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造的中国第一艘航母,后来去哪了?

用户6333433435


首先题目中有两点错误,张作霖并没有造过航母,也没有拥有过真正的航母。但是他曾经将一艘从德国购来的运输船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名叫“镇海号”。但这种舰艇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是航母,只属于早期的一种大型水面舰船。不过我猜题主所问的应该就是“镇海号”,那么这艘中国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他最终的结局是如何的呢?

“镇海号”的前身

1922年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败走麦城,后在乘坐火车撤往东北的时候,在渤海湾遭遇到直系海军的狂轰滥炸,因此在当时张作霖可谓是十分狼狈,他坐的火车白天不敢走,晚上也不敢开车灯,只能偷偷摸摸的走。这次经历虽然成了张作霖的奇耻大辱,但也成就了后来民国第一大海军奉系海军的威名。



在当时张作霖第一次看到了海军的重要性,于是当他逃回东北之时就下定决心要组建自己的海军。同年8月张作霖就在沈阳成立了“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也就是后来的东北海军的前身,并委任沈鸿烈为第一任航警处处长。而沈鸿烈一上任就开始大肆购买军舰,并先后购买了海圻、海琛、肇和、镇海、威海等军舰。而这其中由以镇海最引人关注,因为它是中国第一艘水上母舰,也就是早期的航母。



镇海号的前身是德国海军一艘叫“祥利号”的运输船,它重达2708吨,航速12节。1923年张作霖为了扩充自己的海军,于是就在当年把已在一战后改装成商船的祥利号收入囊中,并改名为镇海号。当然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要买商船呢?直接买军舰不就好了?其实在当时张作霖本想直接购买军舰的,不过在当年由于购买军舰本就需要大笔的钱,再加上当时正是华盛顿会议刚刚结束不久,有能力卖军舰的国家都开始限制出售军舰,所以就更难买了。而在当时很多国家由于受到《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影响,所以都将一些不必要或者不能有的军舰改造成商船,而就是如此张作霖购买的那艘商船,就是由一战之后德国的运输船改造而来的。



后购入了镇海号后,张作霖就将他拉到了旅顺口的日本海军基地进行军舰化改造。改装后的镇海号配备了4.7英寸口径阿姆斯特朗海军炮2门、3英寸口径陆军炮4门,动力也有烧煤锅炉往复蒸汽机来驱动,最高可达200匹马力,航速可以达12节。当然最开始的镇海号并不是水上母舰,而是航警学院用来训练海军士兵的训练舰。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的由来

1926年张作霖在秦皇岛成立“水上飞机队”,并购入8架法国“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后由于张作霖想让水上飞机能够远距离轰炸敌人,所以需要一艘能够让水上飞机在任何海域起飞的船只,于是最终“镇海号”被改装成了可以搭载这些飞机的母舰。



改装后的镇海号在军舰后桅上安装了可以起吊水上飞机的起重机,且对军舰的顶部甲板做了加长的改装,借此来方便水上飞机的停放,理论上在经过甲板的改装后,镇海号能够停留3架水上飞机,但是实际上在当时东北海军最多只在镇海号放置2架水上飞机。之后当有需要水上飞机长途奔袭的时候,可先有镇海号将其带到离目标最近的海域,然后由军舰上的起重机将其放到海中,之后水上飞机就可在海中起飞,然后游戏吗目标。而回收也一样,先降落到海中,然后由起重机将其放回甲板。



虽然由起重机来操控水上飞机的起飞和回收这种做法在我们现在看来实属落后,不过在当时世界各国都很少有飞机母舰的时候,这种已算是先进的了,在世界范围都算是先进的,你就更别说当时的中国了,可以说在当时张作霖的“镇海号”算是独一份的啦。



“镇海号”的结局

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军对于青岛这一重地虎视眈眈。后当时的青岛海陆军总指挥沈鸿烈为了阻止日军对于青岛的觊觎,也为了防止日军从青岛附近的海岸进行登陆和进攻。于是沈鸿烈先是在青岛附近的海面布置了鱼雷网和水雷网,后他还是不放心最终决定让镇海、江利、楚豫、定海等舰自沉于青岛小港码头,以此来阻止日军军舰的进入。



