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盲目并购引发的危机,上市公司已债务逾期,实控人脱身未果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中常见的一种资产运作方式,很多优秀的企业也多会通过资产并购的方式来扩大市场规模,可以说合理恰当的并购重组是可以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并购重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都是利好消息,如果并购交易溢价过高,甚至被并购的资产质量欠佳,那么不但不会提升公司的竞争力,甚至会为公司未来的运营埋下隐患。

一场由盲目并购引发的危机,上市公司已债务逾期,实控人脱身未果

在A股中,有一家名叫“天海防务”的公司就是因为一场“不理性”的并购重组而陷入危机。在2017年12月份,“天海防务”以7.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大津重工”100%的股权,分别将向“佳船企业”和“创东方长腾”支付4.29亿元和3.51亿元。

之所以说这项收购很“不理性”,主要的原因在于“天海防务”对于“大津重工”的收购其实并不十分迫切,同时“大津重工”的大股东“佳船企业”是“天海防务”的第三大股东,公司董事长刘楠先生为“佳船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因此这项交易实际是一场关联交易。

这场“不理性”的关联交易让上市公司的资金链捉襟见肘,合计7.8亿元的收购款让公司的债务压力陡增。根据“天海防务”收购前2017年第三季度的财报,当时公司的流动资产仅为19.66亿元,其中存货高达11.52亿元,现金资产仅为3.94亿元,同时还存在4亿元的短期债务,可以说债务压力已经极大。

一场由盲目并购引发的危机,上市公司已债务逾期,实控人脱身未果

根据“天海防务”收购“大津重工”时的条款,“天海防务”应该分三个阶段向“佳船企业”和“创东方长腾”支付收购款,其中最主要的收购款在第三阶段,也就是收购协议签署的3个月之内支付,分别应该向“佳船企业”和“创东方长腾”支付3.19亿元和2.61亿元。而引发“天海防务”债务危机的,也正是这第三阶段收购款的支付。

在迟迟没有收到收购款后,“创东方长腾”已经将“天海防务”告上法院,而“天海防务”的债务危机也正式全面爆发。除拖欠“创东方长腾”的收购款外,“天海防务”的实控人刘楠还被爆出拖欠“国泰君安”和“国元证券”近3亿元的股权质押款,以及过亿元的民间借贷纠纷。

目前,刘楠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早已经被全部冻结,同时“天海防务”及其子公司的多个银行账户也已经被法院冻结。在多项债务的重压之下,“天海防务”的资金链已经捉襟见肘,此外再加上公司2018年悲观的年报预报,使得公司的股价连续暴跌,最低的时候曾经一度跌至2.21元/股,股价较收购“大津重工”之前下跌了近八成。

一场由盲目并购引发的危机,上市公司已债务逾期,实控人脱身未果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在爆发债务危机之前,“天海防务”的实控人刘楠曾经希望以转让股权的方式从公司“脱身”。在2018年中,刘楠先后三次筹划公司股权转让,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脱身未果的刘楠的股份如今已经被全部冻结。

此前,“天海防务”已经以1950万元的价格出售了所持有的“天津智海”19%的股权,但与数亿元的债务相比,显然出售子公司获得的资金显得杯水车薪。业绩骤降,债务逾期、大股东股权有被强制拍卖的风险,多重利空之下,不知道“天海防务”将如何来化解目前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