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只亡了清朝,为何退位三次?还写了三份退位诏书?

杨默晗


其实满清最后的三位皇帝都挺可怜的,前面两位是被慈禧折腾的,没办法,后面这一位则是真的因为国家的问题,最后导致自己就像一个吉祥物一样,没有任何能够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

确实,溥仪是一个皇帝,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别跟我说袁世凯啊,袁世凯他还不配做皇帝,但是他这个皇帝事宜需要衣服在满清政权上面的,也就是说这皇帝价值是多少,能力有多少,权力有多少,就看他手里这个满清究竟有多大的疆土,多少的人口,或者有多大的自主权。

没有了这些,你这个皇帝算什么,我也可以自封自己为皇帝呀,是不是?当他第一次退未放弃满清政权以后,事实上他的命运已经决定了,他这一生都会随着这些个大势力的博弈而颠沛流离,溥仪一共签署了三份退位诏书,第一份就是辛亥革命结束以后,溥仪宣布退位,第二份是张勋复辟,然后溥仪在张勋的军队被击败以后宣布退位。第三次是日本侵略者扶持溥仪登上了为满洲国的皇帝以后,然后他宣布退位。

你看看签署退位诏书,以及被扶持上位都不是他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都是需要有人帮他,或者是有人胁迫他,他才会选择上位或者是退位。

我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吧。前苏联是有自己的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但是它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并没有玩弓,叫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一直停在了黑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上面,但是当前苏联解体以后,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空母舰由于缺乏资金,(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只能够停在船坞里面不能够建造,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老厂长,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够对外开始销售一号船坞,因为一号船坞就是停靠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空母舰的船坞,同时它也是整个船厂里面最大的船坞,说美国人通过两个皮包公司,让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空母舰自己解体了!航空母舰啊,国之重器,无数人花了无数人的心血才把它建造出来,最后因为前苏联的解体,这个东西变得一文不值,你们相信吗?反正这就是真实的事情,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把它套用在溥仪的身上。

溥仪就是那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他就是满清最后的希望,最后因为满清自己的堕落而没有任何的权利,成为了一个吉祥物,或者说只是成为了一个名字。

所以很多人在评论上面发不反对国家,或者是危害国家的言论的时候,我都感觉十分痛心,为什么?明明前车之鉴在前,他们还不知悔改,没了国家,中华民族这个名字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不就又像那个溥仪一样,居无定所,最后被人利用,直到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以后,一脚被人给踢开,到时候你什么东西都不是!


漩涡鸣人yy


我们先来看看溥仪退位的经过和时间,然后再谈原因。

第一次退位: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全中国要求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在革命者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溥仪退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解体。

第二次退位:

1917年的时候,张勋发动兵变,溥仪再次登位,宣布复辟帝制。但是仅仅过了十二天,就被冯玉祥等革命者取缔了,溥仪所代表的封建制度被打败了。

第三次退位:

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作为1934年日本所扶殖的傀儡政权的中国的皇帝,被苏联当作日本战犯俘虏。皇帝梦又彻底没了。

溥仪经历三次退位的原因:

因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同时又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自然历史过程。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必然也遵行这一自然规律。

当时中国社会处于闭关自守的半封建社会,生产力落后,民不聊生,政府变法又失败;而外国历强的不断侵入,使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长起来,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新的社会形态有了代替旧封建社会的基础,所以后来有了薄仪的第一次退位。

但同时社会发展也是否定再否定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通俗讲就是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所以又有了博仪的第二次,第三次的退位。

但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不管人性的复杂或目的的险恶,在历史潮流下发展,都会被摧毁的。社会发展必然是从低向高的趋势,任何的阻止都不会成功。






木子晚斋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溥仪虽然只亡了清朝,但是退位三次,颁布退位诏书三次。

第一次退位

1908年12月2日,3岁的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第二年改号为“宣统”。期间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7岁的溥仪退位。


第二次退位

1917年7月1日,前清遗臣张勋以调解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与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之间的矛盾为名,率定武军4000人入京,发动兵变,年仅12岁的溥仪复辟。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出兵讨伐,张勋逃入荷兰大使馆,只坐了十一天龙椅溥仪第二次宣布退位。

第三次退位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在满洲地区建立伪满洲国,溥仪任伪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1934年3月1日,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这年29岁的溥仪再次登基称帝,同时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伪“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不过这次已经不是大清帝国的皇帝了。1945年8月15日,随着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伪满洲国,日本投降,40岁溥仪颁布了人生第三次的《退位诏书》,伪满政权覆灭。



溥仪这位末代皇帝的一生,三次登基三次退位。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改造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新中国公民。于1967年10月17日因患尿毒症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2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苏纪龙侃历史


溥仪溥仪也算是一个比较传奇的皇帝了。通常以往的情况末代皇帝都是直接被赶下台,即便是被迫写退位诏书的也只有一次罢了,为什么溥仪却写了三次呢?这里边大有故事!


