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享受你的舒适区吗

360创始人周鸿祎在《给那些仍旧在公司混日子的人》一文所写:“你混日子,就是日子混你,最后的输家是你自己。”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指出:“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你把时间花在哪里,最后的收获就在哪里。而经历过那些艰难困苦,翻越崇山峻岭,终究遇见的是苦尽甘来的自己。

还在享受你的舒适区吗

网上出名的网络作家唐家三少,靠码字写小说,多次蝉联网络作家年收入排行榜第一位。有人说码字写小说有啥难的,可你看到别人成就时,看到他努力、辛苦的另一面吗?在成为一个网络作家之前,唐家三少经历了人生低谷,失业,生活窘迫,后来才尝试写网文,他凭借天赋和勤劳,每天更新8000字文章,超乎常人的写作量和天分让他成为中国炙手可热的网络作家,2017年4月,唐家三少以1.2亿元版税收入五度蝉联网络作家富豪榜。没有辛苦奋斗的坚持,哪有后来丰硕的收获。

还在享受你的舒适区吗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花盆效应”,还有一个词叫”温水煮青蛙”,意思就是在一个安逸、舒适的环境中呆久了,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迷惑,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最终导致灭亡。由于这个过程是一点一点的变化,让人在不易察觉中完成了整个蜕变,待醒悟过来却为时已晚。正如人年轻时贪图安逸,容易形成惯性思维,此后,如果困难来袭,他们往往不是绝境反击,相反会因为害怕,选择用更低级的舒适和短暂快感来麻痹自己,到最后,输得彻彻底底。所以说,你曾经贪图的舒适区,正在慢慢杀死你。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打拼的意义是什么?有个楼主讲了自己的故事。之前她在联通下属的公司当临时工,没有社保与奖金,但工作也轻松,随时可以回家。没事时,大部分同事都逛淘宝、聊QQ、玩微信、看电影、聊天。但她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工作期间考取了中级工程师、ISO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会计证等证书。环境相同,但人的选择可以不同,结局也大相径庭。楼主后来辞职,又考上了一级建造师、企业中级培训师,现收入20多万。而原公司破产清算,大部分同事被辞退,没有任何补偿。

还在享受你的舒适区吗

成功的路并不拥挤,因为大多数人选择了安逸。你喜欢岁月静好,其实现实是大江奔流。在这大江奔流中,你如果浑浑噩噩,把混日子当成是岁月静好,等待你的绝不仅仅只是落后。

年轻的你,正是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年纪;正是能闯能拼,不惧失败的年纪,那么,现在的你,在干什么呢?玩游戏?刷手机?的确,这些东西能让人产生短期的快感,但是然后呢?只会是空虚和寂寞,然后再用这些东西填满。相反,如果你去拼尽全力,虽然苦,但是因为成长,会让你觉得有希望、很充实,何尝不是另一种快乐。而有朝一日,目标实现带来的愉悦感,更是贪图安逸的人无法想象的舒服。

很多人,只看到了有钱有闲的A面,就叫嚣“我不一定有钱,但可以做到有闲”。却没有看到拼命努力的B面,别人有闲叫选择权,而你的安逸叫混吃等死。

《奇葩说》辩手董婧说:“面对失败,最难过的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深以为然。你18岁,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会不会后悔,高中时不够努力;你22岁,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会不会后悔,在大学里只是假装学习;你35岁,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不能给孩子、家人最好的生活,会不会后悔,在之前的十多年中只是贪图安逸。

还在享受你的舒适区吗

决定现在的,是你昨天的选择;而决定明天的,是你今天的行动。不要被现在的安逸所蒙蔽,其实每个成年人,都是劫后余生;所有的卓然不群,都是逼出来的;所有的轻松生活,都是熬出来的。

为什么不要贪图短期的无忧无虑?为什么不要迷恋那种得过且过的人生?只是为了有朝一日,在面对生活的刁难时,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也有足够的底气说:“岁月不饶人,我也未曾饶过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