有限、立足未稳,采取了暂时笼络、安抚各方势力的策略,实行了四大贝勒主政,但以已为尊的模式,并且对代善礼遇有加。即汗位之后,皇太极经过一番明争暗斗,逐步抓牢了权柄、扩充了实力,并于崇德元年正式改元称帝,成为了一家独大的皇帝。对于代善,表面上皇太极依然是尊崇的。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伊始,便正式册封代善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但是,对于这个家族实力雄厚且拥有事实嫡长子身份的哥哥,皇太极始终是不放心的。在权柄握牢、实力增强之后,皇太极对于代善的态度也在逐渐转变。从巴结、安抚、推崇变成了压制、打击。天聪九年,皇太极便斥责代善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但是,碍于形势,并没有过分处置。崇德二年,皇太极称帝后仅仅一年,又以代善越分妄行、轻君蔑法,让其赋闲回家。虽然保留了爵位、待遇,但是代善从此再也无权过问朝政,只能从事一些象征性、礼仪性的政务活动。



好在代善身体倍儿棒,比弟弟皇太极活得长久。崇德八年,皇太极去世。多尔衮、豪格争位,代善的砝码地位再次凸显。代善再一次为避免祸起萧墙作出了贡献,遏止了清王朝的又一次内讧。他最终选择了支持皇太极的第九子、清世祖福临即位,而不是多尔衮或者豪格。正是因为有了代善两红旗的支持,加之两黄旗又明确要求皇子即位,福临得以顺利即位。为此,失去了皇位的多尔衮掌权之后,对于代善并不十分友善。但是,碍于事实上的嫡长兄地位及其家族的实力,多尔衮也没有过分处置代善。加之彼时代善已经年过六旬,懒于政务,对多尔衮并无过多掣肘。代善最终于顺治五年得以善终,并获享死后哀荣。



因为代善在两次汗位、皇位更迭时起到的重要作用和精准的站队,代善家族获得了清朝二百余年无人能及的荣耀——三顶铁帽子,即世袭罔替的礼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爵位。清朝仅有的十二顶铁帽子,代善家族就占据了四分之一,并且延续到了民国初年,也算是对代善放弃争位的重大回报了吧。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极力反对多尔衮,拥立皇太极其实并不是代善最初的本意,而是源自于他的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

天命五年(1620年),德因泽向努尔哈赤告发了关于大妃阿巴亥的三个不检点的行为,并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代善和阿巴亥,整件事情对于代善和整个代善家族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致命的,直接导致了代善被努尔哈赤废黜了继位人的资格。而这也让整个代善家族从代善开始,包括代善的儿子岳托、萨哈廉、满达海等在内的所有人,都将彻底无法继任后金大汗。

尽管努尔哈赤在生前为了让多尔衮继位已经做了诸多部署,并且留下遗言,让代善负责照顾大妃阿巴亥和他的三个儿子,即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代善对此也表示了同意。但是代善的同意,并不代表代善的儿子们同意这样的结局,出于对阿巴亥的愤恨之情,岳托和萨哈廉必然不会同意支持多尔衮。并且多尔衮兄弟未立尺寸之功,而他们自己是功勋卓著,自然不会服气多尔衮。

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对于皇太极坚定地支持态度,以及考虑到皇太极势单力薄的实力和背景,代善也最终放弃了对于多尔衮母子的支持,转而支持皇太极。


“四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
“无人允协,谁不赞同。” ——《清太宗实录》

至此,代善以及整个代善家族站在了皇太极一边,从而抛弃了对于多尔衮的支持。

最终,失去了代善家族支持与保护的多尔衮失去了继任后金大汗的资格,他的母亲大妃阿巴亥更是被逼殉葬,皇太极则成功登上了后金大汗的宝座。


登基后的皇太极对于两红旗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但是对于代善和他的家族还是予以了极为尊崇的地位。

皇太极登基之初,是由“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南面同坐,共受朝拜”,四个人地位一致共同治理国家。

但是随着阿敏和莽古尔泰相继被皇太极除掉,代善也非常识趣的退到了台下,至此皇太极开始“南面独坐,独掌朝政”。而皇太极此时掌管着两黄旗,并且已经将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划归给了自己的儿子豪格,镶蓝旗的旗主济尔哈朗又是皇太极的“死党”,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是皇太极积极争取和培养的新力量,所以代善的两红旗就成为了皇太极打击的首要目标,毕竟两红旗自努尔哈赤时期起,就具有非常强大的实力,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打击两红旗成为了必然。

