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39歲猝死,為何臨終前要殺妻子和兒子?

t815856169


說起鄭成功,人人對這位民族英雄都讚不絕口,但就是這樣一位人人稱讚的民族英雄卻在臨死前留下命令,殺死自己的妻子、長子和孫子,為什麼一個民族英雄臨死卻不放過自己的親人呢?下面就聽聽有書君的幾點分析吧:

1.康熙登基,殺父之仇讓他成了火藥桶,一點就著

康熙登基不久,鰲拜通過“平賊五策”趕走了沿海居民,燒燬船隻,還殺了鄭成功的父親並將他家的祖父挖了個通透。鄭成功強忍著悲痛收復臺灣,但長期的隱忍和壓抑,把他變成了一個火藥桶,對待事情格外敏感,一點就著。

2.為了內部團結,凝聚人心

在當時,落後的航海水平讓戰事變得格外艱難,這個時候當他聽到兒子鄭經和侍妾生了一個兒子,自己做了爺爺,十分高興,為此,犒賞三軍。但誰知這一切都是謊言,孩子是鄭經與其弟弟乳孃亂倫所生,如果此時自己死了,鄭經亂倫的事情難以服眾,必定會引起軍中內亂,為了軍中團結不得不出此下策。

3.家都治不好,又何以治軍

鄭成功兒子鄭經跟妻子唐氏因政治聯姻所以生活並不和諧,唐氏心中一直不悅,便告訴了父親,鄭經和其弟弟的乳孃亂倫生子的事情,父親因為心疼女兒,便寫信公開指責鄭成功,說他不辨是非,治家無道,對兒子的不倫事件不但不懲罰反而賞賜,這樣的辱罵讓鄭成功怒火攻心,失去了理智。

4.為了反清復明的事業

都說虎毒不食子,可鄭成功不是一般的父親,他是反清復明的首領,是大明王朝的擁護者,所以,他不得不去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

兒子做出這樣不倫的事情,一定會被世俗所不容,故而對他“反清復明”的事業有所影響,讓人覺得一個連自己的小家都管不好的人,又何以反清復明呢?

5.慈母多敗兒

都說慈母多敗兒,兒子之所以這樣,肯定跟母親的驕縱脫不了干係,所以,兒子翻了這樣的錯,母親也難辭其咎一併處置。而孫子,本就是亂倫的結晶,他的存在就是一種恥辱,故而不能讓其苟活。

綜上所述,有書君認為鄭成功之所以在臨終前下令殺死自己的妻子、長子和孫子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為了安定內部團結,為了凝聚人心,為了自己反清復明的事業,只好下此命令。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鄭成功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民族英雄之一,但是他被黑的夠慘。

鄭成功在明末勢單力孤的情況下,出兵海外收復了荷蘭侵略者盤踞38年之久的臺灣島,擴展了中華民族的土地和生存空間。

就是收復臺灣的第二年,鄭家出大事了,鄭成功迎來了自己的長孫鄭克臧。鄭成功非常高興,賞賜屬下。但不久後,鄭成功親家唐顯悅前來告狀,鄭克臧不是自己的外孫,也不是鄭克臧侍妾所生,而是鄭經四弟鄭泰的乳母昭娘所生。唐顯悅認為,這是典型的亂倫行為,必須嚴肅處理!

比如認識到,明末清初,是中國禮崩樂壞的時代,也是禮教之妨最嚴重的時代。官老爺們的男盜女娼,不公開的話那叫風流倜儻,一旦公開那就是千夫所指身敗名裂。

所以,鄭成功認為,這種亂倫行為,必須亂世用重典,殺一儆百!為了維護鄭家的門楣,為了維護中華的禮教,這些人必須全部死!於是,鄭成功發手令,殺掉這幾個人——

1,鄭經。身為延平王世子,與弟弟的奶孃私通,亂倫罪處死。

2,昭娘。身為有夫之婦,勾引晚輩鄭經,亂倫罪處死。

3,鄭克臧。亂倫行為的產物,處死。

4,董王妃。鄭成功妻子,鄭經母親,教子無方,處死。(鄭經劇照)