最终这艘中国第一艘水上母舰“镇海号”为中国的抗日事业献出了最后的“生命”,它最终成功阻止了日军从小港码头登陆青岛的设想。当然在自沉之前,镇海号所带的2门4.7英寸口径阿姆斯特朗海军炮和3门3英寸口径陆军炮都被拆了下来,然后跟随着东北海军的将士转战抗日战争的各个一线阵地。比如在禹城一战,那些将士就借助着镇海号等军舰的武器击毁了日军的数列铁甲列车,从而成功阻止了日军的战略企图。可以说在抗日战争中“镇海号”一直都在为中国的抗日事业献出一份力。


澳古说历史


其实张作霖的那一艘战舰,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航母”,而是叫“飞机母舰”。


上面只装载了两架水上飞机,并不是现代军事所谓的战斗机,而且战舰本身,也是从一艘名为“镇海”的商船改建而来,不过基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外加本身的确载有飞机,将标准放很低的话,也是能勉强将这艘船称为“航母”。(如下图)

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张作霖实际上就已经开始重视海军的发展,所以他四处搜寻人才和合适的船只,以及不惜花费重金,最后打造出这艘由“镇海”商船改装而成的“航母”。

因为当时的张作霖,其实并没有能够建造战舰的能力,他有军工厂不假,但造军舰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于是就通过烟台政记轮船公司,帮忙从海外购买了一艘重达2708吨的商船,名为“祥利号”,而这艘商船,原本作为德国的海军运输船,负责运输各种战略物质及士兵,一直服役到一战德国战败,经过多方转手与改造,成为了一条商船,最终才来到中国,改名为“镇海”。

后来这艘“镇海号航母”,受限于当时的战场环境以及一系列复杂因素,也并未发挥出战舰应有的实际效用,在“东北易帜”后,最终成为东北航警学校的练习舰,以及实习舰,被用来训练大量海军军官及军事人才。

而“镇海号”的归宿,则是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后,为了构筑阻止日军南下的海洋阻塞线,于12月26日当天,拆掉了舰艇上的所有舰炮,最终自沉于青岛小港码头。


虽然最终无法避免的沉没,但“镇海号”对于近代中国海军的影响,可谓极其深远,令人难以忘怀。

——————


钱品聚



世界上第一艘航母,是1918年9月服役的英国皇家海军的“百眼巨人”号,属客轮改装舰。该舰排水量为14500吨,可载机20多架杜鹃式鱼雷攻击机。它的诞生,标志着火力输出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炮巨舰”主义开始慢慢走向衰落。但真正的快速衰落,则是在“二战”的中期。

依据现代航空母舰,所应有的基本特征和外观形状。张大帅的“镇海”舰,显然不是正规意义上的航母。根据资料,该舰配置有120mm阿姆斯壮主炮2门,75mm陆军炮4门,动力为烧煤锅炉往复蒸汽机,1,200匹马力,航速可以达到12节。这样的配置,在当时就有点弱哈。舰只还带陆军炮,这是什么梗?这是改裝舰的结果,也就是湊合着改、凑合着用。

这舰当初是送到日本去改的,主要武器‘为2门120毫米主炮和4门75毫米副炮,可搭载2架水上飞机。水上飞机是法国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镇海”舰由于搭载2架飞机,也就凑合成为了水上飞机母舰,从历程上讲,也就建立中国最早的海军航空兵部队。实际上,这艘舰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水上飞机母舰,一是水上飞机搭载数太少了;二也不具有持续攻击力;三是主要遂行的是侦察任务。你给个专业轰炸任务,这种飞机也干不了。当然,跑跑轰炸、战斗的龙套,客串一下还是可以的。

“镇海”舰作为当时中国海军、东北海军的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1926年3月,与原来自渤海舰队的“海圻舰”一起南下作战。“海圻”舰在两个烟囱之间,装上个假烟囱,伪装成意大利的巡洋舰。“镇海”舰按原来商船的面目进行涂装,喷上船名“大昌”,冒充起了商船。由于没有起飞甲板,飞机起飞又属海面吊飞,舰侧外观形同商轮,冒充商轮是不费力的。

进入长江后,北伐军的海军,原来自闽系海军的班底,纪律松懈,军备废弛。当时了望哨发现两舰后,仅通报驻泊各舰,有意大利巡洋舰和商轮进入吴淞口。两舰混入长江口后,首次偷袭“海筹”舰即得手,迫使“海筹”和“应瑞”舰弃锚往长江上游逃走。考虑到航道不熟和潮汐的因素,“海圻”遂下令返航。而“镇海”了望并没看到撤退旗号,遂孤舰追击“靖安”运输舰。

