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與電力市場耦合共推電力行業低碳發展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徵求意見稿)》,並公開徵求意見。全國碳排放市場建設邁出新的重要一步。電力行業是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碳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勢必將對電力行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目前,中國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電力系統。截止2018年底,中國電力裝機總容量19.0億千瓦,發電量6.994萬億千瓦時,均居全球之首。然而目前中國的電力結構仍以火電為主――2018年全國火電裝機和發電量佔比分別為60.2%和73.32%,使得電力行業成為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第一大戶,其排放量約佔中國總排放量的40%。在電力行業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國際社會對於應對全球變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呼聲越來越高,作為國內碳排放量最大的電力行業勢必要為減少碳排放做出貢獻。而以電力市場和碳市場為主要手段的市場機制,可以促進電力行業向更加清潔、高效和低碳的方向發展。

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碳排放權交易也稱為“總量控制與排放交易”機制,指在一定管轄區域內,確立一定時限內的碳排放總量,並將總量以配額或排放許可證的形式分配到個體或組織,使其擁有合法的溫室氣體排放權利,並允許這種權利像商品一樣在交易市場的參與者之間進行交易,確保實際碳排放不超過限定的排放總量。碳排放權交易是以成本效益最優的方式實現碳減排目標的市場減排機制,也是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一定成功經驗的有效的溫室氣體管制手段。

2013年6月起,我國陸續在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天津、廣東、湖北七個省市展開了碳交易試點運行。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了五個履約期的工作,共計納入控排企業2800餘家,覆蓋碳排放總量超過13億噸,各試點市場初具規模,市場總量位居世界第二。2017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以下簡稱“方案”),中國發電行業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正式啟動。該市場涵蓋了約1700家發電企業,年排放二氧化碳約35億噸,佔全國碳排放量的1/3左右,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也是繼美國區域溫室氣體減排行動(RGGI)之後,第二個只有電力行業參與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

發電企業由於具有碳排放量大、管理水平高、數據基礎好等特點,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之前就一直是各試點地區的重點參與對象。試點開展以來,所納入的發電企業由於普遍存在配額缺口,基本都需要通過從市場購買配額完成履約。因此碳市場在促進企業能效的提高,降低排放強度的同時,由於配額的不足也導致發電成本的持續增加,在成本無法向下傳導的情況下,壓縮了發電企業的盈利空間。

二電力市場化改革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被業內稱為“9號文”。9號文旨在發電側、售電側以及增量配電等領域逐步引入市場競爭,以實現電力行業總體的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

在電改的推動下,成熟完善的電力市場可以實現擴大清潔能源的消納空間、提供發電成本的傳導機制、優化電源結構與盈利模式、改善需求側的用電習慣以及促進發電側的技術升級等諸多目標,其將極大程度完成資源優化配置,實現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從節能減排的角度來看,成熟完善的電力市場和碳市場的目標指向是一致的。

碳市場與電力市場耦合共推電力行業低碳發展

三電力市場與電力行業碳市場的耦合

電力市場和電力行業碳市場是對電力行業發展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兩個市場化機制。兩種機制貌似相對獨立,分別由不同的政府機構負責管理,有不同的市場平臺,在電力企業歸屬不同部門實施。然而實際上,兩種機制的和諧搭配可以體現出市場機制的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促進電力行業的結構轉型。

近期,美國環保協會和華北電力大學共同召開了“中國電力市場與電力行業碳市場耦合機制”專題研討會,與會專家指出,電力市場和電力行業碳市場的耦合將是電力市場改革中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電力市場和碳市場都會對電力企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碳市場會增加低效高碳排放發電企業的經濟負擔,而高效低碳的發電企業則可以通過碳市場獲得經濟收益。這樣將使得低效率高碳排放的電廠發電邊際成本增加,高效率清潔電廠的發電邊際成本下降。如果此時電力市場能夠發揮作用,按邊際成本由低到高的順序實施調度,高效清潔的電廠會獲得更多的發電機會,而低效高碳排放的電廠發電量將會減少。

以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為例,碳市場與電力市場的同時存在能夠有效地對電力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實施管控。這是因為電廠生產所增加的碳成本可以通過市場進行傳導,繼而實現優化電源結構與盈利模式,改善電力用戶的用電習慣,促進技術進步和完成碳排放目標的目的。

碳市場與電力市場耦合共推電力行業低碳發展

目前,我國的電力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電力市場在傳導碳成本、消納清潔能源、調整電源結構、改善電力用戶的用電習慣等方面的效果尚未完全體現,電力行業整體的減排潛力也未被完全激發。因此,目前我國電力行業開展碳排放交易,除了有為將來成熟的電力市場提供二氧化碳排放成本的價格信號作用之外,更承擔著在現階段倒逼電力行業開展技術改造,實現節能減排的作用。

與會專家還指出,不管是電力市場還是碳市場,它的本質和共同目標都是實現行業的低成本和清潔低碳發展。而可再生能源發電是推動電力行業大幅度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市場機制可以在其中發揮促進作用。隨著可再生能源產業的不斷髮展和所佔能源比例的增大,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將會進一步下降,而在電力市場和碳市場的共同作用下,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也會進一步增加。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情況下,為保障系統安全可靠,應對可再生能源不穩定性和間歇性的特點,電力系統成本會出現回升。而保障系統可靠性的化石能源,儘管可能要為其碳排放支付相應的成本,但是卻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在電力市場的輔助服務市場中得到補償。

總之,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進行,以及全國碳市場在電力行業中的開展,電力市場與碳市場的耦合問題將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兩個市場的完美搭配,將有益於發電企業的發展,提高發電效率,降低電力行業的整體碳排放,優化電力結構,並讓電力投資指向更清潔的方向。為了探討電力行業碳市場與電力市場的相互關係和影響,美國環保協會聯手華北電力大學共同開展了相關研究,希望通過分析電力市場和電力行業碳市場以及兩個市場間的相互作用,對碳市場與電力市場的建設提出政策建議,使中國電力行業在快速發展滿足國民用電需求的同時為碳減排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