鄭成功當時在臺灣,鄭經負責留守。鄭成功要殺光世子一家,很有可能造成廈門大亂。洪旭等人收到鄭成功的命令,集體拒絕執行,唯一願意執行命令的周全斌被抓起來了。此時,因為鄭成功的一紙命令,造成了父子對立,海峽兩岸劍拔弩張,明鄭集團面臨大分裂。

這件事不久後,鄭成功就去世了。

鄭成功去世,原因比較複雜。當時鄭成功父親鄭芝龍投靠清廷多年終於被清廷背信棄義殺死,鄭氏祖墳也被清軍挖掘戳骨揚灰。再加上鄭經亂倫事件,鄭成功心火難滅,沒幾天就死了。

正史記載,鄭成功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抓破臉面而死,年僅39歲。

鄭成功無顏見隆武帝,難道就因為鄭經亂倫案?明顯說不通!

所以我認為這個說法很難服眾,很明顯是清朝對漢人英雄的汙衊。但是並不高明,就像崇禎中反間計殺袁崇煥一樣,是最拙劣的抹黑。

根據夏琳《閩海紀要》,江日升《臺灣外志》,李光地《榕村語錄續集》等野史的記載,鄭成功是被毒死的。

鄭成功死後,鄭經自立為延平王,完成東征打敗臺島反對勢力。鄭經死後,鄭克臧被馮錫範汙為非鄭氏子孫,失去繼承權。

鄭克臧的師傅加首席將領,就是天地會的創始人——陳近南!


歷史知事


鄭成功臨終前要殺的兒子正是其長子鄭經,究其原因,則是因為鄭經幹了一件“及不正經”的事情,他和自己弟弟的乳母陳氏私通,還生了個兒子鄭克臧。鄭成功知道後下令誅殺陳氏,卻沒想到被鄭經藏了起來,鄭成功一怒之下下令將妻子董氏、長子鄭經及剛生下來的孫子鄭克臧全部處死,結果諸將抗命不遵,加之此時其父鄭芝龍和永曆帝朱由榔遇害消息傳來,鄭成功急火攻心之下一命嗚呼。

△鄭成功

鄭經與兄弟奶孃私通,生下兒子鄭克臧

鄭經是鄭成功的長子,生於崇禎十六年(1643年),作為長子,鄭成功對其寄予厚望。鄭經成年之後,鄭成功為其說了門親事,妻子是原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女兒,乃是書香門第、大家閨秀,然而鄭經卻並不喜歡,只是有鄭成功在,他並不敢亂來。

△鄭經

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率兵攻取臺灣,命鄭經鎮守思明州(今福建廈門),負責沿海各島防務。沒有了鄭成功的約束,鄭經便自我放縱了,他自己四弟鄭睿的乳母陳氏(昭娘)私通,並且生下一子,取名鄭克臧。

雖說私通之事不算光彩,可如今兒子都生出來了,想瞞肯定是瞞不住的。於是鄭經便向鄭成功撒謊說是侍妾生的,鄭成功由於正在外打仗,也沒時間調查,一聽說生了個孫子,滿心歡喜,還賞賜了一些錢和物品。

老岳父狀告鄭經,鄭成功下令誅殺妻子和兒子

雖說鄭經撒謊之後暫時瞞了過去,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鄭經的妻子唐氏怎麼能咽的下這口氣,我一個大家閨秀還比不上一個奶媽?於是她便將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父親,於是老丈人一怒之下便將鄭經告到了他爹那裡,說“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臺灣外記》),直言此乃“亂倫”,這得到了當時臺灣士大夫的一致認同。

△鄭成功

鄭成功得知消息後大怒,下令處死陳昭娘,誰知道陷入愛河之中的鄭經壓根沒聽他老子的話,偷偷將陳昭娘藏了起來。

康熙元年(1662年),得知陳昭娘並未被處死的老丈人唐顯悅又出馬了,他指責鄭成功“你治家尚且不嚴,又怎麼能治理好一方土地?”