败退中的“应瑞”舰见此情景,返身回驶急救“靖安”舰,“镇海”一看势孤,遂向长江口退避。在脱离接触的过程中,又遇到“江利”炮舰进入长江口,“镇海”舰始攻击“江利”舰,“海圻”舰也赶来助战,两舰一阵集火射击,便令“江利”舰停车失去抵抗能力,在卸下“江利”舰的炮闩和拿走其枪支后,两舰一前一后押送“江利”舰返航基地。


7月22日,“镇海”、“威海”两舰驶向海州湾(连云港)。“镇海”舰施放水上飞机,对海石、新浦等地的目标投下数枚炸弹,造成一定恐慌。闽系海军随即挥军迎战,被客串轰炸的水上侦察机发觉,通报母舰。等到闽系海军赶到目标海区之时,“镇海”两舰早就溜走了。在避退过程中,又发现北伐军运输船“三江”号。两舰即刻抵近射击,运输船见状马上投降,两舰遂缴获了军衣8千套、雨衣1千套、枪5枝。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青岛虎视眈眈,由于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凶捍,青岛守军自知无法以陈旧的舰只与其对攻。第五战区决定,将包括“镇海”舰在内的东北舰队的舰只,自沉堵塞港口,以达到迟滞日军舰队进入青岛港。这样的方式,无疑是悲壮的,这也是“镇海“舰,能为中国所做的最后一点贡献了。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2012年9月25日,中国在用了几年时间以后,终于将乌克兰的废弃航母改装成为我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并交付海军使用。2013年,我国开始自行研制第二艘航母。目前,我首艘国产航母已经下水,完成了主体建造和动力、电力系统设备的安装。

今天,我来来聊下上个世纪,中国人对于航母梦的第一次尝试!

这个“中国第一艘航母”就是东北军的“镇海号”,它也是“舶来品”,张作霖只是对它进行了改装。不过,这不影响我对张作霖表示敬意,他真是有钱,有人,有魄力!可惜大帅一代枭雄,就差有个好儿子。

1922年,张作霖宣布东三省独立,自任保安总司令。张作霖开始扩充东北军,并组建“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就是东北军海军),任命留日归来的沈鸿烈为航警处少将处长。沈鸿烈认为吉黑江防舰队实力单薄,提出通过购买旧商船改造成军舰的方式,组建"海防舰队"。

1923年7月,沈鸿烈从烟台政记轮船公司购买了商船"祥利"号。这艘商船原为德国海军的运输船,航速12节,也算跟“战舰”沾边了。就是吨位小,才2708吨。有这个底子在这摆着,再怎么改装,也只算是携带水上飞机的“准航母”。

该船买回来以后,东北军没有实力改造。沈鸿烈就把"祥利"号开到旅顺口日本海军基地改装。完成改装之后,该舰回到葫芦岛作为当时航警学校的练习舰。张作霖将该舰命名为"镇海"舰。

改装以后,镇海号装备了4.7英寸口径阿姆斯特朗海军炮2门、3英寸口径陆军炮4门,动力为烧煤锅炉往复蒸汽机,1200匹马力,航速可以达到12节。

1924年12月,张作霖向法国订购了"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该型飞机全长12.87米,翼展8.94米,装备装1挺机枪,可挂载2个小型炸弹,时速180公里/小时,升限6000米。法国只生产了9架,张作霖买走了8架。其中,有两架放到了“镇海号”上。

不过,“镇海号”吨位在哪摆着,不具备甲板起降飞机的能力。“镇海号”每次施放飞机,都要停车抛锚,然后用吊臂将飞机放到水面上起飞。飞机回收时,也要先停在水面上,用吊臂回收。不过,镇海号作为中国人对第一艘“航母”的尝试,依然很了不起。

1926年3月,东北海军“水面飞机队”在秦皇岛正式成立。到1927年,“水面飞机队”拥有了8架飞机,并改名“海军航空队”,聘请俄籍军官进行水面起飞和投弹训练。

“镇海号”使用水上飞机作战。

1927年7月22日,“镇海”和“威海”两舰伪装成商船,使用水上飞机轰炸北伐军的海州湾(今连云港)。“镇海”上的水上飞机对海石、新浦等地投下数枚炸弹,造成当地恐慌。两舰在返航途中,俘获北伐军的运兵船"三江"号。截获“三民主义书刊数万册,军衣8000套、雨衣1000套、水壶20箱以及马枪5支”。

