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陽”概述

“貴陽”之名較早見於明(弘治)《貴州圖經新志》:郡在貴山之陽故名。貴陽因為在貴山的南面所以得名。因貴陽古代盛產竹子而聞名,故用“竹”的諧音“築”來作為貴陽的簡稱。

一說由於貴陽氣候常年多陰雨,民間有“天無三日晴”的俗語,貴陽是因為“陽貴”得名。另一說則是這裡的地名源於貴山,因為山南為陽故名貴陽。

貴陽名源於貴山,貴山又稱貴人峰,貴陽雖因貴山之陽得名,但貴山所處何地則一直存在爭議。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版《貴州圖經新志》記:“郡在貴山之陽,故名貴陽”,“貴山在治城北二里”,“白崖山在貴山之麓”,“白崖山在治城北二里”。《名勝志》載:“城北二里有貴山,蜀道所經,一名貴人峰。”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貴州通志》則註明貴山為城北五里,相應的地圖亦標註貴山在貴陽城東北外,即茶店北面楊柳井的玉馬山。1697年編輯的《新補康熙貴州通志》又記貴山在城北五里。《貴陽鄉土地理》記載:“鳳凰山之南、茶店之北,一銳峰插霄,曰貴山。”《貴陽府志》則曰:“去城十二里,銳峰岌嶪,秀插層宵,相傳貴州得名以此。山腹有洞,麓有九十九泉。”

貴陽位於貴州省中部,地處東經106°07′至107°17′,北緯26°11′至26°55′之間。東南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甕安、龍里、惠水、長順4縣接壤,西靠安順地區的平壩縣和畢節地區的織金縣,北鄰畢節地區的黔西、金沙2縣和遵義市的遵義縣。總面積8034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4.56%。

秦漢時期

春秋時期,今貴陽屬牂牁國轄地。戰國時屬夜郎國範圍。兩漢時期隸屬柯郡。

唐宋時期

唐朝,在烏江以南設羈縻州,貴陽屬矩州。

宋代,稱貴陽為貴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矩州為貴州。

元明時期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順元路宣撫司,翌年改

貴州省“貴陽”概述

貴陽曆史照片(10)

為宣慰司;二十年(1283年),置貴州等處長官司,為順元路治,先隸四川行中書省,後隸湖廣行中書省;二十九年(1292年),順元、八番兩宣慰司合併,設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於順元城(今貴陽)。

明洪武四年(1371年),設貴州宣慰使司,司治貴州(今貴陽)。六年(1373年)12月,置貴州衛指揮使司。十五年(1383年),置貴州都指揮使司,下領貴州等十八衛。二十六年(1393年),又置貴州前衛。永樂十一年(1413年),置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省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隆慶三年(1569年)3月,改新遷程番府為貴陽府。萬曆十四年(1586),置新貴縣,附郭,隸於貴陽府。二十九年(1601年),升貴陽府為貴陽軍民府。三十六年(1618年),析新貴縣、定番州地置貴定縣,仍隸貴陽軍民府。崇禎四年(1631年),廢貴州宣慰司,析宣慰司水東地置開州。明末,貴陽軍民府轄新貴縣、貴定縣、開州(今開陽縣)、廣順州(今長順縣)、定番州(今惠水縣),親領4個長官司。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設貴州巡撫駐貴陽軍民府。康熙五年(1666年),移雲貴總督駐貴陽。二十六年(1687年),省貴州衛、貴州前衛置貴築縣,與新貴縣同城,改貴陽軍民府為貴陽府。三十四年(1695年),省新貴縣入貴築縣。乾隆十四年(1749年),貴陽府轄貴築縣、貴定縣、龍里縣、修文縣、開州、定番州、廣順州和長寨廳(今屬長順縣)。光緒七年(1881年),增轄羅斛廳(今羅甸縣)。

民國時期

民國三年(1914年),廢貴陽府設貴陽縣,貴州分

貴州省“貴陽”概述

解放貴陽

為3道,貴陽縣屬黔中道,為道治;移貴築縣駐紮佐,旋移息烽,改名息烽縣。

民國九年(1920年),廢黔中道,貴陽縣直隸於貴州省長公署。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別全省為8個行政督察區,貴陽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次年,貴陽縣直隸於省政府。

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1日,撤貴陽縣設貴陽市,另置貴築縣駐花溪,直至解放時未變動。

建國以後

1949年11月15日,貴陽解放,11月23日成立貴陽市人民政府。

2006年7月6日,國務院同意貴陽市人民政府駐地由貴陽市南明區市府路遷至貴陽市觀山湖區林城東路。

貴州省“貴陽”概述

貴陽市

地勢地貌

貴州省“貴陽”概述

貴陽地貌

貴陽地處雲貴高原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長江與珠江分水嶺地帶。總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苗嶺橫延市境,崗阜起伏,剝蝕丘陵與盆地、谷地、窪地相間。相對高差100—200米,最高峰在水田鎮廟窩頂,海拔1659米;最低處在南明河出境處,海拔880米。中部層狀地貌明顯,主要有貴陽-中曹司向斜盆地和白雲-花溪-青巖構成的多級臺地及溶丘窪地地貌。峰叢與碟狀窪地、漏斗、伏流、溶洞發育。較平坦的壩子有花溪、孟關、烏當、金華、朱昌等處。南明河自西南向東北縱貫市區,流域面積約佔市區總面積的70%。