鄭成功一怒之下,命令其兄鄭泰返回四名到,誅殺鄭經生母董氏、鄭經和“亂倫”產物鄭克臧。

△鄭泰

鄭泰和洪旭等人議論說“夫人和少主怎麼能說殺就殺”,於是便向鄭成功建議,殺死陳氏和鄭克臧就算了。鄭成功不準,於是鄭泰等人便抗命不遵。

而就在此時,又接連傳來了鄭志龍被清廷殺害和永曆帝朱由榔在緬甸遇害的消息,內外交困之下,鄭成功急火攻心,最終於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一病逝。


香茗史館


在驅逐荷蘭,收復寶島後,鄭成功卻突然發出一道指令,漂洋過海,要殺自己的妻子與兒子。這是怎麼回事呢?且聽君山細細道來。

兒子鄭經私通乳母的事情曝光,讓鄭成功晚年蒙羞

鄭經這個人好色也好過頭了,居然與乳母陳氏有私情,並且還生下一個私兒子。鄭經謊稱是待妾所生,鄭成功得知孫子出世,心中大喜,派人前往廈門,攜金帛賞賜鄭經及其母董夫人等。但這件事卻氣壞了鄭經的岳父唐顯悅,他憤怒之下,給鄭成功寫了一封信,揭發鄭經與乳母的私情,在信中寫道:“令郎狎而生子,不聞飭責,反加賚賞。如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國乎?”鄭成功得悉內情後,如五雷轟頂,他一向持家甚嚴,不想家中竟然出此醜事。

黃毓受令赴廈門監殺四人

暴怒之極,鄭成功馬上派都事黃毓持令箭前往廈門島,同時帶去三個畫龍桶,一個漆紅頭桶。這四個桶幹什麼用呢?鄭成功下令處死兒子鄭經、乳母陳氏及私生子,另外鄭經的生母董夫人治家不嚴,也下令處決,這四個桶,就是要裝這四顆人頭的。

鎮守廈門島的黃廷、洪旭、陳輝、王秀奇等文武官員接到鄭成功的命令後,無不駭然。董夫人是鄭成功的元配夫人,鄭經是長子,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怎麼辦?諸將領經過反覆商議後,決定採取一個權宜之計,處死乳母陳氏及私生子,至於董夫人與鄭經,則由諸將出面向鄭成功求情赦免其過。

廈門諸將拒絕服從鄭成功的指令

陳氏與私生子的人頭被送往臺灣報命,鄭成功對諸將領自作主張大為震怒,解下自己的佩劍,交給黃毓,讓他再返回廈門島,敢違抗命令者,先斬後奏。黃毓不敢怠慢,攜鄭成功的佩劍,先抵金門島,金門島的長官鄭泰是戶官,他是鄭成功的族兄,鄭成功對廈門島的將領們不再信任,只信任鄭泰。黃毓向鄭泰說明鄭成功處死董夫人、鄭經母子的決心,鄭泰心裡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先把黃毓送到廈門島見鄭經,鄭經嚇得魄不守舍,趕忙將黃毓逮捕拘禁起來,然後找來洪旭等人,商議對策。

鄭成功擔心黃毓完不成任務,又派蔡鳴雷前來監督。蔡鳴雷對鄭經、洪旭等人說:“藩主誓必盡誅,如有違者,將及於監斬諸公。且有密諭往南澳與周全斌。”洪旭等人認為鄭成功大概是一時氣昏了頭腦,要是日後翻悔,追之不及,所以大家在商議之後,洪旭說道:“世子,子也,不可以拒父。諸將,臣也,不可以拒君。惟泰是兄,兄可以拒弟。凡取糧餉諸物,自當應付,若欲加兵,勢必御之。”大家推舉鄭泰出面,拒絕服從鄭成功的命令,如果鄭成功強行派軍隊前來,準備以武力相抗衡。

