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时梅殷手握四十万大军为何按兵不动,谁也不帮?

别酒怯流年


梅殷,是朱元璋的女婿,妻子是安国公主,封荣国公。朱元璋对他的评价是:精通经史,堪为儒宗;老成中信,可托幼主。朱元璋死前遗命托孤,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梅殷辅佐建文帝。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后,梅殷奉命驻守淮南。

在他驻守淮安期间,朱棣南攻南京,淮安是其必经之所,朱棣派使者以南下为太祖进香为由,要求借道淮安。梅殷割去使者耳鼻,并对朱棣晓以君臣大义。朱棣深恨之。而后朱棣经扬州,南下攻破南京,建文帝失踪。朱棣逼迫安国公主写下血书,逼迫梅殷投降。梅殷常忿忿不平,朱棣派人监视,二人隔阂日深。永乐三年,梅殷在上朝途中被朱棣亲信溺死。

关于靖难之时,梅殷驻守淮安,坐拥四十万军队为何按兵不动,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梅殷此人并非统帅之才。在明初当时人对他的评价多以儒宗称之,并没有统领大部队参加过大规模战争,史书上虽有“恭谨有谋”的说法,这比一个出色的统帅差得远了,恭谨,则说明他为人做事谨慎。所以,作为一个不合格的统帅,本人又十分谨慎,他不敢冒险去和当世名将燕王朱棣争锋,甚至在朱棣南下之后也没有发兵两面包抄、断其后路。

2、建文帝即位以后,重用的多是文臣,开国将帅几乎被朱元璋屠戮殆尽。文臣统兵,士兵战斗力恐怕难以和常年与蒙古作战的燕王军相匹敌。梅殷统帅下的士兵恐怕战斗力也不高。

3、古代对外称统兵多少万,其实是将辎重兵、杂役兵、甚至随军的家属一起算在内的,而实际可战之兵恐怕只有三分之一。梅殷号称统帅四十万军队,其实能上阵打仗的士兵恐怕只有十万出头。


江海羡鱼


梅殷,字伯殷,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婿,娶的是宁国公主。他曾奉命镇守淮安,握有四十万大军,然而在靖难之役的时候,他虽然曾经在朱棣要攻打南京之时没让朱棣通行。但是之后朱棣绕过淮安攻打南京时,梅殷虽然手握四十万大军,却没有派出一兵一卒驰援南京建文帝,同时他也没有派军队去阻截朱棣的后路。


那梅殷手握四十万大军,为什么在靖难之役时,谁也不帮呢?

梅殷当然虽然手握四十万大军,但是面对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在朱棣和建文帝之间,梅殷还是颇难抉择。他虽然辅佐建文帝的,但如果是朱棣胜了,他的结果可想而知。同样,所以帮助朱棣,若朱棣败了,结果也一样很明显。在他内心多重的矛盾下,从而让他在靖难之役时,虽然有四十万大军,却未曾派出一兵一卒。

梅殷本来在娶了宁国公主后,在当时的驸马中,朱元璋对梅殷颇为喜爱,朱元璋就曾夸奖他精通经史,所以梅殷在朝堂上颇受他人的尊敬。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立了朱允炆为继承人。同时还让梅殷辅佐于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登基后,因为藩王势力颇大,威胁到朝廷的,故而建文帝施行削藩,也因此引发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就是和朝廷对立了。因为梅殷是辅佐建文帝的,所以他被任命到淮安镇守。


梅殷去镇守淮安后,在防御的事情颇为用心,同时他发号命令也很严名。后来朱棣大军想借到淮安进攻南京,但却被梅殷所拒,同事梅殷还把朱棣派去的使者割了耳朵和鼻子。朱棣虽然生气,但梅殷毕竟手里有四十万大军,所以朱棣只得绕过淮安攻打南京。

而梅殷虽然没有让他通行,但是在之后朱棣攻打南京时,梅殷不仅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增援南京,而且还没有断了朱棣的后路,这对于朱棣而言,也减少了不少麻烦。

后来朱棣攻进宫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基为帝。朱棣让梅殷的妻子写成血书送到梅殷那里,梅殷看后问使者建文帝的下落。使者说已经死了。梅殷于是给建文帝发丧,之后去了南京。


