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一、一直被误解的蓝藻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每当提到蓝藻,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画面便是在池塘的下风口漂浮着一层类似油漆的物质,摸起来黏黏的、滑滑的,有时候还会闻到一股腥臭味儿,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其实,这只是蓝藻中少数几种藻类造成的恶劣影响,而这几种蓝藻又是我们在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所以给我们的感觉便是蓝藻都是有害的,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微囊藻(固氮作用,氮含量高,作为氮肥)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绿肥被施到田地里。

二、蓝藻的简介

蓝藻没有细胞核,是一种原核生物,又被称为“蓝绿藻”、“蓝细菌”,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念珠藻除外,念珠藻是多细胞生物),早在28亿年前就有出现,所有的蓝藻都含有一种蓝色色素,蓝藻因此得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蓝藻都是蓝色的,红海之所以是红色,就是因为红海中大量存在着红色的蓝藻,它们不仅本身呈现红色,同时把周围的海水也映成红色,红海就由此而得名。

蓝藻共有150属,约2000种,主要分布在淡水河沼泽,海水中少量分布。

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项圈藻、鱼腥藻、微囊藻三种,这三种藻死亡后也会产生藻毒素,危害渔业生产。没有形成水华的时候,项圈藻、鱼腥藻、微囊藻等蓝藻,也会进行光合作用、固氮作用,为池塘提供氧气、降低池塘氨氮含量,气候条件不好的时候,由于蓝藻是原核生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其他藻类不能适应恶劣气候的时候,蓝藻这时便会以其弱小的肩膀担负起为池塘提供氧气的伟大使命!与此同时也应看到,蓝藻生命力顽强,与其他藻类相比,杀灭蓝藻的时候难度更大。

三、蓝藻的形态构造(参照水生生物学)

①藻类形态

非丝状体群体,如微囊藻;

丝状体群体,如颤藻、螺旋藻、席藻、念珠藻、鱼腥藻、项圈藻等。

②细胞结构

细胞壁:外层果胶质,内层纤维素。

原生质:

A,伪空泡:位于细胞质中,充满氮气,显微镜下以小颗粒形状出现,调节细胞的浮力(微囊藻通过伪空泡调节自身浮力以控制光合作用活力)。

B,无色素体。

C,色素:叶绿素α、β—胡萝卜、叶黄素 、藻蓝素。

同化产物:蓝藻淀粉(肝糖物质,肝糖蛋白)。

异形胞:是丝状蓝藻类(除颤藻目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成熟的异形胞透明,无任何内含物。位置有间位、端位,分类依据之一。

四、蓝藻的生态习性

运动方式:颤动、滚动、摆动三种方式。

生活习性:生活于温暖、强光、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

固氮作用:蓝藻可以固氮。

五、蓝藻的分类

蓝藻常见的共有三个目:色球藻目,颤藻目,念珠藻目。

1、色球藻目:

通常以群体的形式生活,单细胞种类少见。群藻呈球形、椭圆球形、不规则形、平板形、穿孔形等。单细胞呈球形、椭圆形。群藻有胶被或无,群体内的细胞有胶被或无。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微囊藻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平裂藻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腔球藻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色球藻

2、颤藻目:

植物体为单列丝状体,具或不具胶被。细胞 一般为圆柱形。无异形胞和厚壁孢子以段殖体进行繁殖。衣鞘厚或薄,质地均匀或有层理,透明或有各种色彩。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颤藻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螺旋藻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鞘丝藻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席藻

3、念珠藻目:

单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整个丝状体直径一致,有的基部和顶部有分化。大多数种类具异形胞。繁殖方式藻殖段,厚壁孢子。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念珠藻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项圈藻

治理蓝藻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全军覆没、颗粒无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