鄭氏集團差點引發內戰,鄭成功去世

諸將認同洪旭的主張,立即調遣援剿右鎮林順領兵船,出鎮大擔島,作好戰鬥準備。當時正好周全斌南下討伐陳豹,因陳豹被迫出走廣州降清,周全斌的舟師返回廈門島。黃廷等人擔心周全斌得到鄭成功的密令,便準備先下手為強,等周全斌登陸上岸後,便被黃廷派人逮捕看管起來。

其實周全斌並不知曉這件事,他也沒有收到鄭成功的密令,但是鄭成功在得知廈門諸將領集體抗命的消息後,他確實派人持密諭抵達南澳島,準備讓周全斌率船隊返回廈門島,監斬鄭經與董夫人,但是差使抵達南澳島時,周全斌已經返航,後來聽說周全斌在廈門島被逮捕的消息後,差使不敢前往。

在鄭成功生命的最後階段,他堅強的心靈飽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從國事到家事,無一不令他深感心力交瘁。最後,他病倒不起,終於積勞成疾去世。也因為鄭成功的去世,鄭氏集團才避免了一場內戰。


君山話史


究竟是鄭成功的妻子和兒子做錯了什麼事情,鄭成功竟然要大義滅親,誅殺妻子和兒子?

鄭成功長子鄭經與正妻唐氏因為家族聯姻,都是由“父母之命,政治聯姻”,但是鄭經卻對妻子不感興趣,於是偶然下便與其四弟鄭睿的奶孃昭娘私通亂倫,更過分的是,昭娘居然誕下了鄭經的親骨肉(鄭克臧),原本不知道內情的鄭成功聞訊自己當了爺爺後特別高興,犒賞三軍。

但是沒過幾天唐氏就來告狀,說明了實情。鄭成功自幼學習儒家經典,性格剛直,家裡出了這樣的事情,鄭成功臉上掛不住,這才下令要大義滅親。鄭成功不僅要殺亂倫的兒子,就連自己的妻子也被安上一個管教兒子不嚴的罪名一併要殺掉(當然,鄭成功的'這個決定部下並沒有執行)


鄭成功,明末清初抗清名將,因收復臺灣,擊敗荷蘭殖民者被冠之以民族英雄的稱號。明末清初,在鄭成功所領導的南明勢力孤軍奮戰、勢單力薄的同時,鄭成功於公元1661年,率軍隊攻佔臺灣,打跑了統治臺灣近38年之久的荷蘭殖民者,這一舉動不僅拓展了拓展了我國的領土,而且至關重要的是捍衛了我國古代的領土主權。在收回了臺灣之後,長期堅持抗擊清軍的鄭成功的軍隊便選擇在臺灣長期駐紮,與此同時,把自己兒子鄭經留在福建廈門,作為“海峽兩岸”的交流樞紐。


第一,在當時的封建傳統社會下,明末清初時所尊崇的是程朱理學,而程朱理學恰恰又以“天理道德”為中心,以三綱五常為原則,至於有違人性的亂倫更是為儒家主流思想所不容。在這樣得思想控制下,人們逐漸被麻痺,鄭成功也不例外,以至於其子作出了這難以啟齒的亂倫之事來,自然不能忍受。

第二,當時鄭成功為抗清復明軍隊的首領,這是當時最後的一支南明軍隊,作為首領,鄭成功必須“舍小家,顧大家”,如若鄭成功不懲罰其子,勢必會給軍隊將士帶來輿論,到時候輿論壓力大了,大家也許就會對鄭成功的信服度會有所降低;更何況鄭經也是廈門抗清的首領,如此寬容的話,也就會自然對抗清復明的進程有所阻礙停滯,不利於之後運動的開展。所以說,鄭成功勢必會嚴懲其子。