同年9月3日,"镇海"、"海圻"等4舰,携带水上飞机轰炸上海“江南造船厂”。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战果,但是,引起了上海当地恐慌。毕竟,这是上海第一次遭受空袭。

1928年5月3日,"镇海"等3舰对吴淞口进行炮击,并施放两架飞机对高昌庙和浦东投下了多枚炸弹。

这几次战斗,虽然战果有限。但是,威胁到了北伐军的海运,致使北伐军无法通过海运获得后勤补给。

"九一八"事变后,镇海号转移至山东青岛。“卢沟桥事变”以后,沈鸿烈任青岛海陆军总指挥,隶属于李宗仁的第五战区。沈鸿烈为了阻止日军登陆青岛,下令拆下"镇海"等东北舰队所属舰船的火炮,机枪等武器,然后自沉、堵塞港口。

其实,我觉得“镇海号”只能算是拉着飞机的战舰,不能算是航母。毕竟,吨位在哪摆着,也不能使用甲板起降飞机。但是,军阀张作霖组建“水面飞机队”的做法,值得称赞。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张作霖搞的航母叫做镇海号,这艘船的结局非常悲壮。

严格来说,镇海号并不能算航母,它原本只是一艘德国产的运输船,后来被张作霖买下,改装成了一艘军舰。它只能搭载两架飞机,而且上面甲板很短,还没有安装弹射器,飞机无法从船上起飞,而且也无法在船上降落。

是不是感觉很懵逼,既然不能起飞和降落,搭载的两架飞机是干什么的呢?

原来这两架飞机是水上飞机,起飞的时候需要用船上的起重机把飞机吊到海面上,飞机直接从水上起飞。降落的时候也是直接落到海面上,然后慢慢的滑到船身附近,再用起重机吊回到船上。正因为这种特殊的飞机起降的方式,所以镇海号当时被称为水上飞机母舰。

船上的武装主要靠两门主炮和4门副炮,而舰载机主要用途是携带炸弹进行轰炸的。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镇海号虽然很落后,但在当时可是中国吨位最大的军舰。而且军舰加飞机的组合,放眼世界海军,也是比较先进的。

在奉军对其他军阀作战时,镇海号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日本开始侵华,东北军几经整顿,镇海号来到了青岛港镇守。当时东北海军的缔造者,也是最高指挥是沈鸿烈。为了阻止日本海军靠近青岛,沈鸿烈下令在航道上布置了很多水雷。

除此之外还把很多船都拉倒码头附近炸沉,想以此来堵塞港口,阻止日本军舰靠岸。很不幸,镇海号因为体积够大,也在沉船名单中。

最后镇海号被拆除掉武器装备,在青岛小港码头被炸沉。不过拆掉的火炮也没浪费,被装备到了其他地方,为抗战也是做出了很多贡献。



漂浮菌


张作霖的不是镇海号,严格说不是“航母”,而是“水上飞机母舰”,其最终结果是在抗战中自沉。

这里要给大家简单说下,航空母舰,指的是用于起降普通飞机的舰船。水上飞机这种属于可以在水面起降的。镇海号也不能提供飞行甲板让水上飞机起落,而是飞机先在舰船附近降落,再由起重机吊到舰船上进行修整。起飞也是如此,先用起重机放到水上,再在水面起飞。

所以张大帅的“镇海号”,严格说不该叫做航母。

此外,镇海号也不是张大帅造的。它原本是德国海军的运输船,一战后改为商船,1923年被张作霖买下。1926年,张大帅成立了“水面飞机队”,就把“镇海”舰改造为水上飞机母舰。此后,东北海军还改装了“海圻”等几艘军舰搭载水上飞机。

"镇海"舰排水量2708吨,航速11节,装备2门120毫米主炮和4门75毫米副炮,可搭载2架水上飞机。

北伐战争中,奉军舰队与国民北伐军舰队数次交手。而刚成立不久的水上飞机队也频频立功。1927年7月22日,“镇海”、“威海”两舰向海州湾进攻,“镇海”号所载的一架“施来克”从海面起飞,轰炸了岸上。8月4日2架飞机又威慑了水兵哗变。9月3日,“镇海”的飞机更对上海进行了空袭,威慑了北伐军的后方。

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奉系海军被合并入国民政府海军。抗战爆发后,1937年,为了保卫青岛,沈鸿烈下令“镇海”等舰自行沉没、堵塞港口。从舰上卸下的火炮、重机枪和优秀水兵,则参与了陆地上的抗战。此时,距离镇海号被改造为飞机母舰,也不过11年而已。


