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負一世罵名,實則功在千秋的暴君

整個中國古代史,有2個偉大的工程。一個月宮遙見,橫貫東西,成為中原農耕文明抵擋北方遊牧民族最堅固的屏障。一個連接南北,讓中國大地上的南北方真正融為一體。今天要講的就是開鑿大運河的人,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楊廣,一直是荒淫無度,無惡不作的昏君,暴君形象出現。那句“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其餘無不可”更是讓他的形象與禽獸無異。然而,今天我們對隋煬帝的印象,更多的是演義,民間傳說,戲劇等等形成的,其實真正的隋煬帝,絕對不是昏君,成為暴君,也是後期的事情。在位期間,他的所作所為,幾乎都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下面我們說下隋煬帝在位期間做的幾件大事:

開創科舉

科舉制度的建立,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他改變了秦漢以來,直至魏晉南北朝,世家大族長期壟斷的局面,改變了寒門難出貴子的規律。讓下層知識分子有了投身報國的機會,對於國家的穩定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科舉開創之後,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正因為隋煬帝進士科的建立,經歷了唐太宗,武則天等人的完善,才讓今後1000多年的歷史更加精彩,才有 了盛唐的繁榮開放。

揹負一世罵名,實則功在千秋的暴君

大運河

制度改革

修律法,廢除了隋文帝時期過於嚴苛的律法,重新制定。恢復國子監,太學,收集保護圖書。光看這些,實則的明君所為。只是後期的隋煬帝,心太急,眼光太高,過於急功近利,才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

興建東都、開大運河

經歷了漢末三國及南北朝400多年的亂世,昔日富甲天下的關中平原已經開始衰退,難以供養作為首都和當時世界第一城的長安了。因此,隋唐的帝王,大多重視東都洛陽的開發。隋煬帝即位之初,就開始興建東都洛陽。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一座氣勢恢宏的都城出現在人們面前。

在五胡亂華時,第一次衣冠南渡,大量中原先進文化和世家大族的南遷,極大的促進了江南地區的發展,此時的江南地區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版圖。而漢民族歷來南北之分嚴重,中原,江淮,江南。盛世還好,亂世則紛紛割據。而北方也需要南方的糧食供養,在此基礎上,幾乎與興建東都同時,隋煬帝開始開鑿大運河。大運河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從背部涿郡直至餘杭地區,蔓延5000多公里,是連接南北的水運大動脈,直到今天。仍然發揮著重要左右。

大運河的開鑿,徹底將南北方連位一體,加速了南北方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促進了沿路經濟地區的發展,尤其促成了揚州這座左岸名都的千年繁榮。

千年之後,長城只能作為景點供後人瞻仰。而大運河,經歷了千年的風霜興衰,依舊連接這中國南北,運河的興衰史,幾乎就是中國經濟的興衰史。片面的講,僅僅大運河對後世的影響,隋煬帝的成就,就大於那些後世無數的粉飾太平的帝王(比如乾隆)。

開發西域、三徵高麗

作為靠武功奪嫡的帝王(滅陳),隋煬帝從來不缺開疆擴土的野心,且其也具備一定軍事才能。

開發西域。隋煬帝為了開發經營西域,派兵做了統一的工作。如打敗了西突厥的處羅可汗,掃除一大障礙。擊敗吐谷渾,將其領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員治理,保證了和西域的暢通。和西域的貿易往來逐漸興起,一時有萬邦來朝的繁榮感。

三徵高麗。當時的高麗的區域強國,且半獨立了幾百年。隋文帝時已經形成威脅。隋煬帝為了徹底消除隱患,先後發動三次戰爭,第一次前期勢如破竹,後期遼東城久攻不下,加上輕敵,大敗而歸。第二次因後方叛亂倉促退兵。第三次隨軍大勝,高麗投降。與工程建設等相比,三次遠征帶來的傷害的致命的,極大的消耗了隋朝國力,也敲響了隋朝的喪鐘。

巡遊天下

隋煬帝一生到處巡遊,三下江南、兩上塞北、一遊河西走廊,二區涿郡。在長安洛陽頻繁往返。其中,雖然有一定的政治作用,分裂了幾百年的國家,皇帝出巡有利於讓當地百姓明白朝廷對他們的重視。但隋煬帝出巡,奢華的生活,盛大的隊伍,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身死國滅

隋煬帝的好大喜功,窮奢極欲給天下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害,十餘年間,發動徭役1000萬人次。進而導致民變四起,天下搖搖欲墜。楊廣面對各路不斷的農民起義,沒有反思自己,反而血腥鎮壓,最終眾叛親離。晚年的楊廣面對每況愈下的局勢,更是銳意盡失,終日沉迷酒色。直至江都身死。

隋煬帝好大喜功,忽視國力而大興土木,連年征戰。也許年少時期的隋煬帝是想做一名好皇帝的,但是他太過心急,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忽視了當時的客觀局面。剛剛結束亂世的時候,人心私定,這個時候唯有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才能長治久安。而他缺用短短數十年完成了本該幾代人完成的事情。大運河這樣的工程,即使在盛世,也不是一個皇帝可以單獨完成的。更何況大亂之後的隋朝。

隋煬帝絕對不是盛世明君,但是他也與那些荒淫無度的無能皇帝有本質性的區別,他有能力,且也有功勞,他對那個時代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卻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如果硬要下個定語,那麼我想隋煬帝是一個功在千秋的暴君,最為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