第三,因為鄭成功在鄭經小的時候就常年在外抗擊清軍,所以鄭經從小的教育都是妻子董氏一手管理的,俗話說得好“慈母多財兒,慣兒如殺兒”,鄭經在外居然做出了冷落正妻、與外人亂倫的家醜來,鄭成功認為鄭經的做法與妻子董氏對他的教育有很大關係,於是下令要將妻子董氏一併處死。



第四,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被清廷處死,鄭家的歷代祖墳也被扒了。這之後的不久,南明政權的“精神支柱”——永曆皇帝也死了,這一連串的噩耗時不時地浮現在鄭成功的腦海與耳邊,在很大程度上也使鄭成功備受打擊,最終再也沒站起來。

鄭成功倒下之後,鄭經獨自一人扛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但是屢屢被清軍重創,後來鄭經去世,其子鄭克爽又繼承位置繼續抗清,公元1683年,鄭克爽降清,至此,反清復明勢力全部凐滅。


小鎮月明


鄭成功出生於日本,父親是“倭寇頭目”鄭芝龍,母親是日本的田川氏。六歲之前,鄭成功都隨母親在日本生活,知道鄭芝龍被崇禎招安之後,才被接回福建。對子女的教育問題,鄭芝龍相當重視,請了錢謙益當鄭成功的老師。

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鄭成功能文能武,很快出類拔萃得到隆武帝的讚賞。隆武帝曾經說過:

"惜無一女配卿,卿當忠吾家,勿相忘也!"

皇帝都嘆息自己沒有女兒,否則就嫁給他了,可見對他的寵愛程度。後來,隆武帝賜鄭成功姓朱,這就是他被稱為國姓爺的由來。鄭成功後來的戰績,是眾所周知的,多次敗給清軍,卻從荷蘭人手裡收回臺灣。

到了臺灣沒多久,鄭成功就一命嗚呼,時年39歲。

“當國姓公臥病的當初,五月初二早,忽天昏地暗,黃蜂大作,初三更風雨交加,臺江及安平外海波浪衝天,繼而雷震電閃,如山崩地裂,……初五日,天平雨晴了,初八日,國姓爺歸天。”

這段文字只是簡單說了鄭成功從生病到去世的時間和天氣,關於死因,許多歷史文獻記載“偶傷寒"、“感冒風寒”。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鄭成功死前,下令處決兒子、孫子和乳母。他為什麼會下一道如此狠的命令呢?

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做了一件讓他無地自容的事情

就在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時候,鄭經負責守護金門與廈門。在這期間,鄭經與乳母陳氏好上了,而且還生下一個娃娃。

在古代,家族名譽甚至比生命還重要。好事沒出門,壞事就已經傳到海峽對岸了。

鄭成功知道鄭經做出這種敗壞家門的事情後,勃然大怒,下令將鄭經、陳氏與所生之子“咔嚓“,鄭經的親生母親董氏也因此而被牽連。

鄭成功是帶過兵的人,令行禁止,六親不認

鄭成功本來也是一個比較急躁的人,容易衝動。與清軍作戰的時候,鄭成功的叔父不敢出戰,鄭成功以貽誤戰機的理由就地正法;還有一個叔父鄭芝豹庇護過施琅,因害怕被鄭成功追究責任而逃跑。鄭成功曾經的手下黃梧投降清朝後,建議朝廷“以事刺激鄭成功,使他因遭受打擊而至精神崩潰”。兒子與乳母的事,對鄭成功是一個比較大的刺激。


再加上又是軍人出身,聽到鄭經的“好事”,必然會軍法嚴辦。

不幸的事情接二連三

父親鄭芝龍投降清朝後,先是被流放寧古塔。

1662年,又被家奴告密,說他與鄭成功通過書信往來,圖謀不軌。清廷得知後,立即將鄭芝龍全家殺害。鄭成功知道父親被害的消息後,捶胸頓足。

過了沒多久,黃梧將鄭氏祖墳毀壞,又成功刺激一次鄭成功。

當年四月,吳三桂跑到緬甸抓獲歷帝,並將他殺害。消息傳來,一直奉大明為正統的鄭成功大哭一場。

一次次的刺激,已經讓鄭成功非常鬱悶,鄭經的事完全就是火上澆油。

鄭成功下達“處決鄭經”的命令後,手下覺得這是因為生病加上衝動而下達的“亂命”,沒有執行。於是,鄭經倖免於難。

過了幾天鄭成功就不行了,臨終前還喊著“吾有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也!”他沒有面目,一時因為自己對不起歷帝,二是因為鄭經與乳母私通讓他顏面盡失。

