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风”吹进孩子心灵

说到家庭教育,一些年轻的父母爱搜罗具体方法。其实,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塑造孩子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等内在品质,依靠良好家风的熏陶,才能渗透到心里。就像果树的根、叶和果实的关系,果实的养分归根结底来自于根吸收的水分和养料。根叶强壮、茂盛,才会结出累累硕果。

让“家风”吹进孩子心灵

家风好比“磁场”

“家风”亦即“门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等。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员认可并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想作风、审美观点、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总和。

家风是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家风看起来很抽象,实际很具体,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风应该是全家人共同创建、共同遵守的。家风跟生物一样,是可以“遗传”的,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风俗、习惯、作风。

不论贫穷或富有,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贵贱,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定的家风。有的家庭、家族的家风用文字记载了下来,即所谓的《家训》《家范》,如西晋文学家潘岳曾撰写《家风诗》,通过诗词回忆、总结、展示优良家风对自己的影响,赞颂长辈的优秀品德。宋朝史学家司马光为树立节俭的家风,特意给儿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一文,大力推崇、倡导节俭家风。而绝大多数家庭、家族的家风则是通过口耳相传延续下来的。

让“家风”吹进孩子心灵

家风对于家庭、家族成员发展和家庭、家族的社会形象意义十分重要。家风就好比物理学中的“磁场”,每个成员生活在其中,其思想行为,必定要受到“磁力”的制约。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必然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家风的影响和熏陶,其言行举止,必定要带有这个家庭的特征,自觉不自觉地朝着家庭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良好的家风,可以使家人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对家庭中可塑性很强的年幼一代的成长,家风甚至能够起到“形塑”的作用。

每个人都带有家庭的“印记”

说到家庭教育,很多年轻父母重视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而不重视无意识的影响和熏陶,也就是说不重视优良家风的培养和建设。一些家长把家庭教育看成是单纯的“技术活儿”,他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是很肤浅的、片面的。

其实,我们成年人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父辈跟我们说过什么话,记得住的并不多;可每个人身上都带有长期生活的那个家庭的印记或痕迹。这说明,无意识的“润物细无声”的家风的影响比具体的教育活动给人的影响更为深刻而持久。因此,要培养教育好孩子,必须首先认识树立良好家风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培养、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制造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件,而是塑造身心健康成长、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完美人格的人,单靠几个教育“技巧”或“绝招”,零打碎敲是不成的。孩子不是家长手中的“玩偶”,对活生生的人进行培养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家风的熏陶。

人是高等动物,具有主观能动性。孩子不会被动地接受家长的管理、培养、教育、塑造,而是在跟家长积极互动的过程中成长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是说孩子对家长的培养、教育是有选择的;“互动”是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相互作用、影响的。指望完全依靠浸渍的“权威”,对孩子实施单向的、强制性的教育是不可取的,必须形成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保证家长和孩子的互动顺利进行。

家庭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对孩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也不是只教孩子一些“手艺”。而是塑造孩子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即塑造具有完美人格的人。而人格是内在的东西,单靠教育活动是不成的,必须依靠良好家风的熏陶,才能渗透到“骨髓”。

培养、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相当漫长的熏陶、浸渍的过程,是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实现的。家长不能指望通过“短平快”的方式立竿见影,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没有良好的家风是不可能的。

当今是开放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并存,社会环境复杂。孩子生存环境中的变数越来越多,而且难以预测和控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每个孩子都必须经历的三道“加工工序”,家庭教育作为第一道“工序”是给孩子“打底色”的,至关重要。“底色”打得正,就算以后遇到不良的影响也不会出格;而“底色”打得不正,以后再想更改是很难的。而家风对人的影响是终生起作用的,良好的家风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

家庭和社会良性“互动”

家庭是个文化载体。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家庭教育传递下来。具体地说是通过无数的有文字记载或口耳相传的“家训”和家庭教育实践传递、继承下来的。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传递社会文化,或者说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传递的一个重要渠道。

同时,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家庭虽然是比较封闭的社会组织形式,但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家风好不好,对外决定一个家庭树立什么样的社会形象,决定能不能获得积极的社会评价、社会威望和社会的尊重,能不能赢得积极的口碑和广泛的人脉,预示着家庭、家族未来的兴衰,也会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带来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虽然说每个家庭都是特殊的,都有各自不同的传统家庭文化,家风也应该有独特的个性。但每个家庭都是跟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孩子们长大后都要融入社会。建立家风,必须要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成员的要求,使家风既有家庭的个性特征,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只有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家风,才能使孩子将来能够立足于社会。同时,父母的教育思想不是头脑里固有的,是社会生活在头脑中的反映。父母还要有分辨、识别、筛选的能力,对待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教育观念,要有所选择,要时刻坚持主流的价值取向。

家风是家庭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但家风的决定者,或者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父母,父母自身的修养至关重要。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父母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因为父母的人格决定家风的方向,自然也决定孩子发展的方向。

利用家庭教育和影响孩子,所有家庭成员要统一思想、行动一致,哪个家长都不能放任自己,谁也不能迁就孩子。也就是说,教育孩子不能只依靠某一个人,而是要形成一个教育的整体。这个教育的整体,实际上就是家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