梅殷去了南京后,朱棣还亲自去迎接他。不过之后的日子。朱棣经常会派人去梅殷府中监视。梅殷知道后,心里很气愤。后来梅殷溺水而死,梅殷死后,梅殷的两个儿子还是被朱棣封了官。


中孚鉴


先来看看梅殷是谁?梅殷字伯殷,出生归德下邑(今商丘夏邑),梅殷娶了朱元璋的女儿宁国公主,他也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女婿,赞他精通经史,还让他辅助建文帝。梅殷的伯父是梅思祖,梅思祖本来是元朝的官儿,后来见红巾军势大,投了刘福通,再后来见张士诚势大,又投了张士诚,等到朱元璋大军来了,见朱元璋势大,又开城投了朱元璋,献出了他控制的四州之地,由此立下大功,朱元璋称帝之后封他为汝南侯。后来,因为梅家被告发是胡惟庸一党,被朱元璋下令灭了满门,不过他的侄子梅殷当时已经尚了宁国公主,所以没有受到牵连。梅殷也会骑马射箭,那时候做为六艺之一,读书人又有几个不会骑马射箭的?这可不代表他能打仗。梅殷只做过一任山东学政,主管山东地面的教育和科举,做得还算有些政绩,可是这位仁兄从来都不曾带过兵,梅殷被封为驸马都尉、荣国公,奉命镇守淮安,靖难之役后与朱棣水火不容,永乐三年(1405年)十月,梅殷入朝,在过笪桥时被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等人挤入水中,溺死,两人却上奏称梅殷自己投水而死。

梅殷何时手握四十万大军呢?建文四年正月,朝廷命徐辉祖带兵北上 。四月,与燕兵交战于齐眉山,南军大胜,斩燕将李斌。南军再次获得胜利,再加上暑热,燕军陷入窘境 。这时,朝廷讹传燕军已兵败,京师不可无良将,遂召回徐辉祖。事实上建文帝对徐辉祖也不放心,毕竟朱棣是徐辉祖姐夫,加之朝廷内也有传言,所以派梅殷接管徐辉祖十万大军。梅殷自己也在苏杭一带招募了新兵十万,加上朝廷抽调的十万禁军精锐,合计三十万大军,对外称四十万,镇守淮安。结果就是南京只有十万禁军了,当然淮安是南京门户,看起来也没问题。

但是带兵多年的朱棣发现这是个机会,当时朱棣手中仅有十五万兵马,而且是在连番作战之后,兵士疲乏已极。既然外实而内虚,朱棣决定绕开南军主力,直接攻击南京,几乎兵不血刃,便杀到了长江北岸。此时如果梅殷突然出兵,以四十万之众逼迫而来,朱棣的骑兵在这江南水乡又无法纵情驰骋,迂回空间有限,硬碰硬的打下来难保不吃亏。更后边,被朱棣甩脱的何福、以及济南的铁铉也正在调兵遣将,一旦被他们切断后路,断了给养,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那么梅殷驻营淮安,为什么按兵不动呢?其实梅殷也是举棋不定,不知该不该在这个时候投靠朱棣了,朱棣大军突然杀到南京城下,作为一个文官,梅殷早也吓得方寸大乱,对建文失去了信心。何况按照梅家传统来说,投靠得当,下半生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一着不慎,也有可能身死家灭!所以梅殷宁愿选择按兵不动,观望着行色。可惜机会一错再错,多谋寡断的梅殷不得不一直当鸵鸟,包括对朱棣率军攻入南京后也选择了一无所知!

如果梅殷能领兵与之一战,或看见大势已去,干脆慷然投降,倒也不失为一条光明磊落的汉子,如今这样作为,反而朱棣从心眼里看不起他,当时大势也去,梅殷还按兵不动就是想要一道诏书顺坡下驴。朱棣反而就不给诏书,偏偏诏谕宁国公主写家书请她的驸马爷回来。

梅殷到是回来了,不过投靠时机不对,论功行赏也就没他什么份。以至于他心生怨恨,暗中与朱棣新政作对,朱棣当然容不下他了,于是就有了溺水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