鄭成功英年早逝,鄭經這個不孝子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好好抵抗清軍,還打起乳母的“壞”主意。

參考文獻:《臺灣縣誌》、《南明史》


秋媚讀史


其實事情並不是題目所說的那樣,鄭成功猝死是真的,至於臨終前要殺死兒子和妻子是有原因的,並不是鄭成功胡來。首先先簡單的介紹一下鄭成功,鄭成功因為收復臺灣被稱之為民族英雄,在1622年,荷蘭人的戰船開到了臺灣,並且對當地的領土垂涎三尺,於是就用武力征服了當時的臺灣,對當地的百姓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和掠奪。




但是在明朝政府不願意出兵去討伐外來權略者的時候,鄭成功選擇了收復臺灣,經歷了將近一年的戰爭,鄭成功終於收復了臺灣,解救了當地的百姓,因為鄭成功的壯舉,所以隨即被推選為臺灣的最高領導人,於是便開始了臺灣的自治,但是壞事總是來的很快,鄭成功出兵時正是明朝末年,那時候明朝政府的腐敗,不久便被清朝推翻。



於是臺灣就成了清朝想要收復的失地,但是臺灣是鄭成功一手打下來的,當初的明朝並沒有出兵相助,如今換了主子變成了清朝,怎麼可以說給就給呢?但是喪心病狂的清朝為了拿到臺灣,於是便以在清朝做官的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來要挾其歸附,但是鄭成功不吃這一套,不為所動直接拒絕了,但是結果就是清政府直接處死了鄭芝龍和他的家人。



鄭成功得知後痛不欲生,就病倒了,其實在此之前,他的兒子還做了一件讓鄭成功更加火冒三丈的事情,就是鄭成功的大兒子私通了四兒子的乳母居然還生了一個孩子,封建社會對於這樣的倫理道德之事是看的很重要的,所以家訓很嚴苛的鄭成功知道之後更是大發雷霆,下令直接處死自己的大兒子,還有乳母,罪名當然是亂了道德。



同時還處死了妻子董王妃是教子無妨之罪,還處死了產下的孩子,省的長大之後受太多的罪孽,這件事情加上紫的父親鄭芝龍被清朝處死,一下便使得當時的鄭成功血壓上升,難以支撐,病倒後不久便離開了人世,就這樣的一代民族英雄可以說是被活活的給氣死了。


史中醉


公元1662年,即清康熙元年,鄭成功剛剛收復臺灣,制定律法,興辦學校,有意迎請桂王朱由榔。部署長子鄭經駐守思明(今屬廈門),部將陳豹駐軍南澳(今屬廣東汕頭南澳)。



然而不到半年,年僅39歲的鄭成功即英年早逝。



根據《清史稿》的記載,鄭成功的死與兩個人有直接關係:

陳豹

部將周全斌打小報告,說陳豹密同平南王尚可喜,有意降清。鄭成功聽信讒言,令周全斌領兵征討陳豹。陳豹不願兵戎相見,無奈弄假成真,率領部下入廣東歸降(腦洞好大,據載確實如此。陳豹降清後不久,雙目失明,又過了兩年,病死,這是後話了。周全斌後來降清,隨施琅的部隊攻取臺灣,也是後話。)

鄭經

根據《清史稿》的說法,鄭經私通四弟的奶媽陳氏,並生下一子。派人給鄭成功報喜時謊稱是侍妾所生,被嶽祖父唐顯悅揭穿。鄭成功大發雷霆,派人捉拿鄭經、陳氏母子,及鄭經的生母董氏。不知誰散播的謠言,說鄭經的部將也要承擔連帶責任。剛好周全斌從南澳回來,路過思明,鄭經的部將二話不說把周全斌逮住,集體抗命。

