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 傳統捕撈漁業“觸網”轉型 洋地“直採”海產品一鍵下單

身處大連的劉明亮點開“魚通鮮”APP,動動手指,遠在千萬公里外的海產品便輕鬆送上門。不到一個月,劉明亮通過該APP已順利完成3單,共計26萬餘元的線上海產品交易。“現在上網下訂單,只需動動手指,海鮮就會漂洋過海來到你的飯碗裡。”2018年年底,岱山縣海洋與漁業局牽頭引進“魚通鮮”電商平臺,幫助漁船供方和市場需方打通供需直銷途徑。這樣的宣傳語也不禁吊起了很多人的胃口。該平臺試運營一個月來,已吸引了300餘艘漁船入駐,交易額800萬元左右。

新鮮即時“曬”撒出 “海上第一網”

一個月前的某天,平靜浩淼的東海上晨曦初綻,金色海面鱗波熠熠,似乎預示著魚貨豐收的一天。洋地裡,浙岱漁“15252”緊張而忙碌地作業著,船老大孫元鋒卻忙著用手機對新鮮魚貨各種拍攝……

見大夥兒納悶,孫元鋒忙解釋,“這些透骨新鮮的梭子蟹,打算髮布到電商平臺賣賣看。”說完,孫元鋒連上衛星WIFI,點開“魚通鮮”APP,點擊“發佈供應信息”,填入供貨數量100斤、價格20元/斤起等相關信息……這也是他首次實名制在該平臺發佈銷售信息。

幾小時後,100斤梭子蟹被一位福建客戶以每斤35元買走。孫元鋒大吃一驚,“此前,同品質梭子蟹通常以每斤10元左右價格被收貨船買走,此次,交易價格卻大大提高。”

有了“第一網”的催化,孫元鋒信心更足了,“前幾天,我接到了一個2000斤梭子蟹的訂單。”當天孫元鋒開心地說,有了這“開門紅”一單,期待來年生意更紅火……

縮減中間環節 漁民利潤最大化

據介紹,孫元鋒提及的“魚通鮮”是一家去中間環節,實現捕撈漁船海產品B2B交易的商務有限公司。“漁民在海上把第一手捕撈的信息發到‘魚通鮮’APP。與此同時,岸上的收購方第一時間就可以知道有什麼貨,形成意向或交易訂單。”舟山魚通鮮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虞忠完說,貨物到岸後,兩方驗貨交易,能壓縮魚販子倒賣的環節,提高海產品流通效率。

現在,像孫元鋒一樣在這個平臺上交易的船老大越來越多。

46歲的拖蝦船船老大顧仕標是高亭鎮江南村人,跟捕魚打了半輩子交道,然而海洋漁業資源的日益枯竭,加上人工等成本的逐年增加,讓他覺得海鮮生意越來越難做。

前不久,顧仕標經過實名認證和業務評估,入駐“魚通鮮”。“4兩左右的玉禿在平臺上以每斤16元成交,比賣給收貨船要高出6元一斤。這帶給我們漁民的是實實在在利潤最大化啊!”顧仕標興奮地說,魚販子收購經常壓價,賣不到魚貨本身價值,且有時貨款回收也是個問題。而在“魚通鮮”平臺交易,貨款很快就能到手。

深挖擴市場打造 海上“快遞圈”

據縣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科長朱若欣介紹,目前,我縣共有各類漁船約1969艘。每年魚貨產量共計約44萬噸。“過去,漁民雖有一手的貨源,但消息閉塞,市場渠道狹窄,尋找買家難之有難。”朱若欣解釋道,傳統海產品銷售幾度轉手,這種落後、閉塞的交易模式降低了海產品流通效率。“魚通鮮”電商平臺的出現,打破了中間商層層盤剝的困局,“海產品由漁民自己捕撈、發佈,沒有中間商參與,價格統一透明,同時可以提供冷鏈及帶分揀服務,將生鮮的時間損耗降低。”虞忠完說,平臺也對入駐的漁民與買家進行實名認證和業務評估,對支付交易也進行安全把關,為買家和漁船進行雙重保障。

目前,平臺交易涵蓋了小黃魚、帶魚、梭子蟹等熱門海產品,消費商家分佈江蘇、福建、山東、遼寧等地。“下一步,魚通鮮公司將計劃打造海上冷鏈物流運輸的高效性。”朱若欣告訴記者,該公司計劃在海洋漁業捕撈作業的源頭環節增設漁運船,通過“魚通鮮”平臺的信息調度,進行及時的海上物資輸送和魚獲載回,這能有效提升魚貨整體的流通效率與保鮮質量。“而這類漁運船也有區別於現在的漁運船,它們充當交易的橋樑,與陸上快遞類似,收取一定的託運費。”

此外,市場需方也可以在該平臺發佈魚獲求購信息。目前,除自有的APP外,“魚通鮮”旗艦店也已正式入駐蘇寧拼購,由批發向零售業務拓展。下一步,“魚通鮮”還將與更多的知名電商開展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