特别是代善的两红旗中出现了大量的“逃人”,引得皇太极极大的不满,并且以此为由彻底限制两红旗的壮大与发展,使得两红旗自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逐步成为了实力最为弱小的两个旗。

但是在皇太极不遗余力的打击两红旗实力的时候,并没有像对待阿敏和莽古尔泰那样对待代善家族的人,相反,给予了他们很高的地位。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该国号为大清。代善被册封为礼亲王,位列文武百官之首,他的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也都获封为亲王,这也直接奠定了“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中,代善家族独占三个传承世袭的基础。

代善毕竟是皇太极的兄长,努尔哈赤的次子并且是元妃佟佳氏所生的嫡次子,身份非常的高贵,同时代善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屡立战功,功勋卓著,不管是地位还是声望都是非常高的,再加上皇太极自己也非常清楚他能够登上汗位全都仰仗于代善家族,所以在打击两红旗实力的同时,给予了代善家族极高的地位和权势,算是另外一种的“杯酒释兵权”吧。


代善拥立皇太极的儿子顺治继位,最终得以善终。

皇太极死后,在继位人的选择上,代善同郑亲王济尔哈朗在支持皇太极儿子继位上达成了一致意见,起初在多尔衮与豪格的争夺中,他们都支持豪格继位。而之后,在济尔哈朗提出由顺治皇帝福临继位的时候,代善也表示了同意和拥立,进而成为顺治皇帝能够顺利登上皇位的大功臣之一。

顺治朝的代善尽管年事已高,但是依然具有极高的威信和影响力,就连多尔衮就让他三分。

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代善在礼亲王府病逝。

然而代善刚刚去世,少了代善束缚的多尔衮便强迫顺治将自己的“皇叔父摄政王”的称号变成了“皇父摄政王”,至此多尔衮的权势也到达了巅峰。


雍亲王府


实力是一切的基石,懂得舍得才能拥有更多。在大是大非面前,舍弃小我而成就大我,为着金国的稳固及一统天下的大格局出发。虽在权力之巅,却深知其责任之重,与自身的不足。与其争勇斗狠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已久荣华富贵,不失其他人欺负。真是一位聪慧之人。

代善,其为努尔哈赤次子,嫡长子在由于在争斗中不幸遇难。而作为其后继承人的代善,在很有可能继位希望的时刻,却四面为敌。而在几次的权力斗争中后,侥幸脱困后,其幡然悔悟。对于可汗之位心灰意冷。在其父努尔哈赤病逝后,其从国家形式、内部斗争情况及亲身经历与对各竞争对手的了解后,想要其金国更加的繁荣昌盛的下去,就只能选择皇太极,加上,其子的劝说。最终,支持皇太极的上位。

而皇太极上位后,出于稳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实权的方针,多次对代善进行打压与排斥。使得代善郁闷、并闲赋在家。也许是上苍的可怜与怜悯,皇太极因为整日操劳,最终,在继位不久就一命归西。而这时的代善再次成为多方势力的香饽饽,为其金国的何去何从进行操劳。

在经过多方权衡利弊的情况,一挽狂澜成就顺治皇帝,而顺治皇帝也不负其所望。很快的打开了其局面,成就了清朝。而代善也因,每次的贡献,让其受到敬仰,得益善始善终。为其后来的子孙带来福音。

在经历了,深陷泥潭,侥幸逃生,幡然悔悟,再到力挽狂澜。真是一个大才能、大智慧之人。因此,造就其善始善终的好的命运。


惜花公子


里面明明白白的。



旮旯里的蛤䂰


代善是皇太极的忠实粉丝,一生忠于他。努尔哈赤死后,是代善拥立皇太极登位。后来跟随皇太极征战大明,立下赫赫战功。并且和多尔衮一同成为顺治帝的辅政大臣。亲爱的小伙伴们,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多多问我呦!


i历史星河一粒沙


问题问得水了点吧?代善的结局随便一查不就行了。

至少也应该问个“四大贝勒之首代善在后金时期的政治地位和作用”或者“代善未能被努尔哈赤立为接班人的真正原因”之类的吧


木野狐踪


代善尽力立保皇太极登基称帝的份吧免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