鄭成功聽說後,更為震怒,導致重病。起初還能勉強在床上跟部下討論軍情,每天勉強爬上城樓還用望遠鏡巡視澎湖諸島。但病情不見好轉。

五月初八,從城樓下來,穿戴整齊,派人請出太祖組訓。讀到第三卷的時候,嘆息說:我有什麼臉面在九泉之下面見先皇呢?說完雙手捂臉,隨後死去。(部分細節參考《小腆紀年》)



有意思的是,咸豐年間徐鼐的《小腆紀傳》,對鄭成功的死亡只是寥寥幾筆帶過。



但同一個作者的《小腆紀年》,對於鄭經的這樁公案,卻詳盡得甚至顯得有些八卦。

筆者還注意到,一部叫做《臺灣外記》的書,似乎是這樁公案的最初記錄者。而其作者江日升,本姓林,他的義父江美鰲,原是鄭經的部下,後來降清,在廣東任職。而這部書也是偏向於章回小說的性質,學者歷來保持謹慎的態度引用它的內容。

《小腆紀年》評價鄭經:謙恭慈讓,好學善射。翻譯過來,就是為人謙虛,待人有禮,而且是個將才。然而緊接著,就批評他的生活作風。鄭經的私生活問題,會不會是為了當時的政治宣傳需要,而編造的一段謠言?又或者確實有之?


枕邊小歷史


歷史上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捍衛了國家領土完整,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然而,在他在收復臺灣後的第二年就猝死,時年39歲。更是令人驚奇的是在他臨終前,竟然下令要殺自己的妻子和兒子鄭經。那麼,鄭成功為何39歲就猝死,還有呀為何要殺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二。

1661年4月,鄭成功親率將士二萬五千、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橫渡臺灣海峽,向臺灣進軍。1661年12月20日,在鄭成功軍隊的猛烈攻擊下,荷蘭人在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後,舉起了白旗投降。淪陷了三十幾年的臺灣,從此重又回到祖國的懷抱。從此,臺灣成了鄭成功抗清的大本營。

但是在鄭成功剛剛收復臺灣不久,春風得意之時,卻發生了一件特大的醜聞。鄭成功的長子與四弟鄭睿之乳母陳氏(昭娘)私通,生下一子,取名鄭克臧。但鄭經卻對鄭成功彙報說,他與自己的侍妾生了個兒子,鄭成功因添孫高興,還賞了一點銀物。但萬萬沒有想到,不久之後,鄭成功才發現鄭經與乳孃亂倫生子,怒不可止。同時,臺灣的士大夫唐顯悅致書鄭成功,指責他治家尚且不嚴,又怎能治理好一方土地?鄭成功大怒,下令將他的夫人董氏、長子鄭經、乳孃以及鄭克臧全部斬殺。



鄭成功的手下提議僅斬乳母昭娘及其子,但是鄭成功不同意,於是諸將聯合抗命不從,使鄭成功很是窩火。再加上當時他的父親鄭芝龍在北京被殺,又聞永曆帝朱由榔在緬甸遇害,鄭成功數痛攻心,就在康熙元年五月初八急病而死,他死前大喊:“我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抓破臉面而死,年僅39歲。然而根據夏琳《閩海紀要》和江日升《臺灣外志》的記載,鄭成功病情一開始並不嚴重,還能看書、觀臺、飲酒,認為鄭成功可能是被下毒害死的。


鄭成功死後,他的兒子鄭經自金門發動軍事政變,自稱延平王。鄭經去世後,權臣馮錫範擁鄭經幼子鄭克塽繼位。後來,施琅率領清軍攻克澎湖後,鄭克塽乃於1683年降清。鄭氏政權統治臺灣總計只有23年的時間而已。1684年4月,臺灣正式納入大清帝國版圖,隸屬福建省,設臺灣府。