巴山夜雨涮锅


张作霖奉系军阀的确拥有过中国海军史上的第一艘航母,但是不是自己造的,是自己改的。另外,中国海军史上除了第一艘航母是奉军的之外,第二、第三艘也是他们的。

张作霖奉系军阀拥有的第一艘航母叫作“镇海”号,属于现代航母的雏形——水上飞机母舰。即自身没有飞行甲板,而是通过专用吊臂将水上飞机吊放到水面上起飞,或是将降落在水面上的水上飞机吊起收回的军舰。

“镇海”舰侧视图

“镇海”原本是德国北德意志—劳埃德公司的商船“马尼拉”号(Manila),全长81.25米,1904年3月23日在德国不莱梅瑞克莫斯船厂(Rickmers)建成。1921年时被山东的航运商政记轮船公司购入,更名为“祥利”号,原来计划在南北洋航线上运营。政记轮船公司的总经理张本政与奉系军阀交往密切,当时正值奉系军阀筹建海军急需军舰,而列强当时对中国实施军火禁运,基本不可能从国外订造军舰,鉴于“祥利”号商船的船体结构坚固、主机状况较佳,东北航警处处长沈鸿烈遂与政记轮船公司协商,在1923年6月将该船转购改为军舰,更名“镇海”号。

“镇海”初期被作为炮舰使用,同时兼任奉系军阀的葫芦岛航警学校的练习舰。1925年东北海防舰队成立,“镇海”舰编列其中作为主力舰,曾多次参加南北军阀交争,其中尤以1925年11月南下奔袭行动为著名,当时为报复反奉系的直系军阀孙传芳,本舰和炮舰“威海”结伴南下,在11月9日凌晨一度潜入吴淞口内炮轰狮子林炮台,又在10日袭及浙江乍浦港,与孙传芳五省联军舰队的军舰进行了激烈炮战,一时引起江浙震动。

1926年,东北海军吞并了原直系军阀的渤海舰队,获得了在当时中国海军中战力最强的“海圻”号巡洋舰,实力猛增。“镇海”舰在此前后经过东北海军副总司令沈鸿烈安排,改造为水上飞机母舰,以配合当时奉系军阀从法国购买的“史莱克”FBA式水上飞机使用,是中国海军史上第一艘实用型的水上飞机母舰,也可以认为是航空母舰。当时改装的要点是在军舰后桅上安装起吊飞机用的吊杆,以及对军舰的尾楼顶部甲板做延长改造,以拓展为搭载飞机的平台,改装完毕后,“镇海”舰共可搭载3架法国造“史莱克”FBA-17/19水上飞机。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上,原北京政府中央海军在海军总司令杨树庄率领下投向北伐军,东北海军随即采取报复行动。“镇海”舰奉命伪装成“大昌”号商船,与加装假烟囱伪装成意大利军舰的“海圻”号一起秘密南下,在3月27日混入吴淞口偷袭了国民革命军海军,击伤了国民革命军海军的旗舰“海筹”号。次日,“镇海”和“海圻”又在吴淞口外俘虏了国民革命军海军的炮舰“江利”,将其掳回山东石岛编入东北海军。

此后“镇海”舰又连续参加南下偷袭作战,1927年7月22日与“威海”一起抵达连云港外海,本舰施放舰载飞机对连云港新浦等地实施空袭轰炸,且截获了北伐军的运输船“三江”号。9月3日本舰和“海圻”等秘密抵达长江口,由本舰施放舰载飞机对上海江南造船所等处实施空袭轰炸,这些作战活动引起江浙一带对东北海军的恐慌情绪。

东北易帜后,“镇海”舰恢复成为葫芦岛航警学校乃至此后青岛海军学校的练习舰,曾在1932年搭载航海实习学生到达过日本占领下的台湾。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因华北局势紧张,东北海军决定放弃青岛,“镇海”在1937年12月18日和“定海”等东北海军舰艇一起被自沉在青岛大港港口阻塞航道。


海研会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张作霖组建的东北军无疑是中国军队中装备最先进的,海陆空装备都有,空军方面战机甚至达到了200多架。这些都得益于张作霖对于东北的治理,在他的极力主张下,成立了沈阳兵工厂,致力于武器装备的生产和研制。但是要说张作霖造航母,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当时的航母技术指标没有现在这样的高,但也是考虑综合国力的,没有几个国家能够造的出航母,张作霖就更加不可能。