第一次退位是在1912年2月12日,这个时候由于革命党的起义和袁世凯的逼宫,最终裕隆皇太后同意宣布退位。

这一点上,裕隆皇太后还是有功的。

溥仪的退位,正式结束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统治,江山又回到了汉人的手中。更加具有战略意义的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所以这是第一次退位。

下面来说第二次,1917年,张勋带领辫子军进去北京城,开始说服溥仪复辟。溥仪可能也感到大清复国有望,居然同意了这个笨蛋方案。宣布重新登基,有坐上了皇上。

但凡有一点基本社会常识,也能够认清放下社会情况啊,绝对不会干出如此荒唐的事情来啊。

由此可见溥仪和满清遗老遗少的短见,以及他们灭国的原因了。

可事实证明,溥仪在辫子军的支持下仅仅当了12天的皇帝。为他的人生写下一笔可笑的事情。

用我们现在的角度看,真的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在他的小朝廷自由玩耍呢,还想着什么复辟的事情呢?只能是给自己的履历上抹黑罢了。

也许没有这个事件,或者就没有后来被赶出紫禁城的事件了。

第三次说起来就比较痛心了。

溥仪一直想着要重新光复大清,重新登上帝位。居然开始投靠日本人,当了一个大汉奸。


在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后来在长春登基称帝,年号康德。

表面上是登基了,又重新回到了皇帝的宝座上了。实际上就是日本的傀儡,没有任何话语权。

但是溥仪还是醉心于此,想象着将来有一天日本人能够给他夺回天下。

他也太小看我中华民族一致对外,艰苦抗战的决心了。

我们可以被侵略,到绝对不会被打倒!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哪怕再强大敌人,最后都会被我们战胜,最后都被被我们的文化吞噬。

抗战胜利以后,溥仪又再一次的宣读了退位诏书,这也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皇帝了。

所以,在抗战胜利以后,溥仪在逃亡的过程中被苏联抓到,在苏联战犯所关了几年,进行劳动改造重新做人。

综上所述,溥仪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同时也是结局相当好的末代亡国皇帝,因为他赶上了新中国的成立。有重新的生活在了阳光之下!

同时,溥仪也是旅游代表性特色性的皇帝。一个王朝,写了三份退位诏书,纵观历史,仅此一例而已。


像少年啦飞驰97


感谢问答兄弟的慧眼识珠,我是唐东星说历史。

我国古代自嬴政称帝为秦始皇开始,在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以来,共有四百九十二人登上大宝,皇帝这份工作很特殊,除非特殊情况都是终身制。而溥仪经历了三次皇位的起起落落,可谓传奇的一生。

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驾鹤西游,可光绪皇帝并无子嗣,只好让醇亲王之子溥仪入籍同治血统之下,登基成为宣统皇帝。

登基时溥仪还小,举行登基大典时又哭又闹,醇亲王连忙说:“别闹了,一会就完了。”没想到一语成箴,三年后,清朝在袁世凯的软硬兼施下,宣布皇帝退位,清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民国开始。

这是溥仪的第一次退位。

清朝虽然宣布灭亡,但是一帮遗老遗少却不安分,1917年张勋率领军队由南京攻入北京,因军队士兵都留着前清的“猪尾巴”世人皆称辫子兵。当时已是少年的溥仪又被推上了皇帝之位,不过,这场闹剧没有持续多久,辫子兵就被段祺瑞消灭殆尽。

没办法,溥仪只好宣布再次退位。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逼迫溥仪搬离紫禁城,搬到北府居住,也就是溥仪的出生地。此事件爆发后,各国报纸都发出同情溥仪的文章,尤其以日本最甚,为以后扶持溥仪建立满洲国埋下了伏笔。

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了东三省,急于扶持傀儡政权统治这片辽阔的土地,于是1932年3月1日,溥仪在次登基成为伪满洲国皇帝,这次登基恐怕是溥仪最憋屈的一次,没有半点权势和自由。

1945年,苏联红军攻占东北,溥仪被俘虏,只好再次宣布退位。


唐东星说历史


溥仪有着三次登基三次退位的传奇人生。

第一次登基与退位

溥仪第一次登基是靠着慈禧太后任命的,这个还只有三岁的孩童,不明不白的就成了大清皇帝,开启了他的悲剧一生,在1912年的时候,爆发了辛亥革命,在袁世凯的胁迫下,颁布了退位诏书,结束了大清朝对中国的统治,根据优待条件,继续在紫禁城里做着他的小皇帝。

第二次登基与退位

在溥仪12岁的时候,这个生活在紫禁城里的“小皇帝”通过耳濡目染和学习以后,了解了清朝久远辉煌的历史,对自己皇帝的身份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清朝遗老遗少的建议鼓动下,溥仪把复辟清朝的希望寄托在张勋的身上。1917年张勋带着4000辫子军发动起义,将黎元洪赶下台,帮助溥仪复辟皇位,可惜11天后,段祺瑞带兵打到了皇宫里,张勋就逃跑了,溥仪被迫再次退位,并且这次没有继续让他生活在皇宫里,把他赶出了紫禁城。溥仪一路走到了日本使馆,指望着日本人能帮他,为第三次登基找帮手。

第三次登基与退位

日本侵占东三省后以后,把溥仪接到了东北,成了一个伪满洲国,让溥仪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满心欢喜,认为终于可以开始复国大业了,可惜他到后来才知道,自己只是日本人的一个傀儡,连自己的生活都掌控不了,只能任日本人摆布,这种任人宰割的生活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才结束,这也是溥仪的第三次退位。


爱历史的小曹气


1因为三岁登基1911年孙中山推翻了满清政府。2张勋复辟3满洲国一共三次。


季风147311098


第一次是真正终结了大清王朝。第二次只不过是张勋复辟,溥仪再次登机,然后再次被迫退位。第三次则是楚仪出任唯一满洲国皇帝,最后又被迫退位。


战争分析员仙老师


三次都是身不由己,最无奈的皇帝


熊某某60488763


历史潮流!后两次傀儡政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