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文 | 大白

座標:雲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小街鎮興旺村

標籤:彝族、花鼓舞

很多時候

我都覺得

只看相片就行

文字有點多餘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進村的路。

左邊這棟是學校。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這裡是新的村委會。

在路邊。

在學校旁邊。

村裡的經濟作物包括:

四季豆菜豌豆菜花和小白菜等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這是村裡新蓋的房子。

我拍這張相片。

只是羨慕那長長的院子。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撒好的秧苗。

後面的新房子。

我其實不想用文字來描述我見到的。

一旦開始寫出來。

偏見也隨之而來。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就拿這張相片來說。

我不說大家也知道是幹嘛的。

我不想寫文化。

因為沒能力。

我也不想探尋建築背後的故事和底蘊。

講真。

我其實更喜歡到此一遊。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村裡的請客房和舞臺。

正在用三輪摩托碾壓蠶豆的一家人。

比起村子的文化。

我更願花時間用相片記錄下這些平凡的人。

他們不用認識我。

我也不用認識他們。

我希望當我老了。

當看到這張相片。

我能笑著說。

我忘了我拍過這樣的相片。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這張相片。

我其實是想拍牆上的畫。

這應該算是民間藝術。

我用相片記錄。

之所以沒拍近照。

那是因為我賭你們也不愛看。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這個地方。

我拍了兩次。

我的相片。

是按照我進村的時間排列。

這樣。

才能記錄下我的腳步歷程。

這裡蘊含的文化。

我用幾句話說不清楚。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老房子。

我喜歡拍的東西。

如果加上濾鏡。

這裡更有感覺。

只是。

粒志從來不用濾鏡。

當然。

我也不敢說你看到的就一定是真實。

具體如何。

要你親自去看。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巷子。

深深的。

紅磚煤渣磚和土坯。

那是小時候常見的東西。

時代發展。

升級和淘汰交織在一片相片裡。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兩棟老房子。

你且看房頂。

還有幾串包麥。

你們可能叫玉米。

關於老房子。

我想說的很多。

但想寫的很少。

那些凝聚著智慧結晶的存在。

我不想用三言兩語來褻瀆。

我且拍。

你且看。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傾斜的相片。

我盡力了。

建築的演變。

時代的變遷。

從相片可見一斑。

就怕連相片也快見不到了。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上面那棟老房子的裡面。

灶和煙囪。

位於天井前面正中間的位置。

這裡是普家老宅。

村裡主要姓氏包括:

師方普矣晉施何龍李佟易包薛金詹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天井。

吸引我的是那些鋪天井的磚。

我喜歡平淡無奇的東西。

就像我只拍平淡無奇的風景。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樓梯。

奇特之處在於它直接通向旁邊的那家人。

這是兩棟連在一起的老房子。

從這邊可以到那邊。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那頭。

這是站在普家老宅的樓梯頭拍隔壁那家人。

關於這種設計的含義。

我不想揣摩。

我只想記錄。

我只想拍下來。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那頭的閣樓。

紙脫落後的斑駁。

我的手機。

拍不出它的色彩。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對面。

木窗外的風景。

我在看對面。

對面也在看我。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鮮紅的對聯。

這是另一家人的大門。

紅色與木頭。

這是中國風的基本元素。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出路。

小孩領路。

這是我表姐家的小孩。

拍個背影留念。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一輛摩托車。

一蓬花。

一排老房子。

表姐和兒子。

她家的新房子地基。

在上面一個村子。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原路返回。

途經一個烤煙房。

表姐帶我去找她的一個朋友。

她朋友開了一家小賣部。

還負責村裡的文化建設工作。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興旺村志》

在這裡。

我第一次見到了村志。

當粒志遇到村志。

一切都恰如其分。

我不敢贅言。

一切盡在志裡。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關於村裡的龍王廟和大廟。

我沒拍。

龍王廟現在被鎖起來了。

那是村裡原來的水源。

我坐在超市門口。

看著村志。

聽著村裡人聊天。

我算是一個狀元。

在我們這邊。

轉同逛的意思。

園指村的意思。

轉園說的是去村裡逛。

諧音等同狀元。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我又返回去拍古樓。

這是村裡的衛生院。

有花有草。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還記得之前拍的請客房嗎?

請客房那在興旺廣場上。

大石頭後面露出的小山。

她們說那裡有阿楂力的腳印。

關於阿楂力。

見下圖。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她們說。

有很多人來村後面的山找阿楂力的腳印。

她們還說。

她們小時候經常能看到。

只是現在記不清具體位置了。

她們又說。

等她們找到了會拍相片發給我。

她們再說。

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我又回到這裡了。

這兩個柿子是從老凹山上搬下來的。

至於老凹山。

那又是另一個很長的故事了。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這是我表姐那位朋友畫的。

他還經常去玉溪市裡幫人畫畫。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注意左上角那塊牌匾。

上面寫著:

雲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花鼓舞》保護傳承點。

關於彝族花鼓舞。

見下圖。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其實。

我一直以為興旺是個漢族村。

我們的固有認知。

大多帶著偏見。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關於興旺的名族成分。

這是請示書。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關於名族成分請示書。

這是決議。

作為一個有村志的村落。

志裡有文化的沉澱和歷史的變遷。

只是文化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所以只能用相片來記錄。

當然。

你完全可以自己去體驗。

只是。

當見慣了各種絢爛的摩天大樓和繁華都市。

那些平淡無奇。

註定會被人打上無趣的標籤。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這是原來的村委會。

現在賣給了一戶人家。

我停留。

我駐足。

我聽她們說。

我發問。

我拍照。

我看她們聊天。

這其實是我第一次去興旺。

在清明這個平淡無奇的日子。

我騎著電毛驢。

你們叫電單車。

新蓋的房子。

古樸的房子。

都是興旺。

都是一個村子。

興旺村,她說她們是不會彝語的彝族

一排土黃色的烤煙房。

吸引我拍下這張相片的。

是土。

是土地的顏色。

寫再後面

在時代的洪流下。

一切顏色都會被沖刷。

我的足跡。

在時間之下微不足道。

一村一記。

第006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