那么张作霖的航母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他买回来的商船改装成的航母。1923年,张作霖买了一艘德国由运输船改造而来的商船,吨位为3000左右,买回来之后将其改装称为水上航空母舰,命名为“镇海”号,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航母。这艘航母仅仅只能搭载两架水上飞机,起飞也得在水上。按照现在航母的概率来看,根本称不上航母。

“镇海”号加入东北军之后,便成为了东北海军的主力战舰,毕竟东北军所有战舰加起来也才3万多吨,“镇海”号一艘就占据了十分之一的吨位。伴随东北军的扩张步伐,在南征北战,“镇海”号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后来的时间中在,“镇海”号多用于训练东北军的海军士兵。九一八事变之后,随着日军入侵的加剧,“镇海”号沉入了海底,以此来阻挡日军的侵略步伐。


兵说


先务必说清一件事情,不要太高估东北军!有些人说当年东北军要是九一八坚决抵抗了就怎么样怎么样,当然,九一八如果坚持抵抗了,确实会给日军带来很大的麻烦。可是是不是真的就能力保金瓯无缺呢?那还真不一定,1929年东北军和苏联打过一次,结果嘛....

所以现在有些传言嘛,什么亚洲第一钢铁厂什么的,奉系的实力在中国算强大的,但那也是相对中国各派势力而言,在国际上根本就是个小虾米,这里就说说“张大帅”的航母吧。

题主所说的是“镇海舰”,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是中华民国海军派系之一东北海军的一艘军舰。本舰原为德国运输船或者商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中国的航运公司获得,并继续作为商船使用。东北海军草创之初,奉系人士买下该船改装成炮舰,并以“镇海”号的名义加入东北海军。1925年前后东北海军对镇海号进行了一番改装,分类也改为所谓的“飞机母舰”。1937年12月,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弱小的东北海军无力抵挡实力远凌驾于自己之上的日本海军,被迫选择将镇海号自沉于青岛港外。


国史拾遗


新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被命名辽宁舰,而不为人知的是,这其实并不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早在1926年,旧中国就有了一艘特殊的航空母舰。

【大帅张作霖战略眼光独到,很早就树立了建立东北海军的梦想,这是他起家的“吉黑江防舰队”】

【大帅不仅注重硬件,还十分重视海军人才的培养,这是在大连建立的东北海军学校】

1926年中国还处在军阀混战的时代,能够拥有海军的军阀屈指可数,而有实力有魄力拥有航空母舰,只能是实力最强的东北军阀张作霖的奉军海军。

张作霖非常有战略眼光,草创奉军之初,就有意组建中国最强的海军。所以他就想方设法把北京当局辖下的吉黑江防舰队脱离海军部,划归东三省巡阅使公署领辖,这样张作霖开始拥有海军的开端。

【东北海军司令沈鸿烈】

随着奉军羽翼丰满,奉军海军也不断扩充舰船。于是1926年购买了一艘大型商船,并将其改造成一艘可以加载飞机的航空母舰——镇海舰。

镇海舰严格上说,并不是可以起落舰载机的正规航空母舰。而是一种装载水上飞机的“准航空母舰”。镇海舰搭载的是法国一种叫做“史莱克”的水上战机。通过起重机械将战机从甲板提起放置在水面上,然后才能起飞,最后飞机归航也一样降落海面上,由起重机吊回母舰甲板上。

【镇海舰】

【“史莱克”水上战机】

虽然这是最原始模式的“航空母舰”,但毕竟在一穷二白的旧中国,这是绝对的“领先事物”。足以让其他地区的军阀闻风丧胆。

镇海舰也的确给奉军挣足威风脸面。甚至曾经飞临上海,轰炸江南制造厂,成为军阀混战时期一件轰动一时的重大新闻。

【张作霖在当时实在无愧于大帅之称,可惜辛辛苦苦积攒几十年的家底最终毁于一旦】

九一八事变后,镇海舰官兵不愿被日寇俘获的命运,起航逃离东北,回归民国。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镇海舰官兵深知破败不堪的镇海舰无力与现代化的日本海军抗衡,便毅然自沉于青岛海港。官兵拆卸下可以继续在陆地上抗敌的枪炮,投奔抗日部队。

大概也是因为有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诞生于东北缘故,新中国第一艘正式的航空母舰被命名为辽宁舰。参考文章:东北军海军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