密探零零發


事情的背景

鄭成功在進入臺灣時,清朝很快就施行了一道命令“遷界令”,也就是順治皇帝實施的,主要是將東南沿海的居民全部內遷30—50裡地,這招非常狠,為的就是讓鄭成功無法與沿海居民取得聯繫,最主要的是間接的切斷了鄭成功糧餉物資的來源,更無法與沿海地區的商人通商,通過海外貿易獲取軍費。

鄭成功畫像

鄭成功部隊因此越來越困頓,軍費不足,很多士兵就連一口飽飯都難吃上,最後不得已,鄭成功只好在臺灣鼓勵大家耕種,發展農業,只是農業收入比海上貿易相差甚遠,久而久之,鄭成功根本取法和清朝抗衡。

這一招主要是鄭成功的部將黃梧告訴清政府的,黃梧深知鄭軍內部情況,他說鄭成功之所以能夠在金門、廈門這些地方長期與清軍對抗,主要就是由這些沿海人們的支持,他們供給糧食和其他物資,這一招直接將鄭成功逼得走投無路。

鄭成功眼看這些部將和士兵一個個意志消沉,他們越來越思念自己的家鄉,清軍很快就會進攻這裡,到時候大家都有可能被俘虜,與其這樣還不如投降,這種想法已經蔓延到很多士兵腦中,鄭成功也是思緒萬千,絞盡腦汁想辦法。

鄭經侍妾誕下一子

就在這個時候,鄭成功聽到快報,說自己的兒子鄭經的侍妾陳氏生了個大胖小子,這可把鄭成功高興壞了,他和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一樣,大擺宴席,慶祝了好幾天,這也讓搖搖欲墜的鄭軍投降氛圍減少了不少。

這頭是高興了,可是鄭經的妻子唐氏卻不肯善罷甘休,唐氏本就不喜歡鄭經和侍妾在一起,現如今還有了孩子,更是火冒三丈,很快唐氏就讓人告訴自己的父親唐顯忠,唐顯忠肯定不能嚥下這口氣,他很快寫信告訴鄭成功,裡面內容大概說的是鄭經與自己弟弟的乳母私通,並且生下小孩,你鄭成功不但不懲治,還大擺宴席慶祝,自己家事都搞不定,還怎麼治理一方水土。

鄭經畫像

鄭成功下令殺妻兒

其實鄭成功治家治軍都是極其嚴厲苛刻的,只是被唐顯忠一下氣的難受,之後派人去思明州,竟然下令讓自己的堂兄鄭泰殺了鄭經和鄭經的母親董氏,鄭成功這一做法屬於衝動決定。鄭泰自然知道這時候下達的命令肯定不能做,另外還有個原因就是鄭泰不願意去臺灣。

鄭泰以及其他將士都認為清軍越來越強,鄭成功勢必會進入臺灣,而他們之後也會拖家帶口的遷入臺灣,在這個過程中,尤其是在海上,他們都擔心會遭到海上風暴,況且在海上生病,那就意味著死亡。然而唯一可以留下來的辦法就是跟隨鄭經,所以他們請求鄭成功收回成命,可是鄭成功一言九鼎,還另外派人去執行。

鄭軍內部分歧嚴重

鄭成功的部將黃昭在臺南擁立其同父異母的弟弟鄭襲,繼位為延平王;自己的兒子鄭經又拉攏了海軍都督周全斌自立;自己的弟弟鄭泰保持中立,甚至與清廷談判。

鄭成功聽到之後,一心與清廷抗衡的他,現如今就連自己的兒子都和自己對著幹,據說鄭成功被氣的瘋狂咬自己手指,抓自己的臉,最後還染上疾病去世,時年39歲。

而鄭經之後雖然沒有投降清廷,但是他的部下以及鄭成功的那些部下最後全都投降清朝,反觀鄭成功在臨死之前還下令處死兒子鄭經和自己的妻子,只不過最終沒有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