貴陽地貌屬於以山地、丘陵為主的丘原盆地地區。其中,山地面積4218平方公里,丘陵面積2842平方公里;壩地較少,僅912平方公里;此外,還有約1.2%的峽谷等地貌。境內主要山峰有:青龍山,在清鎮市南部、城關鎮東隅,面積10.5平方公里,海拔1333.5米。

氣候特徵

貴陽市海拔高度在1100米左右,處於費德爾環流圈,常年受

貴州省“貴陽”概述

貴陽風貌(15)

西風帶控制,屬於亞熱帶溼潤溫和型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5.3℃,年極端最高溫度為35.1℃,年極端最低溫度為-7.3℃,年平均相對溼度為77%,年平均總降水量為1129.5毫米,年雷電日數平均為49.1天,年平均陰天日數為235.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148.3小時,年降雪日數少,平均僅為11.3天。

貴陽夏無酷暑,夏季平均溫度為23.2℃,最高溫度平均在25-28℃之間,在最熱的7月下旬,平均氣溫也僅為23.7℃,全年最高溫度高於30℃的日數少,近五年平均僅為35.8天,大於35℃的天數僅為0.3天;紫外線強度僅在中午很短的時間內達到4級,其餘時間均為弱或很弱;夏季雨水充沛,約500毫米,夜間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0%。貴陽冬無嚴寒,最冷一月上旬,平均氣溫是4.6℃。

2016年,全年平均氣溫15.3℃,極端最高氣溫33.7℃,極端最低氣溫零下4.8℃。全年平均相對溼度80%,總降水量1046 毫米,日照時數1160小時。

水文

貴陽處於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地帶。以花溪區桐木嶺為界,桐木嶺以南的河流屬珠江水系,以北的河流屬長江水系。貴陽市域境內10公里以上河流共98條,其中長江流域90條,珠江流域8條,主要河流有長江水系的烏江、南明河、貓跳河、鴨池河、暗流河、魚梁河、谷撒河、息烽河和洋水河以及珠江水系的蒙江。

土壤

貴陽境內土壤以酸性黃壤為主。與石灰岩、白雲岩、砂岩、頁岩等交錯分佈。形成酸性土壤,也發育了各種酸性土壤植物群落。

土地資源

貴陽全市土地總面積804667公頃。其中,耕地271941公頃,

貴州省“貴陽”概述

貴陽市(14)

佔土地總面積的33.8% ;園地7452公頃,佔0.93% ;林地273653公頃,佔34.01% ,森林覆蓋率39.19% ;牧草地26670公頃,佔3.31% ;水面15419公頃,佔1.92% (坑塘水面1213公頃,養殖水面223公頃,水庫水面9477公頃,河流水面4490公頃,湖泊水面16公頃);建設用地(含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設施)63017公頃,佔7.83% ;未利用地113163公頃(其中:荒草地36278公頃,裸岩石礫地71462公頃,田土坎41294公頃,裸土地615公頃,灘塗267公頃),佔14.06%。

生物資源

貴陽境內地帶性植被為中亞熱帶溼潤性常綠闊葉林,城區原生植被已經完全被破壞。以殼鬥科、樟科、山茶科為主的闊葉林,在烏當區百宜鄉、花溪區高坡苗族自治鄉等遠郊區及三縣一市邊遠深山尚有小面積殘存。

貴陽境內有普通無脊椎動物7個門類,100餘種;

貴州省“貴陽”概述

生物資源(2)

脊椎動物202種(亞種),其中魚綱50種,兩棲綱11種,爬行綱15種,鳥綱85(亞種)種,哺乳綱(亞種)41種。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各類動物急劇減少。貴陽市遠郊和3縣1市深山中尚存少量國家各級保護動物。計有:大鯢、鴛鴦、紅腹錦雞、穿山甲、八哥(鷯哥)、林麝、彌猴等及多種蛇類、蜥蜴類動物。

貴陽境內歷史上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僅1958年,在貴陽境內採集到藻類植物標本就有24科、40屬、62種。其中大部可食用或藥用。

1978年,貴陽市查明的菌類植物中,可食用的傘菌就有37種,以長裙竹蓀、木耳、牛肝菌、松乳菇、多汁乳菇、羊肚菌、大白菇等為常見食用品種。藥用菌以靈芝、紫芝、茯苓較常見。

苔蘚植物有128種,分屬42科,80屬。現城區已經不多見。蕨類植物有23科,37屬,63種,其中絕大多數可以入藥。紫箕、蕨菜的嫩芽可以做菜,根中的澱粉是珍貴的保健食品。

種籽植物有316種,分屬87科,187屬,常見的用材植物有馬尾松、杉木、柏樹、側柏和各種櫟樹等,珍稀樹種有青巖油杉、南方鐵杉、雲貴鵝耳櫪等數十種。藥用貴重品種有厚朴、杜仲、黃柏等。此外,還有多種油脂植物和芳香植物。比較珍稀的觀賞樹有南方紅豆杉等。各種可藥用的草本植物有127科,近700種。20世紀60年代在城內山上即可採集到多種藥用木本、草本植物。

2016年,貴陽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6.5%。有森林公園11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0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