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山人海!清澗人的三月三被這裡承包


幽幽古城寬州西,潺潺秀延河水邊,天地造化自然工,橫空飛峙筆架山。筆架山,萬古奇峰,千年古剎。縈繞漫山靈風,掩映滿城春色。筆架山,蒼松顯神韻,金鼎貯青煙。

筆架山,據清康熙十年重修天門碑記:“延郡名山,在我邑為多,而見載之者甚鮮。惟邑西之筆架山,列諸皇輿考為僅見,雲有峰且高,有巔且峻。”仰望此山極似架筆木閣,也像勞動工具耙子,可見此山高峻聖奇之特別。筆架山又稱漢元山,這是老百姓為紀念解放清澗的紅軍儲漢元等烈士而命名。

人山人海!清澗人的三月三被這裡承包


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給筆架山增添了歷史厚重感,使登山的遊人深深感受到筆架山的神奇和中華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據碑文記載,筆架山道觀始建於宋代,從明朝嘉靖年間起筆架山修建了真武殿、碧霞宮、觀音閣、文昌廟,萬曆年間修建了佛祖殿、藥王廟、土地祠、山神廟,崇禎年間修建了財神廟和關帝廟。清朝順治年間因戰亂廟宇被毀,康熙年間進行了重修並增修了三官廟、娘娘廟、十王廟。在1947年解放清澗的戰爭中,把筆架山壯觀的廟宇和古建築損毀殆盡。

人山人海!清澗人的三月三被這裡承包


改革開放以來,恢復了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根據建設文化旅遊場地的需要,1984年起,民間熱心人士籌資在山上重修了真武大殿、碧霞宮、財神廟、藥王廟、文昌殿、城隍廟、土地祠等廟宇,後經過多次重修和擴建,使筆架山道觀重展昔日的風采。廟宇周圍有清澗石板做的文化景觀,盡顯“石板之鄉”的地域特色。

農曆三月三日,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華歷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軍事與戰爭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宮觀(如: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這一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道教信徒們也會在這一天到宮觀廟宇中燒香祈福,或在家裡頌經祈禱。“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記”對真武大帝的來歷和國內主要的真武道場以及真武“救軍旅之禍”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簡明而藝術地闡釋。說明了人們在三月三紀念真武大帝的來由和意義。

人山人海!清澗人的三月三被這裡承包


筆架山三級平臺建有文昌殿,供奉中央天宮仙位文昌帝君,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文昌雖是道教之神,但帶有濃厚的儒教色彩。筆架山三級平臺,還建有供奉武財神趙公明、西天靈山仙佛釋迦牟尼、觀音菩薩、藥王廟、天地諸神堂、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天皇大帝、青華大帝、長生大帝、三官大帝、四大天師、護法四帥。

農曆三月三,是筆架山最高尊神玄武大帝的生日,相傳農曆“三月三”又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因此三月三也叫“王母娘娘千秋節”,這一天的傳統民俗就是踏青春遊、登山逛廟會。所以道教信士以最高的禮儀慶賀,非常隆重。

人山人海!清澗人的三月三被這裡承包


筆架山“三月三”廟會是融道家文化、集市貿易,民俗風情為一體的參與性較強的民間文化活動。廟會期間道教都要舉行獨具道教特色的宗教系列活動。

人山人海!清澗人的三月三被這裡承包


如今,“三月三”民俗文化廟會集“登山、踏青、旅遊、觀民俗”四位一體的全新廟會,讓遊人眼前一亮,將給遊客展現筆架山豐富的道教文化,讓敬仰中華之祖,道教文化的善男信女,體驗祭祖敬香,崇拜先祖,表達心中美好祈願;讓遊客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道教 “道法自然”、“天人合人”的意境。遊客可以祭奠烈士陵墓,緬懷革命烈士業績,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可以參觀萬畝矮密豐棗園,激發清澗人民以棗富民強縣熱情,可以登山望城、臨水賞峰,真正感受“天然氧吧”的大自然的清新,體驗清澗城發展的迅猛速度;可以欣賞廟會大戲給人帶來的藝術魅力,可以品嚐傳統廟會食品的獨特風味。筆架山三月三廟會以它獨特的多功能文化,將給前來觀光的遊客和香客都留下精神和物質的享受和美好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